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今呈“吉祥如意”:从画中如意看到清宫旧藏
如意,由古代搔杖演变而来。汉晋之际,如意被赋予更多文化涵义和功能,成为文人雅士交游、清谈、乐舞的助兴之物。宋代之后,如意发展为室内陈设品。至明、清时期,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被赋予吉祥驱邪的涵义,更为士庶乃至帝王所青睐,成为承载祈福禳灾美好愿望的贵重之物。
故宫博物院藏有2000多柄明、清时期的如意,材质涵盖玉石、竹木、金属、牙骨、瓷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清工艺的盛况。为迎接即将到来的辛丑年春节,澎湃新闻获悉,2月10日起,故宫博物院在神武门展厅举办“吉祥如意——故宫博物院典藏如意展”,展览特从院藏遴选158件(套)进行展示。据悉,展期为3个月。
故宫博物院藏 乾隆题和珅隶书青玉如意
如意,又名“握君”“谈柄”,由古代搔杖演变而来,取材骨、角、竹、木等,因最初被做成长柄指爪状,用于搔挠解痒,尽如人意,故称“如意”。其源头有两个,一是古代的中国,二是古代的印度,至于谁早谁晚无从考证,但二者都是独立发展的。
汉晋之际,如意被赋予更多文化涵义和功能,成为文人雅士交游、清谈、乐舞的助兴之物,爪杖式如意和后来的如意的分离大致经历了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漫长过程,二者的分离其实就是如意由爪杖式向云形或心形过渡的过程,也是如意去瘙痒功能的过程。之后如意的造型就演变为云头式的首、弯折的颈部和扁平的柄。宋代之后,如意发展为室内陈设品。至明、清时期,以灵芝造型为主的如意被赋予吉祥驱邪的涵义,更为士庶乃至帝王所青睐,成为承载祈福禳灾美好愿望的贵重之物,有清一代的绘画中也频繁出现如意。
乾隆帝古装行乐图
与画中如意相仿的明代铜鎏金嵌银如意
展厅现场
神武门展厅外的巨幅展览海报
有清一代的祝寿喜用的重要仪物
故宫博物院藏有2000多柄明、清时期的如意,材质涵盖玉石、竹木、金属、牙骨、瓷等,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明、清工艺的盛况。据了解,清宫所藏的如意主要的来源有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是宫廷及下属机构制作,比如造办处和地方机构;其次就是官员进贡,在一般的节日以及帝后节庆日,官员会送如意作为礼物,甚至还有一下送九柄以象征吉祥的惯例。
这种进贡如意的情况自雍正始,乾隆、光绪时最频繁,甚至一度有因为送如意而引发的公案,据《清仁宗实录》载,嘉庆四年拟定和珅罪状,终定其罪状二十条,居于罪首者乃为谄媚进献如意之事。和珅在乾隆皇帝宣布册立皇太子谕旨的前一日,即于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二日向颙琰即未来的嘉庆皇帝递送如意,漏泄其被册封的机密,并以拥戴邀功。这真是送如意者最不如意的事情。
乾隆朝还多见镌刻着御题诗文的如意,如下面这柄青玉填金《十全老人之宝说》如意。
青玉填金《十全老人之宝说》如意
乾隆题《兰亭序》青玉如意
嘉庆皇帝继位后,因厌恶和珅的如意献媚而不喜如意,多次节制进献如意。据《清仁宗实录》记载,嘉庆四年(1799年)已未春正月,皇帝严谕:所有如意、玉、铜、瓷、书画、挂屏、插屏等物,一概不许呈进。清代每逢年节,王公大臣督抚等均进献如意,以此为吉祥如意之兆,嘉庆皇帝却见之黯然,不但严禁臣子进献如意,而且对进献者严厉惩罚。
嘉庆题青玉太平有象如意
如意虽然在嘉庆一朝经历了不同的命运,但是纵观整个清代,如意都是清代祝寿喜用的仪物,地位十分重要。清代《贡档进单》中称之为“万寿如意”或“万年如意”。“海屋添筹”为当时如意上常见装饰题材之一。典出宋代苏轼《东坡志林》,传说古时有3位老人相遇,互相询问年龄,其中一位说每当海水变桑田时,他即在存放筹码的房内投下一筹,现已存满十间屋,比喻时间之久。“筹”为古人用于计数的小片或小棍,用竹木制成。海屋添筹图由波涛汹涌的大海、仙山楼阁、插有筹码的宝瓶、飞翔的仙鹤组成。
当然还有与如意相关的吉祥物象,比如展览的第一单元呈现的“玉石如意”,包括芝草、贺寿、铭文、祥瑞等四类题材,突出玉石材质如意在清代如意制作中的主流地位。
碧玉松鹤延年图灵芝式如意
白玉嵌石五福捧寿纹如意
墨玉嵌白玉福禄寿三星八仙图如意
乾隆是一是二图、岁朝图:画中的如意
如意在清代宫廷备受推崇,不但观赏性大幅提升,而且成为权力和财富的象征。每逢宫廷节庆、帝后寿诞、皇室婚庆等重要活动,大臣和皇亲国戚进呈宫中的礼品多以如意领先。帝后赏赐或赠与地方官员与外国使节的礼品,也常有如意出现。乾隆皇帝甚爱如意,以致宫禁之内宝座、卧榻、案头等处,时常可见如意的形影。
现在我们还可以在很多清代的绘画中找到如意的踪迹,故宫博物院在此次展览中也把以如意入画的绘画做成展板,并对照画中的如意找到身形相似的馆藏如意来进行对照,以飨观众。
乾隆岁朝图中,乾隆手中拿着一柄水晶如意
清代水晶丹凤朝阳图如意
著名的《乾隆皇帝是一是二图》中的榻上放了一柄如意。故宫收藏了很多这样镶嵌着白玉、宝石的如意,如下面的这件紫檀嵌白玉云龙纹三镶如意,在紫檀柄的首、中、尾三处各嵌一块仿古白玉。这一造型乃乾隆皇帝首创,既包含如意的吉祥寓意,又可用于把玩、欣赏古玉,可谓一举两得。乾隆皇帝御制诗《咏汉玉檀柄如意》曰:“汉玉香檀接柄长,两端仍汉玉为相。居今慕古思恒永,得一含三趣可详……”由此可见,檀香柄如意镶嵌三块古玉形成“得一含三”的三镶式,深受乾隆皇帝喜爱。
《乾隆是一是二图》中的如意
紫檀嵌白玉云龙纹三镶如意
青玉嵌彩石荷鸟图如意
墨玉嵌彩石三多纹如意
竹木如意:案头清玩的素雅韵致
以竹木雕刻成的如意在明末清初最为流行,主要用作文人雅士案头的陈设和清玩。清代中期之后,此类如意因其素雅的韵致也博得乾隆皇帝喜爱,成为如意的主要门类。其中木柄上镶嵌各式古玉者,特别富于韵味,亦为后世收藏家千方百计搜求的遗珍。展览第二单元“竹木如意”,分为竹制、木制和木柄镶嵌等三类,展示明清时期用作文人雅士案头清玩如意的素雅韵致。
清代的皇帝中,雍正似乎格外喜欢竹木如意,在下面的这幅雍正持如意半身像中雍正手持的就是一柄竹木如意,故宫博物院的策展方找到了相仿竹根刻莲花式如意。
雍正持如意半身像
竹根刻莲花式如意
黄杨木莲花式如意
雍正妃行乐图
与画中相仿的竹刻灵芝式如意
同治持如意僧服像
竹刻乾隆题诗文如意
紫檀、水晶、掐丝珐琅:各种材质的如意
根据文献中记载,如意也参与了清代的皇帝大婚,如下面这段文字:“大婚前一日,銮仪卫掌卫士大臣、銮仪使带銮校预请皇后凤舆进乾清门中门,主乾清宫正中南陈设。派结发公主、福晋、命妇四人,戴大红钿罩,穿大红褂罩,敬陈御笔用宝龙字于凤舆内正中,安设如意于凤舆内。毕,主坤宁宫东暖阁。率领内务府女官,均戴大红钿罩,穿大红褂罩,铺设龙凤喜床。”
金如意是清代的婚庆典礼中重要陈设,如下面的这件金“宜子宜孙”囍字如意,带囍字的如意为婚庆所用。根据清代礼仪,在帝后大婚过程中,皇后乘坐入宫的凤舆时,要手执苹果、金质双喜如意(寓意“平安如意”)。婚后,帝、后觐见母辈太后的朝见礼上,皇后还需首先向太后进呈如意,以示侍奉唯谨;回到乾清宫,皇后需向皇帝呈进如意,皇帝亦回赐皇后如意。可见如意曾出现在清代宫廷婚礼庆典的各个环节,可谓“吉祥先进金如意,天乐声中降凤凰”。
金 宜子宜孙如意
此外,如意还有牙骨、珊瑚、琥珀等珍稀材质,以及大漆、玻璃、陶瓷等材料制作的精品如意。
玛瑙灵芝式如意
水晶四海清宁如意
这件金星玻璃如意通体以金星玻璃雕琢成灵芝形,柄首、柄身前后上下共雕刻9棵灵芝,取意“九茎三秀”。据《史记·孝武本纪》记载,出现九茎灵芝相连,乃祥瑞之征,汉武帝曾为之大赦天下。金星玻璃因在黄褐色玻璃体内蕴含细密且金光闪闪的结晶颗粒而得名。其制造十分不易,往往作为珍贵原料以琢玉的方法雕琢成器。
金星玻璃如意
黄杨木嵌白玉云蝠灵芝纹如意
剔彩云蝠仙人图如意
另外,展览也展出几套如意。如意九柄成套,下面这套掐丝珐琅天保九如九九如意,取意于《诗经·小雅·天保》“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不骞不崩,如松柏之茂,无不尔或承”之记载。意为祝愿皇帝长生不老、永葆青春。因九句都有“如”字而称“九如”。由于寓意吉祥,所以后世将“天保九如”演化为固定的吉祥用语,广泛应用于祝寿。清代如意一套九柄,亦取此意。
掐丝珐琅天保九如九九如意
木雕花卉纹九九如意
据悉,根据当前疫情防控形势,“吉祥如意——故宫博物院典藏如意展”不单独收费,但按照预约、限流、错峰原则实行预约参观。全天分上午场和下午场(上午3000人,下午2000人)进行预约,额满为止。展览期间入场时间为8:30,停止入场时间为1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