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论】种子的“卡脖子”问题也要解决

2021-02-22 18:11
来源:澎湃新闻

种子成为一号文件里的热词,也让人掂量出了种子沉甸甸的分量。

2月21日,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种业首次单独成段表述,而且还使用了“打好种业翻身仗”的提气段标题,不由得让人眼前一亮。

2月22日,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在种子市场上,“我们在有些品种、有些领域和有些环节确实和国外先进水平比有较大差距”,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也明确提出“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的种子战略目标。

解决种源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也上升到国家政策的层面上。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种源和芯片一起能被上升到“卡脖子”的严重程度,也说明,种源安全对国家安全、粮食安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解决种源安全的迫切性、必要性。

原来,我国的种源领域同样有着“卡脖子”的问题,这刷新了很多人的认知。

虽然,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农产品生产国,但还是要看到,在种子科技水平上,我国和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比如,2019年美国玉米单产记录是每亩2.58吨;根据公开能够查询到的资料,2019年中国示范田玉米最高亩产也只达到1.66吨。这个产量差距背后是品种的耐密性和抗逆性,说到底,种子的品种差异反映的是育种科技水平的差距。一颗小小的种子背后是国家科技实力、全球影响力的暗中较劲。

还要看到,要解决“卡脖子”问题,就意味着中国种源必须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走自主发展的道路,不仅要“手里有粮”,还得“手里有种”。比如,约占我国肉鸡产量一半的白羽肉鸡的祖代种鸡,主要还是依靠进口。2014年以前,我国白羽肉鸡祖代种鸡进口量的95%以上来自美国。2014年美国暴发禽流感后,国内养鸡企业只得转而从英国、法国等国引进种鸡,从中可窥见种源依赖进口存在的诸多隐患。“这些品种方面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相关产业发展的质量、速度和效益。”

如果我国长期无法提升原种研发的能力,使得种源市场需求持续依赖进口,那么就会最终形成技术依附,让中国的种源掌握在外国人手里,看着别人脸色“播种”。

所以,中央明确提出要“打一场种业翻身仗”,用实力捍卫中国的种源安全。具体的措施包括:建好国家种质资源库,建立健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加强种业核心关键技术攻关,特别是当前要加快实施现代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等等。

种业首次在一号文件中单独成段,是一个强烈的信号,意味着中国下定决心解决这个“卡脖子”问题,打好种业翻身仗。中国人不仅要端稳手中的饭碗,更要在种源上捍卫国家安全。

    责任编辑:沈彬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