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风:理解建筑的朴素视角

2021-03-05 19:45
北京

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建筑所承载的内容丰富而复杂,由于这一特性,在很多建筑相关的读物与著作中存在一种倾向,即在有意无意中渲染建筑的神秘色彩,在建筑身上赋予了过多的内容和说法。让建筑回到一个更本真、更朴素的状态来认识它,《造屋》这本书以图达意,较为系统而完整地呈现了传统技术造屋的过程和相关知识,正是朴素之道。

*本文原载《书林漫步》2021年第1期

《天工开物》水印版画(局部) 北京画院藏

理解建筑的朴素视角

文 | 方晓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看到《造屋》这个书名,我很自然地就想起来芬兰的建筑大师阿尔瓦· 阿尔托,他早年在接受采访的时候说过一句话,就是:“I am a builder,I build”,意思就是说“我是一个匠人,我盖房子”,这被看成是一种很谦逊的说法,但在谦逊之下又透着难以言表的自信。把事情还原到最本质、最朴素的层面去谈,往往在于说者有充分的底气。阿尔瓦·阿尔托是很有意思的一位建筑师,其职业生涯非常有开创性和革命性,硕果累累;但是与很多当时比较知名的、前卫的现代主义大师不同之处在于他很少言论,他不怎么写文章也不怎么去谈理论,这句话也是他个性的写照。不说并不意味着他没有思考,阿尔瓦·阿尔托对后世建筑发展的影响极大,很多人把他称为现代主义早期奠基的第五位大师。与其他四位相比,他年代上略晚一点,是个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阿尔瓦· 阿尔托的设计在坚持现代主义立场的基础上,同时非常强调地域特征,强调人文传统在建筑上的体现,突破了国际式的窠臼,对第一代现代主义建筑师所倡导的潮流有所改变和调整。这本书叫《造屋》,给我感觉有类似的这种意味在里面。

阿尔瓦·阿尔托 ALVAR AALTO

伴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建设的热潮,近二三十年我国的建设规模非常大,建筑越来越成为一个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关注的话题,围绕这个话题的著述也非常的多。建筑所承载的内容丰富而复杂,由于这一特性,在很多建筑相关的读物与著作中存在一种倾向,即在有意无意中渲染建筑的神秘色彩,在建筑身上赋予了过多的内容和说法,加深了对建筑现象解读方面的困难。我在几年前也谈过这个话题:“如何为建筑祛魅。”祛魅就是去除赋予它的一些过于神秘化的东西,让建筑回到一个更本真、更朴素的状态来认识它,《造屋》这本书以图达意,较为系统而完整地呈现了传统技术造屋的过程和相关知识,正是朴素之道。

这本书就如书名所显示的,它关注于一座中国传统的乡村民居建筑是如何从无到有建成的,书中对建造过程有非常详尽细致的解析,并且用了图文配合的方式,作者在书的前言里面讲到作这本书是受到了《天工开物》的启发。《天工开物》深刻地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特点——务实,它更强调的是一种知识的有效传播和理解,所以《天工开物》跟常见的很多古代其他的古代典籍不一样,它是有自己独特的一种著述形态、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造屋》这本书它可能取材的范围视角没有那么宏大,但是就专注于造房子这一局部的实践领域来讲,它更加细致详尽,所以这是这本书给人的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和实践的价值。

《造屋:图说中国传统村落民居营建》内文

这本书它蕴含了多种解读的可能性。它有点像中国古代的很多言论、很多事情是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的,需要会意,而不是言尽,不用话把它完全说清楚,而是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去生发。从这个角度讲,此书有三个阅读的层次。第一个阅读层次是对于普通读者来讲,这本书可以看作是认识中国传统民居建造的一本小辞典。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所涉及的一般性的专业词汇,书中基本上都涵盖到了,它会去讲明什么是间、架、瓜柱、斗拱,解释术语真正对应的内容是什么。这本书对于中国传统民居从普遍性、基础性的知识,到建房的工具和加工工艺的名词,都有非常清楚的介绍,然后逐渐说明乡村造屋完整的建构过程,有助于很多人建立一个有关中国传统民居的建造基础性的认知。第二个层次,这本书显然也是一本很好的工具书,它有点类似于我以前翻译过的《建筑设计数据手册》,它的一个特点就是说,我们要去盖一个房子的话,完全可以参照这本书来实现这个过程。第三个层次在于这本书提供了很多的素材与材料,对工艺做了忠实的记录,在此基础上,不同的读者完全可以生发出自己对传统建筑的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上有一个很重要的说法叫“由技入道”,由技入道其实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对于技术的不断追求和深化;另外一层含义是说对于具体而现实的实践性操作建立起清晰的认知之后,在这个基础上再去体会升华,达到一种对道的理解。

著名的汉学家雷德侯写过一本书叫《万物》,书中抓住了中国文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特征,就是模件化。模件化体现在汉字构成、器物构成等很多不同方面,同样在建筑领域模件化也体现得非常明显和突出。中国建筑最小的单位是间,若干间构成了一个单体建筑,单体建筑的组合又构成了庭院,庭院作为一个单元来组合可以构成村落、宫殿甚至城市,它是一种逐级放大衍生的逻辑。并且建筑的构件也是相对标准化的,这些构件在一个标准化的体系上面,又有很多可变异的局部,通过这些局部的变异再来组合与衍生就能够形成丰富而复杂的形态体系。包括建筑屋顶、平面的构成都存在这种关系。这里面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一个深层次的逻辑,就是由简入繁。反过来理解的话,其实也映射着中国人看待世界的一种眼光和方式,即我们在对世界的认知的时候强调化繁为简。千百年来,我们在由简入繁的过程当中形成了一套技巧,而文化的一些核心的价值,就在里面蕴含、显现。造房子的过程中,在对一个简单单元的这几个变量的控制之上,逐步添加,有不变的,有可变的,当它们组合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去应对很多不同的需求、功能、要求,它有一种适应性,所以中国建筑是通用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体。

万物:中国艺术中的模件化和规模化生产

[德]雷德侯 著 张总 等译 党晟 校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6

ISBN: 9787108066596 定价:59.00元

最后,我想对于文化的理解离不开对于实践知识的一种深入的掌握,文化不是空中楼阁,文化在每一个具体的细节中显现。《造屋》这本书非常好的一个地方就在于让我们以一种朴素而平静的方式,从中国传统建筑最基本的事实入手,从民间造屋这一最平实简单的过程入手,去体会中国传统建筑里面所体现的价值观, 进而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中所蕴含的文化特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对文化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才可以谈文化自信。

造屋:图说中国传统村落民居营建

郝大鹏 刘贺玮 杨逸舟 绘编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20-6

ISBN: 9787108065476 定价:126.00元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