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统”已变“前总统”,特朗普二次弹劾将如何收场?

澎湃新闻记者 南博一 实习生 陈兆一
2021-01-27 06:47
来源:澎湃新闻

当地时间1月25日,美国国会众议院向参议院提交了针对前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从而启动了弹劾案审理程序。在此之前,众议院已于13日表决通过针对总统特朗普的弹劾条款,正式指控他“煽动叛乱”。特朗普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两次遭到众议院弹劾的总统,同时也是首位遭到弹劾的前总统。

不过,民主党人为何要在特朗普即将结束总统任期时提出弹劾?特朗普已于20日卸任,弹劾对已是前总统的他意味着什么?弹劾又可否成功?

为何弹劾特朗普?

《华盛顿邮报》25日报道称,特朗普之所以再次遭到弹劾,其原因还要追溯到2021年1月6日,当天大批特朗普支持者突破警察封锁,强行闯入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大厦,正在进行的总统选举结果认证过程被迫中断。混乱和暴力造成5人死亡,数十人受伤。而在国会大厦遭到暴力冲击前,特朗普多次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各地支持者赴华盛顿抗议,并在6日早些时候在白宫外的集会上发表讲话。

事后,1月13日,众议院表决通过一项针对特朗普的弹劾条款,指控他“煽动叛乱”,全部222名民主党人和10名共和党人投下赞成票。当时距特朗普正式卸任美国总统仅剩一周,他也由此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两度遭众议院弹劾的总统。

《华盛顿邮报》25日刊文指出,弹劾条款对特朗普的指控主要有三点内容:其一,特朗普错误地宣称其赢得选举,“在国会联席会议召开前不久,特朗普总统对他的政治支持者们发表了演讲。演讲中,他再次错误地宣称‘我们赢得了这场选举,而且是压倒性的’。”

第二点为特朗普煽动骚乱,“他有意发表言论,促使并且可预见地导致了随后发生在国会大厦的不法行为。在特朗普总统的煽动下,一群暴徒非法闯入国会,伤害执法人员,对国会议员和副总统构成威胁,妨碍联席会议履行认证选举结果这一庄严的宪法职责,并做出暴力、致命、破坏和叛乱行为。”

第三点则是特朗普试图推翻选举结果。弹劾条款提到,他近期在和佐治亚州州务卿的通话中向其施压,要求“找到”足以使他在佐治亚州“翻盘”的总统选举选票。

“前总统”若被弹劾后果如何?

根据美国宪法,倘若美国总统、副总统或其他“联邦文职官员”犯有“叛国、贿赂或其他重大罪行和不检行为”,可以通过弹劾将其免职。在弹劾过程中,众议院掌握弹劾权,参议院则控制审理权。虽然众议院通过弹劾条款仅须获简单多数支持,但参议院给被弹劾人定罪须获至少三分之二的参议员支持。

一旦被弹劾者遭定罪,参议院拥有决定其惩罚的有限权力。这种权力包括将被弹劾人免职,或是在免职的同时禁止其在未来担任任何联邦政府职务。在后一种情况下,参议院在对弹劾案作出判决后,还需进行一次投票,以剥夺被弹劾者在未来担任联邦政府职务的权利。值得注意的时,该投票只需过半数参议员支持即可通过。

由于特朗普的任期已经结束,弹劾案的焦点将集中在他会不会被禁止再次担任公职。若被禁止,那么特朗普将无法在2024年再度竞选美国总统。

参议院将如何审理?

据美国VOX新闻网站25日消息,参议院的100名议员定于26日宣誓并组成陪审团,启动特朗普弹劾案的审理程序。审理将由参议院临时议长、民主党人帕特里克·莱希主持。

按照民主、共和两党此前达成的协议,正式审理最快将在两周后的2月8日开始。参议院将在接下来两周时间里重点审议和批准新任总统拜登的内阁提名人选等,同时给特朗普更多时间组建律师团队和准备辩护。

VOX刊文指出,因为参议院没有既定的弹劾案审理流程,所以审理的第一步将会是审议通过一项决议,以确定审理流程。

特朗普的第一次弹劾案主要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众议院委任的弹劾经理将作为控方做开案陈述;第二阶段,特朗普团队组成的辩方做陈词;第三阶段,参议员提出问题,控辩双方回答。

虽然本次弹劾案的审理流程也很可能和第一次类似,但由于特朗普已经卸任总统,参议院临时议长将取代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主持审理。此外,和特朗普执政时期相比,拜登政府有可能会提供更多联邦机构档案以配合审理。届时是否会有证人出,也有待民主党人的决定。

弹劾会否成功?

弹劾案审理需要三分之二以上参议员的支持才可成功给特朗普定罪。目前,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参议院各掌控50个席位,故定罪至少需要17名共和党参议员“倒戈”。

英国《卫报》26日报道指出,特朗普首次被弹劾时,只有犹他州共和党参议员罗姆尼(Mitt Romney)倒向了民主党阵营。不过这一次由于参议院共和党领袖麦康奈尔(Mitch McConnell)态度模糊,所以可能有更多的共和党参议员“倒戈”。不过《卫报》认为,这尚不足以达到定罪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特朗普依旧很难被成功弹劾。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采访十几位共和党参议员后报道称,眼下只有少数几位共和党参议员将真正有可能“倒戈”,支持给前总统定罪,这还远远不够弹劾所需的三分之二多数。

    责任编辑:胡甄卿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