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担心疫苗安全性吗?新冠疫苗接种季要防范疫苗恐慌

马亮
2021-02-24 08:57
来源:澎湃新闻

最近各地卫健部门都在组织人们陆续预约接种新冠病毒疫苗,但是有关疫苗安全性的谣言四起,让一些原本想要接种疫苗的人感到担忧。

据国家药监局2月19日披露,已附条件批准2个国产新冠病毒疫苗上市,应急批准16个疫苗品种开展临床试验,其中6个已开展III期临床试验。与此同时,中国企业制造的疫苗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上市,并得到了国际医疗界的广泛认可。因此,总体来说国产新冠病毒疫苗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但是仍然要做好宣传引导,尽可能打消人们的顾虑并提高自愿接种疫苗的意愿。

要想达到理想的群体免疫效果,就需要有足够的疫苗接种覆盖率。否则,疫苗接种率不够高,就难以达到整体免疫功效。疫苗是人类社会的伟大医学发明,在人类历史上帮助消灭了许多令人闻风丧胆的疾病。但是,在人类接种疫苗的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疫苗恐慌事件和疫苗被黑的丑闻。尽管最终获胜的还是疫苗,但是却使当时的社会遭受巨大损失。

疫苗恐慌的背后有很多原因,而民众失去对疫苗的信任可以发生在一夕之间。但是,要让疫苗重新获得公众的信任,却需要付出完全不相称的巨大代价。因此,要认真对待疫苗恐慌的诱因及其潜在影响,特别是对疫苗恐慌的早期苗头不可掉以轻心。

本文基于约翰·唐文和凯伦·祖克的《不同的音调:自闭症的故事》一书,对自闭症治疗历史上出现的疫苗恐慌事件进行简要回顾,并反思如何避免新冠病毒疫苗恐慌。

《不同的音调:自闭症的故事》,约翰·唐文、凯伦·祖克 著,高天放、诸葛雯 译,四川人民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2019年6月出版。

儿童接种疫苗导致自闭症?

自闭症是一种会导致社交困难症的神经发育障碍,患儿常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常常被认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当疫苗恐慌的骗局在上世纪90年代末发生时,自闭症的独特性在于它是最近出现的一种未知病症,无处不在和侵入性强,而这使人们对它充满恐慌。

1998年,英国伦敦皇家自由医院肠胃病医生安德鲁·韦克菲尔德在知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论文,认为儿童接种三合一的疫苗会导致自闭症。这一研究基于12名肠胃病患儿的临床数据,并根据患儿父母的回忆判定疫苗接种与自闭症发病之间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而推测疫苗接种与自闭症之间的因果关系。在其收集的12个患儿样本中,有11个儿童的父母都回忆说,孩子在注射疫苗后出现了自闭症的症状。

这一研究认为,把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种疫苗一同注射可能导致复杂的药物连锁反应,进而诱发儿童的自闭症。尽管这项研究的过程和结果都漏洞百出,可以说完全经不起推敲。但是,在新闻媒体和自闭症社群的推波助澜之下,却引发社会恐慌,导致英国和美国的三合一疫苗接种率显著下降。而与之相关的麻疹、腮腺炎和风疹等疾病,也在绝迹多年后死灰复燃。

此后,来自医学界的重复实验和新闻记者的独立调查,都证实韦克菲尔德在研究中弄虚作假,但是疫苗恐慌木已成舟。更为重要的是,美国一些自闭症患者的父母把疫苗恐慌转变为了另一场风波,并推波助澜地使疫苗恐慌进一步助长。一些自闭症患儿的父母,担心疫苗包装中的汞含量超标而导致自闭症,并要求政府和药企出面澄清。

表面上看,“汞过量导致自闭症”这种论断似乎颇有道理,毕竟早期疫苗主要使用含汞的防腐材料来避免细菌感染,而汞过量摄入的确会有生命危险。但是,大量研究显示,不再使用汞相关包装材料以后,一些地区的自闭症发生率不降反升,让汞中毒假说不攻自破。不过,在坚称这一假说成立的“汞妈妈”们的大声疾呼下,这类传闻毕竟不可小觑,并使大量科研资金浪费在证实疫苗与自闭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的无谓研究中。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家的严谨性往往为伪科学和反科学的群体提供了口实。因为科学家往往使用“可能”、“很有可能”、“极有可能”之类的词语,而不会使用绝对的口吻来证实或否定某种理论假说。所以,这种出于严谨的不确定性留下了较大的解释余地和想象空间,给拒绝科学证据的人们以可乘之机。

围绕疫苗与自闭症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自闭症患者家庭也陷入了两难境地,不得不选边站。与此同时,自闭症患者家庭往往“偏执狂”地认为,拒绝承认疫苗导致自闭症的科学家和医生都是不道德乃至丧尽天良的。换言之,一个纯粹应该交给科学家的科学问题,却演变为一个需要公开表态的社会道德问题。一些面临道德绑架的科学家,甚至也不得不违心开展研究,试图无谓地证实疫苗接种与自闭症之间不可能存在的因果关系。

之所以这场风波如此吸引眼球,就在于支持疫苗的科学家和政府部门,往往被视为制药企业的利益代表,而他们被怀疑因为利益冲突而选择支持疫苗无罪。饱受自闭症痛苦的家庭病急乱投医,往往不能接受显而易见的科学事实。他们更容易受到支持其观点的科学研究的支持,哪怕这些研究可能破绽百出。

与此同时,律师们看到制药公司可能因为产品缺陷败诉而引发天价赔偿,怂恿数千个家庭基于疫苗含汞并导致自闭症的假说去提起诉讼。面对数千起支持“疫苗导致自闭症”论点的家庭诉讼案件,美国司法部门不得不设立“疫苗法庭”,集中审理同类案件。从2007年到2010年,旷日持久的证据搜集和法庭拉锯战,终于使人们认识到疫苗不是导致自闭症的元凶。

直到2010年,坚持疫苗致病论的英国医生韦克菲尔德的论文才被《柳叶刀》撤稿,他本人也被英国医疗委员会吊销行医资格,使这场持续十余年的疫苗恐慌闹剧才算终结。在此之前,尽管在医学界早已声名狼藉,但他受到自闭症患者家庭的广泛支持。疫苗恐慌被彻底打消,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疫苗致病论持保留态度。与此同时,这场丑闻所导致的科研资金无谓浪费触目惊心,因为错失接种疫苗而罹患疾病的儿童数以万计,而自闭症社群也因此而出现难以弥合的裂痕。

如何防范新冠病毒疫苗恐慌?

新冠肺炎和自闭症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二者很难相提并论。但是,在引发人们的恐慌心理方面,二者却惊人相似。如果有那么多人曾经相信疫苗接种会导致自闭症,可以想见对新冠病毒疫苗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特别是在当下的社交媒体时代,假消息就像自己长了腿一样四处扩散。与此同时,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对科学家和医生言听计从,靠着一点医学知识“自以为是”的心态,会进一步助长一些人的疫苗恐慌。

新闻媒体的某些报道倾向往往会让疫苗恐慌无中生有,对此相关部门应提高回应速度和精度,避免相关报道谣传误导。某些报道的用词,往往让人相信两个先后发生的事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实际上先后顺序不代表就是因果关系,而偶然个案也不具有代表性。这意味着在报道此类事件时,媒体人不应过分含沙射影地暗指,否则由此引发的疫苗恐慌会难以收场。

比如,最近有媒体报道新加坡一名72岁男子早上接种疫苗,当晚心脏骤停。基于这种表述的新闻报道,极容易让人浮想联翩,把疫苗接种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并想当然认为二者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医院指出他患有基础病,判断他的心脏骤停与疫苗接种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在疫苗接种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保持信息畅通和透明公开,及时回应民众的关切,避免担忧发酵而形成群体恐慌。在疫苗相关问题上,不能报喜不报忧,否则被掩饰的问题曝光后,会引发难以预料的负面影响。

疫苗接种导致部分人群的身体不适是非常正常的反应,毕竟每个人的身体基础会有差异。但是,政府不能为了害怕人们害怕而刻意美化乃至掩饰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否则反而会适得其反,引发民众的质疑乃至恐慌。及时收集有身体不适的接种者的信息,并将其通过官方渠道予以披露和澄清,有助于打消人们的顾虑。

考虑到新冠疫情的突如其来和疫苗研发周期缩短,人们对疫苗安全性的担忧不无道理。为了赢得民众对疫苗的信任,很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领导人,都电视直播他们的疫苗接种过程。看着政府官员在公开场合撸起袖子打疫苗,很多人会相对来说更加安心地接受疫苗。政府不是必须通过这种方式才可以争取民众的信任,毕竟获得民众信任的方式有很多种。但是,对公务人员的接种情况进行适当披露,应该有助于让更多民众放心地自愿接种疫苗。

从人类和传染病的斗争史来看,一个重要启示就是,疫苗的作用至关重要和功不可没。作为普通民众,要对国家信誉背书和政府组织开展的疫苗接种计划保持信心,并认识到此时接种疫苗也是支持疫情防控的重要表现之一。此外,民众要学会尽可能从官方渠道和权威媒体了解相关信息,避免被疫苗谣言牵着鼻子走。

(作者马亮为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政府创新、数字治理与绩效管理,出版《目标治国:官员问责、绩效差距与政府行为》、《公共治理的向度》等著作。)

    责任编辑:蔡军剑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