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记住这特殊的一天:上海这些见证枪林弹雨的道路,是淞沪抗战雪耻的证明

2021-01-29 09:03
上海

原创 黄振炳 档案春秋

1932年1月28日午夜,日军突袭上海,“一·二八”淞沪抗战就此爆发。驻守上海的中国军队抵制了“不抵抗”的命令,浴血奋战一个多月,最终粉碎了日军占领上海的妄想。一雪了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不抵抗的耻辱。

在这场抗战中,军民协作,死守住了一座城。直到如今,这段军民共御外侮的历史仍然铭刻在上海的几个地名中,它们是:真北路、真南路、真大路、一二八纪念路。这几条路,曾见证枪林弹雨,为一个时代“记住”了中国军民奋起反抗的故事——

尺地寸草,决不放弃

事变当晚,第十九路军总指挥蒋光鼐、军长蔡廷锴、淞沪警备司令戴戟等人正在龙华召开紧急会议,接到日军开始进犯的报告,他们立即启程,星夜步行经北新泾赶到真如镇附近的范庄。因当晚下着雪,路上泥泞,滑而难行,一直到天将拂晓,才抵达目的地。

戴戟、蒋光鼐、蔡廷锴(自左至右)

真如镇位于上海市区西北部。本世纪初,地境为宝山县真如乡。1927年上海建特别市后,真如乡改为真如区。昔时此地河道纵横,密如蛛网。桃浦自北而南流过。村民以种植棉花、水稻、三麦为主,手工织布业亦颇为兴盛,为典型江南水乡风貌。

在梨园浜与桃浦交汇处,自元代延祐年间迁来真如寺后,因地处嘉定、上海两地的水陆交通要道,香火旺盛,寺前形成市集,并缘寺得名为真如镇。明嘉靖年间,倭寇来犯,境内民众自组乡勇捍卫乡里,击退日本倭寇侵犯。清咸丰十年夏,真如为清军与太平军拉锯地区,多次在镇里镇外激战。1924年10月齐卢战争,交战的两方军阀相继占领真如。次年奉系军阀又进军真如。

1920年代真如镇老照片(上海市档案馆藏)

范庄距真如镇三里不到,为广东富商范肖于1920年所置之别墅,处桃浦河东畔,整个庄园被篱笆所围。园内茅亭花影,曲沼柳明。正如庑下一联所云:“把酒涤烦襟,任世界变乱纷乘,地似桃源湛息影;凭栏舒画眼,喜风月留连共话,园非金谷也陶情”。淞沪抗战的炮火,打破了这里的“世外桃源”。

十九路军将临时军部设在真如范庄。之后,七十八师一部也进驻真如。1月29日,蒋光鼐、蔡廷锴和戴戟联名发出了《第十九路军为日军犯境的通电》,电文义正辞严地宣布:“(蒋)光鼐等分属军人,惟知正当防卫,捍卫守土,是其天职,尺地寸草,不能放弃。为救国保种而抵抗,虽牺牲至一人一弹,决不退缩!”1月30日,六十师黄茂权团于真如至中山北路一线布防,以卫侧背。1月31日,日军后援再侵上海,有巡洋舰、驱逐舰、航空母舰及海军陆战队7000余人。

2月1日,蒋光鼐在南翔设十九路军前线总指挥部,军部仍设在范庄。2月3日,七十八师翁照垣旅自闸北撤至真如金家楼一带整休。2月4日,中央炮团一连携大炮4门从南京来援,抵真如后旋调前线。2 月 5 日,日本空军频繁空袭,中国空军出击迎战,击落日机 1 架,击伤日机 2 架。2 月 6 日,再次发生空战。

由蒋光鼐、蔡廷锴、戴戟于1月29日署名发布的宣布抗日的通电

2月6日,由张治中将军率领的第五军赶赴上海支援。2月7日,十九路军主力和第五军集结于真如、大场、杨行。七十八师主力警戒于真如车站至北新泾。2月8日,一五五旅屯兵真如,以第一团担任真如车站至北新泾(即真北路)的警戒,一五六旅张君嵩团担任真如车站至大场(即真大路)的警戒。2月9日,十九路军与唯一前来支援的第五军形成合力,经过一番血战,击退日军第二次反攻,全线告捷。

就在十九路军和第五军欢庆胜利之际,2月11日,国民政府军政部何应钦致电十九路军,命令其“放弃闸北,以杨行、大场、真如、虹桥为前线”,催促十九路军尽快撤退。蒋光鼐和蔡廷锴商量后,回电拒绝:“仍拟以一部坚守吴淞、闸北,余配备于胡家庄、大场、真如、虹桥之线,控制预备队于南翔,敌来与之一决。”

第五军官兵争相在抗敌书上签名

十九路军将士在战壕中准备抗击日军的进攻(上海市档案馆藏)

2月16日,蒋光鼐、蔡廷锴及张治中在南翔研商后决定,蔡廷锴率三个师及宪兵第六团编为右翼军,据守南市、虹桥、真如、闸北、江湾一线,将主力隐蔽于真如、大场之间,待机出击。据《真如镇志》记载,当时集结于真如一地的有名称的义勇军就达到29支,分别参加了救护、运输、修路、挖壕、宣传等工作。2月25日,第五军王赓旅进驻真如,负责真北路一线防务。2月27日,商议退守刘行、大场、真如、北新泾一线。

作战中的十九路军(上海市档案馆藏)

由于日军在太仓浏河登陆成功,形成我军腹背受敌局面,十九路军和第五军不得不由守转退,于3月1日晚11时退出真如防区,由邓志才旅梁佐勋团负责断后,掩护主力撤退,该团在真如车站阻击日军的追击部队,战斗甚烈,伤亡惨烈,后退至江桥。3月2日,日寇铁蹄践踏真如,镇及四乡百姓惨遭灾难。至5月5日,《淞沪停战协定》签订后,日军才撤离真如。

铭刻在地名里的“一·二八”

上海有几条道路的修筑都与“一·二八”淞沪抗战有关,它们分别是真北路、真南路、真大路、一二八纪念路。其中,前几条道路的起始点都是真如。

1932年上海特别市地图,红线标注的为真如、大场、南翔、北新泾等地的大致位置

当时的真如不仅是十九路军临时军部的所在地,更是上海市区西北之门户,苏南之屏障,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一·二八”抗战爆发后,北新泾镇成为第十九路军的军需供应地之一。“兵家之争,粮草先行”,为了运输军需,由赈灾会拨款、上海市工务局协同十九路军交通处动员灾民抢修筑路,在广大民众齐心协力日夜苦干下,一个月内即筑成一条基本可以通行的土路。这条军用公路以范庄附近为中心,北起真如杨家桥,南抵北新泾镇,取两地首字命名为真北路。

1932年7月、1935年1月,政府曾两度计划对真北路拓宽改建,均因经费无从落实而未实现。以致在新中国建立之前,真北路只是一条乡村中较宽的土路,不能正常通车。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对这条道路进行了拓宽和改建,如今的真北路,南起云岭西路,北至汶水路,全长7.1公里,作为城市西区连接南北的交通主干道,其上方也架设了中环路西段真北路高架。

战前,十九路军与上海市工务局商讨辟筑真南路的函(上海市档案馆藏)

真南路的修建,与十九路军总指挥部的地理位置有着密切关系。当时十九路军临时军部设于真如镇,前线总指挥部则在南翔镇。之后,张治中率领第五军又抵达了南翔镇,可见南翔具有重要的军事地位。因此,保证两地之间的交通顺畅,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战前中国方面就开始筹划辟筑连接真如和南翔的真南路。

这条战时临时抢修而成的真南路,起初只是一条泥泞的军用便道,后才加铺煤渣路面。1935年,真南路划为锡沪公路的组成部分,乃加固桥梁,拓宽路基,改建路面,形成公路。1937年“八一三”抗战中,真南路又遭战火影响,损坏严重。解放后,这条道路得到了脱胎换骨的重建。如今的真南路,全长12公里,地跨普陀、嘉定两区,不仅是城市西区的一条重要交通干道,也是沪嘉高速公路通往市区的入城主路段之一。

战后,国民政府交通部国际电信局致上海市工务局要求修缮维护真大路的函(上海市档案馆藏)

真大路的修建与位于宝山的大场镇有关。张治中率第五军赴沪增援后,中国军队调整了部署:右翼军的第六十一师以一部兵力防守江湾镇,主力集结于大场镇西南一带作为预备队;左翼军主力位于大场镇、杨家行、刘家行之间,准备寻机向殷行镇方向进攻,在黄浦江畔歼灭日军。于是,大场镇便有了十分重要的军事意义。

赈灾会立即拨款并动员灾民兴筑军用道路,以保证真如与大场之间的军需物资的运输畅通。这条道路南起真如的杨家桥桃浦西路,北至大场镇沪太路,以真如、大场两地的首字命名,被称为真大路。“一·二八”抗战结束后,大场的居民集资修建了大场纪念坊,以纪念在这里为国捐躯的忠烈们。如今的真大路,南起桃浦西路,北至沪太路,全长3.4公里。

大场纪念坊

1932年2月20日至22日,日军出动约2万人对上海庙行镇发动总攻,驻守此地的第五军在十九路军的支援下,浴血奋战三昼夜,击溃日本军队多次进攻,歼敌3000余人,史称“庙行大捷”。战后,上海人民为了纪念庙行战役中阵亡的3000多名将士,集资24万银元,修建无名英雄纪念墓。为了方便人们前去祭扫,在墓门前特开辟了一条马路,命名为“一二八纪念路”。如今的一二八纪念路,为东西走向,西起共和新路,东至江杨南路,全长2.2公里。

无名英雄墓在上海沦陷后被日军炸毁。1998年12月,在原址(今泗塘二中校园内)新建了一座纪念碑

在范庄东北不远处,有一座1907年9月开办的火车站,初名真茹站,1946年改名真如站,1989年1月1日,改名上海西站。虽然,在当时,这只是一个四等中间小站,但作为沪宁铁路进入上海的咽喉,其在军事战略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而这也是十九路军将临时军部选择在范庄的目的之一。

战役期间,真如是日寇飞机轰炸的主要目标。这不仅是因为十九路军的军部驻扎于此,更是因为凡南下增援上海的军队,都是在真如火车站下车,再转赴前线的。

被炸毁的真如火车站(上海市档案馆藏)

美国记者斯诺曾在“一·二八”抗战期间前往真如采访蔡廷锴将军。在采访现场,斯诺看见日军的飞机在头顶上不停地嗡嗡作响,不间断地轮番轰炸,有的低飞扫射,有的低空侦察,硝烟弥漫。在真如火车站,斯诺发现下车的士兵穿着灰色军服,衣衫单薄,每人都背着一顶写着“十九路军”四个大字的铜鼓帽(一种斗笠)。因为十九路军将士大都来自广东,所以都背着这种来自家乡的斗笠。于是,铜鼓帽也就成了十九路军抗战的“形象代言”,广泛地运用于各种抗战宣传中。

作战中的十九路军士兵,每人都背着名为铜鼓帽的斗笠(上海市档案馆藏)

就在斯诺采访蔡廷锴的时候,军部附近突然响起了密集的步枪射击声,接着是“轰”的一声巨响。原来是一架低飞的日机被十九路军士兵击落了,掉落在军部的不远处。蔡将军乘兴邀斯诺一起前去观看,只见日机的机身被摔成了几段,燃起了熊熊大火。蔡廷锴与斯诺击掌庆贺,并一起向战士们鼓掌,向他们致敬!

在真如被中国军队击落的日军飞机残骸

抗日将士的坚强后盾

“一·二八”抗战爆发后,宋庆龄在第一时间挺身而出,用自己的行动,积极投身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洪流中去。她被外媒记者称之为“德才如玉,刚强正直,爱国义勇,不畏强暴……是一位敢死之救国女杰”。

日寇在淞沪开战前曾口出狂言,称仅需四小时即可结束战斗。但战役开始后,十九路军的将士浴血拼杀20多个小时,一次次地击退日军的进攻,让日寇的野心成了泡影。1月29日晚8时,狼狈不堪的日军要求停战。时任军政部长的何应钦急电蒋光鼐、蔡廷锴,要求十九路军停止抵抗。

蔡廷锴在前线(上海市档案馆藏)

当前线的将士们得知这一命令后,从上至下,个个义愤填膺,怒火中烧。蒋光鼐、蔡廷锴断然决定十九路军继续抵抗,誓与日军血战到底。宋庆龄非常清楚十九路军违抗不抵抗命令所会面临的艰难处境,此时是他们最需要社会上各方力量鼎力相助的时候。宋庆龄与何香凝等人决定亲临前线,用实际行动慰问前方将领和战士,鼓励他们保家护国,勇杀日寇。

宋庆龄前往十九路军临时军部慰问,与蔡廷锴合影

1月30日早上8时30分,宋庆龄和何香凝带领两辆满载慰问品的卡车,奔赴抗战前线。她们先来到范庄十九路军临时军部,蔡军长对她们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宋庆龄、何香凝与蔡廷锴亲切交谈,宋庆龄称赞十九路军临危不惧,迎头痛击日寇,洗刷了“九一八”事变中国军队不战而退的奇耻大辱,给中华民族全民抗战、英勇不屈作出了表率,是中国军民学习的楷模。

蒋光鼐、蔡廷锴、戴戟写给著名实业家严庆祥的感谢信(上海市档案馆藏)

之后,她亲临第一线,慰问抗日将士,并发表演说,激励抗日斗志。她对将士们说:“你们抗战的枪声一打响,海内海外,男女老幼都觉得出了口气!亿万同胞支援你们,支持你们!”

2月6日,宋庆龄又一次来到范庄,与她一起来的还有弟媳张乐怡(财政部部长宋子文的夫人)。她们给将士们赠送慰问品,勉励他们再接再厉,奋勇杀敌。蔡廷锴在《自传》中对此有如下记录:“二月六日……九时,孙夫人、宋部长夫人等来部劳军,并慰勉,约一小时即辞去。”

宋庆龄在慰问十九路军时,看见将士们衣着单薄,在严寒的天气里与日寇浴血搏斗,誓死不退。更有许多负伤的将士们,在刺骨寒风里急待救护治疗,而医疗物资的严重短缺,让人看了触目惊心。

上海市绸缎业同业公会杭绸组为向十九路军捐款事致公会的函(上海市档案馆藏)

宋庆龄从前线慰问回来后,立即与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发动募捐活动,并与《申报》总经理史量才联系,呼吁上海民众为前方抗战将士捐制棉衣。何香凝在自己的寓所大门上,张贴上“此处接受热心援助”大幅纸条。在上海各界民众的积极响应下,有钱的捐钱,有力的出力,不到五天,就募集到棉衣3万多套,棉被2000多条,基本上满足了前方将士的急需。上海有关部门在两周内就捐送军粮7010石,其他副食品、生活用品不计其数。“一·二八”抗战结束后,十九路军公布,共收到海内外捐款折合大洋1000万元以上。

闸北市民踊跃捐献干粮,运往前线

在宋庆龄、何香凝的号召和推动下,全市各团体、医院、各大医学院纷纷开始组织战地救护队,开赴前线。至1932年2月底,各救护队统一改称为中国红十字会救护队,共计有30余支,救护队员2000余人,先后救出受伤官兵6000余人和难民数万人。

救护队员正在救护伤员

真如范庄后毁于“八一三”抗战日军的炮火。为纪念和弘扬十九路军将士英勇抗战的爱国主义精神,1989年9月,普陀区人民政府在十九路军临时军部——真如范庄的遗址上竖立了纪念碑(今桃浦路127号车站新村38-40号处),并公布为普陀区第一批革命纪念地。

十九路军军部遗址纪念碑

该纪念碑为黑色大理石材质,高2.05米,宽1.1米,正面刻写“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军部遗址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政府一九八九年九月立”,侧面刻写着十九路军抗战的简介。

“一·二八”淞沪抗战是十四年抗战中日两军的第一次全面对抗和较量。在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中国军队给予了日军沉重的打击,遏制了其嚣张气焰,为全面抗战争取了宝贵的备战时间。这场战役虽然已经过去了89年,但抗战将士们团结一致、不畏强暴、敢于牺牲、追求正义的精神永远铭刻在上海这片土地上。

杂志编辑:徐烜

新媒体编辑:陆闻天

排版:一茶

原标题:《请记住这特殊的一天:上海这些见证枪林弹雨的道路,是淞沪抗战雪耻的证明》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