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如何进一步扩大内需,全国政协委员胡卫这样建言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栾晓娜
2021-01-26 17:00
来源:澎湃新闻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上海将聚焦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强化“四大功能”,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海应如何做好这项工作?

正在召开的2021年上海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专访时表示,上海强化“四大功能”要和国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思路结合起来,即成为内外循环的核心链接点,这符合上海高水平开放型城市的定位,也只有上海能做得到。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胡卫在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分组讨论上发言。

需划定上海的重点链接半径

“上海就是东部升级的龙头,未来要做的,是将外循环的动能化为内循环的助力,重心仍然应是向外看,而不是向内看。”胡卫告诉记者,上海打造“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的定位非常重要,而将上海的“四大功能”定位与内外双循环战略匹配起来,意味着上海要连接国内外市场和区域内外市场,发挥桥梁作用,实现内外一体的要素最优配置。

在他看来,“链接”意味着跨国公司在布局全球链时,将以上海这一门户枢纽便捷可达的区域作为布局半径,在这一半径之内主要的商业成本都可以忽略不计。上海应当以海运、空运的直达国家为外部链接区域,以长三角为内部链接区域,形成两个循环的链接半径。

“简言之,上海未来促进内外循环的高效联动,外部市场可重点开发东亚、欧洲和北美市场,内部市场将重点推动长三角一体化。”胡卫说,未来的货物流、服务流、科技流、人员流、数据流等要素流,将体现为自西向东,在长三角集聚后,通过上海再流向外部,同样,外部高端要素的流入也将首先汇合在以上海为领先的长三角,再向中西部辐射带动。

他认为,上海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功能,不仅体现在以机场、港口、公路、铁路、金融交易所等为载体的货物流、人才流和资金流的贯通功能上,还体现在对亚太市场和国内市场的联结功能上,体现为高端要素的集聚和规范高效的营商环境示范,体现为兼容并蓄的文化多样性,还体现在能提供丰富类型的国际交流平台上。

“在下一步的促进双循环部署中,就教育、医疗、养老等服务业,我们可以考虑两个方面重点工作。”他告诉记者,一方面,可允许境外资源和其他相关社会力量参与;另一方面,应对标全球最高水准,优化全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发展的布局,允许多类型多层次教育、医疗、消费产品的提供,充分吸纳长三角人才资源,以此为上海未来的人才储备做长远谋划。

扩大内需应促进消费升级

就上海自身而言,胡卫认为,消费和内需仍有较大空间,需要进一步拉动提高。

“调研显示,我们的消费内需和发达国家比,还有20%的成长空间。”胡卫告诉记者,想要拉动内需和消费,首先有两个问题要解决:一是就业保障问题,尤其是针对在线经济、数字经济、共享经济等新的就业形态;二是收入分配制度要改革,更好地体现多劳多得、劳动技术因素、科技因素等。

“这两个问题解决了,我认为对消费和内需的拉动,还要和供给相结合,消费、供给、产品都要升级。”他说,扩大内需要解决保基本和多样化的关系。以消费升级为例,就包括在线消费、体验消费、养老消费、教育消费等,这些都与民生基本保障相关,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

在他看来,目前,上海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经费支出结构不合理情况还明显存在。以教育为例,基础教育软件配置在区域和校际间仍存在失衡现象,经费投入存在“重物轻人”问题等。他建议,对标全球最高水准,优化全市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发展的布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高质量提升公共服务的均衡化水平,同时引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同时,在保基本、全覆盖的前提下,高端的教育、医疗、养老要尽量放开,允许和其有关的社会力量主体参与。“保住基本,放开内部,社会需求还有很大的潜力。”他说,如果能在民生服务中建好基本制度,丰沛资源供给,那么改善民生、扩大内需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

    责任编辑:郑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