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观察|继续东进还是看美国脸色?应对缅甸变局印度陷入两难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朱可
2021-02-20 08:55
来源:澎湃新闻

缅甸政局发生动荡之后,印度政府紧随欧美等国,第一时间便迅速表态。印度外交部于2月1日发表声明称:“印度对缅甸的局势发展深表关切,并将始终坚定支持缅甸的民主过渡进程。我们认为,缅甸必须坚守法治和民主进程,我们正在密切关注缅甸的局势。”

一些印度的政治人物也对媒体表达了其个人立场,声称缅甸领导人昂山素季被军方拘禁是“令人感到巨大悲痛的事件”。

然而,也有缅甸问题观察家认为,印度官方的快速反应未免有些冒失。毕竟,与欧美国家近年来很少涉足缅甸的经济发展不同,印度在缅甸有着相当可观的战略投资和商业利益;而在地缘政治层面,印度也一直视缅甸为其“东进行动”(Act East)政策的窗口,视其为与相邻大国竞争对东南亚影响力的奠基石。当缅甸周边的所有邻国以及东盟国家均对缅甸此次事件采取“不干涉别国内政”的策略时,印度成为了唯一一个复制“西方态度”的缅甸邻国。

而在当缅甸事态持续发酵两周之后,印度又选择了沉默。2月14日,欧美15个国家的驻缅使团发表了《呼吁缅甸军方不要对抗议示威人群和平民使用暴力》的联合声明,这一次,印度没有在声明上签字。

东进窗口

在2014年首次当选印度总理后不久,莫迪就将印度的东南亚战略从“向东看”(Look East)升级为“东进行动”。这样做,印度同时兼具了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考量。政治上,是为了平衡相邻大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力;经济上,则是要通过修建印缅泰公路以及对公路沿线地区的战略投资,打通经济相对落后的印度东北部地区与东盟经济体之间的联系。

而缅甸正是印度走出南亚、进入东南亚的第一站,处理好与缅甸当局之间的关系成为印度“东进行动”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

2016年,在民盟赢得缅甸大选胜利后不久,国务资政昂山素季就受邀访问了印度。印度学者查兰尼(Brahma Chellaney)当时曾在《印度时报》(The Times of India)上撰文指出:“缅甸是印度的一个重要盟友,印度应该出具积极的政策和具体的项目,促进两国之间的经贸关系。”

2018年的印度共和日,莫迪邀请了东盟10国的全部首脑参加了在新德里举行的阅兵式,并同时举行了“印度-东盟峰会”。随后,印度在东北部最大城市古瓦哈蒂(Guwahati)召开了一个全球性的投资峰会,为连通印东北与东盟的“商贸高速公路”招商引资。会上,印度交通部长噶喀里(Nitin Gadkari)曾信誓旦旦地表示,印缅泰公路将在2019年底实现全线通车(后又推延到2020年底,但至今仍在建设中)。

过去,印度对缅甸的直接投资大多集中在缅甸西部的若开邦,包括港口、公路和天然气等项目。几年前,正是由于印度在若开邦存在商业利益,印度政府对于发生在那里的罗兴亚人危机的表态也显得小心翼翼。印度没有跟随西方国家去制裁缅甸,对于缅军驱赶罗兴亚人的行为也未加批评。印度还在若开邦投资了一个2500万美元的社会经济发展项目,包括建造罗兴亚难民回归缅甸后的住宅,可谓考虑周全,两边都有所照顾。

近年来,印度企业的投资逐渐向缅甸内陆挺进,经营的范围也开始向农业、纺织、软件服务、经济特区建设等领域展开。去年10月,还在疫情期间,印度向缅甸提出了建造一座大型炼油厂的计划,地点选在距离仰光不远的丁茵市(那里曾经是殖民时期英国石油公司发迹的地方),预计投资额将达到60亿美元。如果这一项目得以实现,缅甸将成为印度在所有邻国中投资最多的国家。而在印度陆军参谋长Manoj Mukund Naravane去年10月访问缅甸、与民盟商谈一揽子合作计划之后不久,缅甸军方就购买了印度的二手潜艇。

除了经济等领域的合作展望,印度也不忘输出“邻国优先”的外交理念。今年1月22日,印度已向缅甸捐赠了150万剂新冠疫苗。据报道,另外200万剂印度疫苗也将于本月运抵缅甸。2月6日,被软禁在内比都官邸中的昂山素季接种了新冠疫苗,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她接种的正是印度生产的Covishield疫苗。

前车之鉴

一般来说,印度在缅甸的投资和外交活动都会同时兼顾民盟政府和缅甸军方的面子。例如,上述60亿美元的炼油厂项目在提请缅方审批的过程中,印度的外交大臣和军方高层人士曾同时分别致电昂山素季和缅军总司令敏昂莱,听取他们的意见。印度援助的新冠疫苗运抵缅甸时,也同时联系了民盟政府负责人和军方代表进行对接,并率先为他们进行了接种。

印度方面如此谨慎行事的原因,按照印度媒体的说法,是因为曾经有过类似“翻车”经验的前车之鉴。上世纪80年代,印度曾经激烈地批评缅甸军政府,结果造成了印度企业几乎完全失去在缅甸的经营空间。面对印度智库的批评和私企的抱怨,直到1990年代中期,印度才逐渐改弦更张,开始与仍在执政的缅甸军政府私下接触。那时,昂山素季还在军方的软禁中,而印度则向缅军提供了大量用于镇压少数民族地方武装的武器。

一向被冠以“世界上最大民主国家”的印度,为自己与缅甸军政府的关系找到了足以说服自己人的借口。印度前外交秘书萨仁山(Shyam Saran)曾经表示:“尽管民主仍然是印度的一贯信念,但邻国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必须同在任何邻国执政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保持接触。”

印度的国家能源战略使其不可能绕开邻国当中石油和天然气蕴藏量最丰富的缅甸,这也是此次缅甸政局动荡伊始,印度智库对于政府匆忙表态提出批评的主要原因。

印度世界事务委员会研究员桑卡普·古尔哈尔(Sankalp Gurjar)于近日撰文指出:“缅甸的地缘战略位置,以及作为南亚和东南亚之间桥梁的角色,使得印度在政权性质和基本战略利益之间没有太多选择。民主还是不民主,不应该是决定印度政府对缅政策的唯一因素。”

美国因素

在未来一段缅甸军方执政时期,印度是否会调整其对缅政策,印度与缅甸军方的关系能否继续,则还要看美国的脸色。

近年来,印度企业在缅甸的多项投资都是跟缅甸军方下属的企业进行的合作。例如,印度班加罗尔的IT业巨头Infosys自2018年起,为缅军控股的妙瓦底银行(Myawaddy Bank)提供软件服务。印度大型集团公司阿达尼(Adani)与缅军拥有的缅甸经济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正在推进一项投资额为3亿美元的集装箱码头建设项目。印度军工企业巴拉特动力和印度斯坦航空都参与了对缅甸军方的军售交易。

阿达尼公司的发言人已经证实,该公司仍期待着合作项目的未来。而两家印度军工企业则对媒体的询问讳莫如深。

一家总部位于伦敦的非政府组织已经将上述几家印度企业列入黑名单,提交给了欧美国家政府,并呼吁制裁阿达尼等公司。

缅甸经济控股有限公司(MEHL)和缅甸经济公司(MEC)是缅甸军方拥有的两大经济命脉企业,为缅军提供主要的收入来源。目前,美国总统拜登业已宣布对缅甸军方负责人以及相关机构实施制裁,但华盛顿的制裁尚未覆盖这两家企业的总公司(下属企业或已涉及)。

美国的制裁是否会扩大,是否也会波及这些相关的印度企业,将会视缅甸政局的发展而定。但无论如何,印度政府都会为本国企业被列入美国政府的潜在制裁名单而感到尴尬吧。

(朱可,自由撰稿人,南亚和东南亚问题观察者。)

    责任编辑:朱郑勇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