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瓦利内回国即被捕,俄反对派领袖为何疑遭下毒后仍选择冒险

澎湃新闻记者 刘惠
2021-01-19 21:21
来源:澎湃新闻

当地时间17日20时20分左右,俄罗斯反对派领袖纳瓦利内搭乘的航班降落在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他本人随即在护照检查处被捕。俄联邦监狱局(FSIN)给出的理由是,纳瓦利内因多次违反保释期规定正在被通缉。

在被警方带走前,纳瓦利内拥抱妻子,并表示自己“很高兴回到这里”。

欲陷俄政府于“强制被动”

1月18日,也就是纳瓦利内从德国返回的第二天,俄政府为他举行了一场形式罕见的法庭听证会——法官埃琳娜·莫罗佐娃直接到了他被拘留的位于莫斯科州希姆基市的警局,就地宣布判处其入狱30天。

这是纳瓦利内自去年8月疑遭下毒后的大胆回归。在德国接受了5个月的治疗后,这位反对派领袖决定返回祖国。在起飞前,他在Instagram上发布了一段视频,其中他的妻子引用俄罗斯热门犯罪电影中的台词说:“给我们来点伏特加,孩子。我们要飞回家。”

为什么在险些丧命之后,纳瓦利内仍执着于回到俄罗斯?有分析人士认为,他这是希望让俄政府陷入“强制被动”(国际象棋术语,常被用于博弈论),即棋手意识到行棋后会置己于不利的处境而希望跳过不走,但是下一步棋是不得不走的。

“纳瓦利内留在德国对于克里姆林宫而言是最方便的情况,但纳瓦利内不希望如此,他要让俄罗斯政府做出对官方不利的反应,”俄罗斯资深媒体人彼得·阿科波夫(Petr Akopov)14日为俄新社撰文称,“如果滞留国外,纳瓦利内顶多成为第二个米哈伊尔·霍多尔科夫斯基(俄流亡企业家)。”

俄罗斯政治学专家罗戈夫 (Kirill Rogov)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时表示,纳瓦利内返俄确实存在风险,他不仅是俄罗斯最为人知晓的反对派政治人物,而且不久前才证明了有人要致他于死地。其实俄克里姆林宫并不愿意让纳瓦利内入狱,因为这样只会增加他的政治资本以及民众对他的同情,广大俄罗斯民众原本对这个反对派持怀疑态度。

若长久留在西方则迅速贬值

纳瓦利内13日通过社交媒体宣布了自己的回国决定。“回去还是不回去,这个问题从未出现在我面前,因为我没有想过离开。到德国时,我处于重度昏迷状态。1月17日,我将搭乘(俄罗斯廉价航空公司)胜利航空回家。”他当天在推特写道。

按照原计划,这趟DP-936航班会在17日19时20分降落在莫斯科伏努科沃国际机场,大量记者、纳瓦利内的支持者以及防暴警察早早抵达等候。但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了近一个小时,后以地面铲雪车故障为由临时改降落至莫斯科谢列梅捷沃机场。

这样的安排被外界解读为,俄罗斯政府希望尽可能降低纳瓦利内回国的关注度。在疑遭下毒事件中恢复以后,纳瓦利内一直在利用该议题对克里姆林宫提出指控,以期在西方和俄罗斯国内掀起抗议浪潮。他在宣布回国决定时,曾呼吁支持者到机场声援。这趟回国之旅也有俄罗斯媒体全程直播。

18日在警局被初步宣判后,纳瓦利内又在油管频道发布了一段视频,呼吁支持者不要害怕,要走上街头表达抗议。

有分析认为,这位头号反对派希望在将于今年9月举行的第八届俄国家杜马(议会)选举上有所作为,因此急于回国。俄国家杜马选举结果常常被视为下一届俄总统大选的指示器、俄罗斯政坛的的风向标。在2019年9月举行议会地方选举前,纳瓦利内自当年7月起曾连续组织周末集会抗议,多数都以抗议者与警方产生肢体冲突收场,给执政党统一俄罗斯党的选情蒙上了一层阴影。

阿科波夫称,纳瓦利内不能长久地留在西方,因为那样他会迅速贬值。尽管纳瓦利内在俄罗斯国内赢得大选的机会几乎为零,也无法真正动摇政权,但“俄罗斯反对派被监禁、迫害”的话题仍然可以在国家杜马选举前被西方媒体炒作,否则西方将无人可描绘成俄总统普京的主要敌人。

罗戈夫则分析称,“纳瓦利内已经发展出一批追随者,在俄罗斯之外也是如此,而这正是克里姆林宫所不喜欢的。他们不想要一个七八成俄罗斯人都知道的反对派政治家,而且是他们无法掌控的人。”

在2020年12月的年度记者会上,普京曾讽刺地回应了有关纳瓦利内中毒的问题:“谁需要他?如果他们(俄罗斯情报人员)想要这么干(暗杀),我们就会把这件事干成。”普京回答问题时没有直接提及纳瓦利内的名字,而是将他称为“柏林医院里的病人”。

堪比电影情节的中毒案始末

纳瓦利内是俄罗斯反腐基金会的创始人,被西方视为俄罗斯反对派领导人,也是克里姆林宫的“眼中钉”。他去年8月20日早晨乘飞机离开托木斯克前往莫斯科途中出现中毒症状,飞机随后紧急降落鄂木斯克,纳瓦利内被送往医院救治。

鄂木斯克当地医院诊断称,这是血糖急剧下降引起的代谢紊乱,昏迷是由一种味道咸、无色、名为羟丁酸钠的精神病药物急性中毒导致,纳瓦利内血液和尿液中均未发现其他有毒物质。但俄反腐基金会新闻发言人亚尔梅什当时表示,纳瓦利内登机前没有任何症状,“可能是被人下毒了”。

两天后,处于昏迷状态的纳瓦利内乘专机转至德国首都柏林夏里特医院治疗——普京随后于去年10月22日在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上表示,是自己亲自指示俄总检察长办公室允许纳瓦利内出境飞往德国接受治疗的。

德国政府去年9月2日发布声明称,德国联邦国防军实验室确定纳瓦利内是“诺维乔克”类毒剂中毒,并要求俄罗斯作出解释,与德国站在一起谴责俄罗斯的还有美英法等众多西方国家。俄罗斯则坚决否认曾对纳瓦利内下毒。

去年10月15日,欧盟就纳瓦利内事件批准对6名俄罗斯公民和俄国家有机化学与技术科研所实施制裁,理由是禁止化学武器组织在10月6日宣布,纳瓦利内血液和尿液中发现的物质与禁用物质清单上的有毒化学物质具有“相似的结构特征”。这是纳瓦利内疑遭下毒事件引发的第一起外交风波。

去年12月14日,英国独立调查网站Bellingcat、俄罗斯媒体《内幕》(The Insider)、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以及德国《明镜》周刊(Der Spiegel)发布一份联合调查报告,将该事件重新推回舆论场中心。

这份报告称,他们在查阅了数千份电话记录、航班资料和其他文件后,发现俄联邦安全局成立了一个专门研究神经毒剂的情报小组,多年来一直在跟踪纳瓦利内。这些人曾长期尾随纳瓦利内前往俄罗斯多个城市,包括中毒事件发生的托木斯克。

纳瓦利内去年12月21日更是在油管发布了一则名为“我给杀手打了电话,他承认了”的视频,在视频中他巧扮成俄罗斯高级官员给联邦安全局特工打电话,声称自己成功从一名特工、化武专家库德里亚夫采夫(Konstantin Kudryavtsev)口中套出了话。后者透露纳瓦利内的蓝色内裤是重点投毒对象,一时在社交媒体引发热烈讨论。

这份报告以及纳瓦利内公布的所谓通话录音同样未得到俄罗斯官方的承认。普京在去年的年度记者会上曾回应说,这些媒体发布的不是调查报告,而是“将美国情报部门提供的材料合法化”,纳瓦利内得到了美国情报部门的支持。

普京当时表示:“攻击上层人物是一种诡计,这么做的人(企图)把自己提升到某一水平……我敦促反对现任政府的人以及其他政治势力不要以个人野心为主导,而应该以俄罗斯人民的利益为先,提出积极的议程。”

罗戈夫告诉澎湃新闻,纳瓦利内“中毒”的时间恰逢白俄罗斯总统大选引发抗议浪潮和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爆发示威事件之际,这些持续的集会让克里姆林宫开始对纳瓦利内有所顾忌。近些年来,纳瓦利内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中尤其受欢迎,其作为反对派政治人物的影响力可能会扩大。

“大多数俄罗斯人并不相信纳瓦利内”

时间来到2021年1月17日,身体基本恢复健康的纳瓦利内回国即遭逮捕,这让俄美出现了激烈的言辞交锋,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外长也齐声呼吁释放纳瓦利内。

拜登提名的下任国家安全顾问人选沙利文1月18日发推文称:“纳瓦利内应立即获释,必须追究策划致命袭击者的责任。克里姆林宫策划的袭击不仅侵犯了人权,还侮辱了希望自己声音被听到的俄罗斯人民。”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玛丽亚·扎哈罗娃则在社交媒体上回应称,“我想对沙利文先生说:请尊重国际法,不要侵犯主权国家的法律,处理好你们自己国家的问题。”

路透社报道称,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办事处18日表示,纳瓦利内被捕令人严重关切,呼吁莫斯科立即将其释放。德国总理默克尔和英国首相约翰逊等西方领导人当天也都通过发言人,呼吁俄罗斯政府立即释放纳瓦利内。此时距离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就职只剩2天,一些专家认为,拜登政府上台后将推动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改善,美欧恐将联手加大对俄战略空间的挤压,而纳瓦利内中毒案必定会成为俄罗斯与西方博弈的具体内容之一。

截至目前,除了被判处30天监禁,外界还不确定纳瓦利内将面临怎样的处罚。去年在德国接受治疗期间,俄罗斯联邦监狱局曾对他提出一项新指控,称其在缓刑期间连续错过6次报到,故意逃避监管,并决定将他列入通缉名单,要求在确认其下落后予以拘捕。

2014年,纳瓦利内因从两家公司挪用3000万卢布(约合264万元人民币)被判处3年半徒刑,缓刑5年。延长一年后,纳瓦利内的缓刑期于去年12月30日到期。但俄联邦监狱局去年底提出取消纳瓦利内的缓刑,并实际执行刑期。俄罗斯法院计划于2021年1月29日召开听证会,就是否将缓刑改实刑的问题作出裁决。

CNN则提到,就算法院驳回实际服刑请求,纳瓦利内还面临另一项挪用捐款的指控。纳瓦利内断然否认所有指控,认为它们都是出于政治动机。

“除了回国以外,纳瓦利内实际上没有更好的选择。”阿科波夫称,他相信纳瓦利内已经做好了回国入狱的准备,“对他来说,这就是通往权力的道路,跟纳尔逊·曼德拉一样。”

不过,阿科波夫同时指出,纳瓦利内几乎没有可能成为曼德拉,“因为绝大多数俄罗斯人并不相信纳瓦利内,他们认为他不仅对普京充满敌意,而且还对祖国充满敌意,是在为俄罗斯的敌人工作。”

    责任编辑:胡甄卿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