【科普】警惕!口腔黏膜纤维化的头号杀手

2021-03-04 21:23
上海

原创 复旦口腔 上海市口腔医院订阅号

近日,小王突然发现腮帮子变白、发硬,嘴巴张不开了,稍微吃点酸辣的食物,嘴巴里就会疼痛。一开始,他以为上火长溃疡了,后来觉得愈发不对劲,赶紧去口腔医院黏膜科就诊。

医生告诉他,这是一种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和他经常咀嚼槟榔脱不了干系,这种病有癌变的风险,小王不禁后怕不已。

看到这,你是否也有很多问号?

槟郎深受部分小伙伴的喜爱,直播带货也是非常火爆。加班熬夜累了、困了,来一颗槟榔,提神醒脑,精神抖擞,可一下子怎么就成“罪魁祸首”了呢?

且听口腔黏膜科医生的介绍吧!

口腔黏膜下纤维性变(oral submucous fibrosis, OSF)是一种慢性、隐匿性具有癌变倾向的口腔黏膜疾病。好发于颊、唇、舌腹、口底等部位。黏膜苍白,无光泽,病损呈纤维条索样改变。可伴有口干、烧灼感、味觉减退、进行性张口受限等症状。

OSF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如湖南、海南、台湾、印度等东南亚地区发病率较高。这与它的致病因素相关。现在普遍认为咀嚼槟榔是最主要的病因,但并非所有咀嚼槟榔者都会得病,与个体的易感性也有关,即便如此,其风险仍然值得警惕。

那么,如果不幸得了OSF,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 首先要戒除槟榔、烟、酒。

2. 清淡饮食,避免辛辣食物等刺激。

3. 保持口腔卫生,早晚刷牙,定期洁牙。

4. 配合张口训练。

敲黑板,划重点了

其实OSF并不可怕,只要早发现、早诊断,及时进行诊治,遵医嘱,定期复查,预后还是较好的。

如果您曾有过咀嚼槟榔史,或仍在嚼槟榔,口腔出现烧灼痛,溃疡,开口困难等情况,请尽快到专业口腔医院的口腔黏膜科就诊,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

供稿:口腔黏膜病科/肖璇

原标题:《【科普】警惕!口腔黏膜纤维化的头号杀手》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