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窟寺专项调查记|江苏新发现11处,“多少石窟烟雨中”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
2021-03-04 08:59
来源:澎湃新闻

国家文物局近期组织开展了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据澎湃新闻了解,截止目前,共计完成4532处石窟寺及摩崖造像的现场调查工作。《澎湃新闻·古代艺术》近期陆续呈现这些调查的成果与现场。

江苏省石窟寺资源在数量上不算突出,风格面貌上却独具特色,著名的有连云港地区孔望山摩崖造像;南京栖霞山千佛崖石窟、牛首山弘觉禅寺石窟等。此次专项调查共确认江苏省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地点22处,其中新发现地点多达11处,年代上启东汉,下至明清,集中分布于连云港、徐州、南京和苏州等地区。

江苏省文物资源丰富,地跨黄河、淮河、长江三大文化区域,大运河沟通南北,地域文化面貌多样而内容激荡:文物古迹星罗棋布,在全国位居前列。

江苏省石窟寺资源在数量上不算突出,风格面貌上却独具特色:连云港地区的孔望山摩崖造像,是江苏地区规模最大的摩崖造像群,雕刻年代或始于东汉末年,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佛教石刻艺术;南京栖霞山千佛崖石窟是南朝造像的杰出代表,受北方风格影响而生,却于江南之地镌山刻石孕育了自身特色,进而反馈北方,又对朝鲜半岛及日本等国家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南京地区桦墅石佛庵和牛首山弘觉禅寺石窟是江苏地区重要的明代石窟造像,在造像风格上存在藏传佛教因素影响。

本次专项调查已对121处普查地点进行现场复核,其中苏北地区81处、宁镇地区12处以及苏南地区28处。调查中对确为石窟(含摩崖造像)地点进行详尽的资料收集工作,同时积极寻访石窟(含摩崖造像)新地点。

南京栖霞山千佛崖石窟

去年12月2日,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物局)在南京召开全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动员会,对全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2020年12月7-11日,省文物局和南京博物院在江南工作站举办全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培训班,组织石窟寺专项调查队成员、各设区市参与地方石窟寺专项调查人员和石窟寺保护管理机构相关负责人等近40人参加培训。培训班采取课堂讲授、系统操作、研讨交流和野外实操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全国石窟寺保护状况专项调查组、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国信司南(北京)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内容包括石窟寺基础知识、石窟寺病害分析与调查、石窟寺专项调查方案及填报说明、石窟寺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方法等方面。

2020年12月7-11日江苏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培训班

高度重视、强化担当的动员会和内容全面、信息丰富的培训班为全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夯实了政治站位和专业理论基础,理论附以现场实操为调查工作的正式启动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前提。

江苏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由南京博物院负责组织实施。南京博物院考古所研究根据省内石窟寺分布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详尽的《江苏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实施方案》。本次调查按照已知石窟寺地点的区域分布,优化队伍建设,由南京博物院考古所、古建所和文保所联合地方专业人员,分设宁镇组、苏南组和苏北组三个调查小组,队员涉及考古、古建、文物保护和安防等多个专业领域。调查队伍实行总领队负责制,由江苏省考古研究所所长林留根担任。

2020年12月15日,野外调查工作正式启动,调查期间正值隆冬,寒潮频发,工作队员常食随寒风、行伴白雪;调查环境多数是山高林密、道路崎岖之处,常需涉水爬山、斩棘披荆,整体工作难度较大、危险系数较高。考古队员不忘初心,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无畏的工作态度,通力合作、同甘共苦,克服了恶劣天气和复杂地貌环境,加班加点、保质保量的推动调查工作顺利进行。

2020年12月15日江苏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正式启动

一、“要上六神台,备好薄棺材”——苏北组调查侧记

2020年12月18日,苏北调查组到达连云港市,风起降温正当时,气温开启零下模式,由南到北,添帽添衣,调查组正式入冬,野外调查工作随之启动。

连云港地区多山地,诸多调查地点杂树丛生、山路荒芜、人迹罕至,尤以孔望山地点摩崖造像遍布,所在岩体或崎岖或陡直,时常披荆斩棘开路、紧贴崖壁登山,调查队员几日攀爬下来常是遍身苍耳、微颤双膝,寒风吹紧腮红、碎石磨肿脚底。

12月24日,调查队伍到达灌云县伊芦山六神台。六神台又称落神台,山上立有佛教造像。当地人云“六神台,上去下不来,要上六神台,打口薄皮材。”六神台极为陡直,孤峰独立,四周都是陡峭的石壁,距地表20多米,石璧上有人工开凿的方型脚窝,可谓“自古华山一条路”。调查组没有被“备好薄棺材”的谚语劝退,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做好了精神和工具的双重准备,队员徐勇、潘明月和吕真理绑好安全绳,互相扶持、通力协作、手脚并用攀爬崖壁,流得一身冷汗,终得台上风景。六神台上共发现41尊造像,分上下两部分,其中6尊造像保存较好。拍照、测量、绘图、拓片,详尽的资料收集工作,让“冒险”具备了“神圣”意义。

2020年12月苏北组攀爬六神台(左)、拍摄孔望山(右)

苏北调查组依次调查走访了连云港市、泰州市、淮安市和徐州市等4个地级市,现场勘察文物点84处,最终确认9处石窟寺(包括摩崖造像)地点,其中新发现石窟寺地点3处。

二、“南朝释教隆盛,千佛刻石栖霞”--宁镇组调查实录

南北朝时期,佛法隆盛,造像进入繁荣时期。南京(建康)作为南朝都城,成为南朝造像中心,南京栖霞山千佛崖石窟保留了大量南朝石窟造像,是在北方开窟造像的风气影响下产生的,但同时形成了自身特色,具有独特的南朝风格。

宁镇调查组组对南京地区的栖霞山千佛崖和弥勒窟、桦墅石佛庵石窟和牛首山弘觉禅寺石窟等4个地点,做了较为详尽的现场勘察和资料采集工作。南京地区石窟寺保护状况较好,基础研究资料较为丰富,除寒潮天气和崎岖山地带来影响外,调查工作的开展相对便利。

2020年冬至栖霞山石窟调查:窟庭洒扫落叶,佛前刷洗销尘

2020年12月18日,栖霞山千佛岩地点K36号石窟的调查最为惊险,调查线路崎岖陡峭、杂树荆棘横生,窟立半山断壁,调查队员戈畅和于通海互相照应攀爬而上,拍照后却难寻下山之路,幸而临近山顶方才峰回路转,转危为安。

南京栖霞山千佛崖石窟立面图

截至2021年2月7日,宁镇组完成野外调查工作,进入资料整理和调查报告编写阶段。其中,栖霞山千佛崖石窟资料内容最为丰富,工作量大,调查确认现存石窟(龛)252个,可辨认造像数量551尊。

三、“天生仙人洞,风光在险峰”--苏南组调查纪略

苏南地区地理环境和自然环境优越,既是水乡泽国又是鱼米之乡,地形以平原和水域为主,山地面积相对较小,但山中天然溶洞较多,具备一定开窟造像条件。调查前期资料显示,苏南地区未有明确石窟(含摩崖造像)地点,有31处石刻地点需复查。

2020年12月苏南调查组在常州和苏州地区开展调查

苏南组逐处勘查了苏州、无锡、常州和镇江等四市,先后到常州溧阳、苏州吴中区等石窟寺类资源相对丰富地区进行现场调查,认真观察造像、判定年代、测量石窟及造像尺寸、分析病害并采集影像资料。截至1月30日,野外调查工作全部顺利完成,共确认9处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地点,其中有8处属于新发现。

苏州花山岛观音洞石窟(新发现)

苏南组调查的日常可以概括为爬山和钻洞。苏南地区山峰奇秀,但同时林深草密,多数地点调查需请当地向导,方能顺利寻到,行进路线充满刺激与未知。苏南山中多溶洞,调查组前后深入调查数个山洞,勘察洞中或有湿滑、或有嶙峋碎石,洞中高低不同、身躯或直或弯或墩,光线不明又极费眼力,可谓艰辛。

截至2021年2月8日,江苏省石窟寺专项调查的野外工作基本结束,仅1处地点因疫情影响,暂时未能完成息采集。本次专项调查成绩显著,共确认石窟寺(含摩崖造像)地点22处,包含徐州6处、连云港2处、淮安1处、常州1处、苏州8处以及南京4处,其中新发现地点多达11处,占全部地点的50%,新发现地点又以苏州地区为最多。全省石窟寺资源整体上呈现地点较少、分布集中和年代较早、风格多样的特色面貌,年代上启东汉,下至明清,集中分布于连云港、徐州、南京和苏州等地区。

2021年2月19日,南京博物院组织石窟寺专项调查阶段性成果汇报会,调查组详细汇报了野外调查工作成果和各项地点的报告编写进度。根据工作计划,2月底已完成各个地点调查报告的编写、提交、审核工作,3月底将形成《江苏省石窟寺文物名录》《江苏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报告》《江苏省石窟寺安全防范情况报告》专项报告,报送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此次石窟寺专项调查将为地方石窟寺保护、石窟寺保护研究人才培养提供助力,对制定石窟寺保护规划、延续文化遗产基因、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注:本文转刊自南京博物院,标题有修改)

附:工作影集

考察动员现场

考察现场

考察现场

考察现场

通力合作

山中研讨

资料整理

    责任编辑:陈若茜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