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地图线上征集⑥|招募:跟随视障人士体验回声和城市空间

回声地图工作组
2021-02-22 17:52
来源:澎湃新闻

在1月22日的回声征集项目说明会中,来自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的高山告诉我们,“回声”对于整个视力障碍群体来说,其实是更生活化的,每天要用到很多次。例如对于盲杖的使用,无论是在地面上滑动还是敲击,除了直接的触觉感知以外,还要通过听到的回声来判断不同障碍物的可能性。如果路前方停了一辆车,就会听到一点金属的回声,而如果是一棵树,一面围墙,听到的回声会不一样,给人的距离感也不一样。

在没有拿盲杖的时候,视障者也可以通过打响指来判断前方空间的距离和方向。在训练新加入的盲人或后天失明的盲人时,高山和他的伙伴会做一些练习,让大家像玩小游戏一样,走到一堵墙前面,比赛怎么样在不碰到墙的情况下,如何离这面墙最近。这样的练习同样是基于回声对于日常辨别空间方向的应用。

当非视障人士说自己“听到回声”时,指的主要是有明显时间差的两次回声,例如在空旷的地带大喊,首先听到一遍自己发出去的声音,再听到一遍从环境当中反射回来的声音。实际上,视觉障碍者们了解,大部分时候,他们使用到的回声没有这么理想的条件,而是要在一堆嘈杂的环境中去比较,去寻找哪怕微弱的回声。

在日常环境中,大部分时候,一个声音发出去,或多或少都会有回声。一部分创新和创作人士围绕“无回声”进行了实践。每个人听到的自己的声音也经过了声波在身体内的反射,更多的回声产生在室内外的环境中。对于视力正常者来说,微小的回声通常不会引起注意。高山说,或许有一些视障者对声音有独特的记忆,愿意和大家分享。

你拍一,我拍一:跟随视障人士体验回声和城市空间

如果你和我们一样,好奇并愿意体验在视觉受限的情况下,人如何用声音、声呐、盲杖或其他工具发出的回声,在城市空间内辨别方向,并把我们制造的回声录制下来,上传到回声线上征集平台,欢迎加入此次工作坊。

工作坊将由室内和户外两部分活动组成。在室内部分,我们将再次聆听回声地图专题内发布过的各种声音,并交流各自的感受;到了户外部分,视障参与者与非视障参与者将组成小组,体验在视力受限的情况下感受到的户外城市空间。从OCAT美术馆的公教空间出发,沿苏州河的河岸,经过桥洞和桥面,来到机动车忙碌的宽阔马路,最后回到室内。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将分工协作,通过制造和聆听回声,寻找方向,注意不要落下自己的同伴。回到室内以后,大家将互听彼此录到的回声,并畅所欲言地交流自己感受到的城市空间和声景。

时间:2月28日(周日),下午2:00-5:00

地点:OCAT上海馆(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公教空间及周边街区

报名入口:http://ocatshanghai.mikecrm.com/IXLgGgL

活动带领者:

傅高山

一加一残障人公益集团合伙人。主导并培养了中国第一个盲人广播团队、中国第一个盲人速录师团队,并将盲人非视觉摄影引进中国。2012年向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委员会递交《一加一报告》,该报告是唯一一份署名的民间报告。2013至2015年,推动中国的高考为残障人士提供合理便利政策的改变。2015年至今,主导残障人在新职业领域的实践与运营,包括盲人从事呼叫中心岗位,以及残障者从事AI数据标注等。

苏杭

策展人,建筑师,编辑。毕业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取得硕士学位,曾策划和引进过多个设计展、研究展、成果展等。长期致力于上海城市碎片化公共空间的研究,关注焦点涵盖亚洲城市、媒介、社区营造、设计等。广泛参与策划、设计、编辑、公共教育和出版方面的工作。

孙奇芳

青年作曲人,编曲人,录音师。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学院作曲系,现生活工作在上海。2015年联合发起“微空间植入计划”,2020年发起“声音碎片”项目,关注音乐的在地性和跨媒介创作。

罗天瑞(Terence LLoren)

住在上海的美籍录音师,也是Bivouac Recording厂牌创始人。Terence从2008年开始录制上海的声音,包括城市环境声和人声,并将上海的城市变迁、变迁中的人物面貌,以及都会区域接近自然的地理,透过收录的声音,长期呈现在“与沪成长”项目中。2020年6月,Terence录制了外滩海关大楼内的钟楼回声。

朱纪蓉

策展人,上海笛德侯文化实验室(Diderot Cultural Lab)创办人,“回声征集”项目组成员。朱纪蓉为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博士、前中国台湾辅仁大学博物馆学研究所所长/副教授,曾任职台北市立美术馆展览组、台北市文化局、诚品书店等文化机构。笛德侯文化实验室致力策划特殊的选题与内容,以为华人社会、国际社群创造有意义、有意思、有温度的展览。

沈健文

澎湃新闻城市漫步栏目编辑,“回声征集”项目组成员。

吴雅琼

OCAT上海馆公教媒体主管。

回声地图——声音暨影像线上征集

策划组:朱纪蓉、沈健文、袁璟

顾问:殷漪、王婧、施瀚涛、Terence LLoren、Beat Hächler、Christian Zehnder

发起方

澎湃新闻

瑞士山岳博物馆

上海笛德侯文化实验室

学术支持

浙江大学声音实验室

同济大学声音实验室

鸣谢

瑞士驻沪总领馆

瑞士文化基金会

swissnex China 瑞士科技文化中心

上海当代艺术馆

那行文化

OCAT上海馆

金盲杖自立生活

    责任编辑:沈健文
    校对:施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