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差》:金国明的十年一梦

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实习生 李冠达
2021-01-18 12:13
来源:澎湃新闻

金国明的绘画作品。

“一件事做一辈子是难能可贵的,坚持尤为重要。”

1月16日,“艺术是生活的哲学——金国明述说‘时差'的故事”读书分享会举办,由上海交大百年财富读书会和FM106.5东上海之声《舒曼的CD》节目联合主办。《时差——金国明随艺录》是金国明用十年写就的新书,展现金国明的半生从艺之路,以及《时差》系列数百幅画作。

金国明既是编辑,也是画家。作为上海书画出版社副编审,他从事艺术图书出版编辑工作二十余年、绘画创作三十余年,曾在2011年荣登“上海文化新人”榜,并数次参加“法国艺术家沙龙”“法国秋季艺术沙龙”和全国油画展。

“梳着中分,穿衬衫夹克的金国明,看上去实在不像个艺术家,更像是‘老干部’。”对谈以调侃开场,金国明表示:艺术家的共性不在外表,而在内心创作时的激情。自己虽然不留长发,穿着中庸,但是进行绘画创作时的激情澎湃,和任何一位艺术家都是共通的。

《离殇》

从《梦云》到《时差》:十年一画

《时差》系列是金国明十年创作。他坦言:“十年做一个梦是不容易的。两个十年,承载我的梦想。十年一画,十年一梦。十年炼心,十年结晶。”

2012年开始,金国明投入《时差》系列的创作中。之所以将新系列以“时差”命名,是想表达现实与梦想、与空间的时差。从数百幅“梦云”中走出,金国明重拾起20世纪90年代的青春梦想,用新表现主义的图式,开辟新的艺术旅程。对他来说,“时差”不仅仅是一个梦境,是他追梦路上从此岸到彼岸的一次重要实践,是实现艺术梦想的一次升华。

“时差”系列里的每一幅画都尽不相同,表现形式手法多元,随性所致。是画家在不同时间不同心境里的景象。2020年的新冠疫情,给了金国明巨大的冲击,他感激祖国对亿万人民的保护,但全世界众多生命的逝去,仍令他十分悲伤,并深深体会到个人的渺小。基于此,他决定用表现主义手法,创作一幅巨大的《离殇》,来描绘这个被新冠冲击摧残的世界。

他最开始创作了一个月,觉得不需要再重复地去画口罩和白衣天使,于是画了一双俯瞰苍生的眼睛,注视着下面许多城市中著名的建筑:米兰的教堂、巴黎的铁塔、纽约的大厦、上海的东方明珠塔……这些建筑表现的是地球村的概念。“这双眼睛,代表上苍之眼;而这些建筑,代表着世界人民都在抗疫和斗争。”金国明说,这幅画的寓意,是尽管上苍之眼冷眼看待人类的挣扎,但是人类不会被小细菌打倒,最终会取得对新冠的胜利。

这幅画最终长2米,宽1米,金国明画了整整五个月。

在交大百年财富读书会会长郑中意看来,从青年时代走过三十而立,如今到天命之年的他,从未停下过追梦的脚步。

《时差》

放弃“大厂高薪”,一心只想当画家

在《时差》的第一部分《梦从这里开始》中,金国明回顾其青少年时期拜师学艺的经历,梳理了自己的艺术创作之路,直到现今成为一位油画家、书画编辑、收藏家的心路历程。

初中时,他就成了老师眼里的“绘画新秀”。80年代技校毕业,被分配到上海第三钢铁厂做技工,当别人一个月只能拿三十几元时,他一个月能拿一百元。但他依然选择放弃钢铁厂的稳定生活,毅然辞职去考大学,最后以高分考入上师大美术学院,踏上艺术的追梦之路。大学毕业后,囿于经济压力,又只能先去师范学校做老师,但他还是辞职,不肯放弃自己的绘画梦想。

那时,年轻的金国明,经济状况也很差,但就在困顿的90年代,他画出了《假面》、《冲击波》等许多经典作品,开始在上海美术圈崭露头角。直到被引进到上海书画出版社,成为了金国明艺术道路的转折点,他在这家单位坚持几十年,既做编辑,也做画家。他的绘画创作和图书出版工作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上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立行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与其他年代的群体相比,‘70后’可以说是十分幸运的。从工人、艺术院校学生到出版社高级编辑、油画家,金国明本人的经历恰好十分典型地印证了这些‘70后’青春特征。”

谈及书中的文字部分,金国明形容自己是“闭门造车”,谢绝一切饭局,用三年时间,写下十六万字的随艺录,再反复修改。有时编辑提一个意见,他就可以把几章内容全部推翻。定稿后,又在负责排版印刷的雅昌公司待了三个月,和编辑们反复沟通,只为出版这本书尽可能不出差错。

融合中西技法,愿做“追梦者”

《时差》的第三部分,是金国明的水彩画作,它们是金国明在创作油画的间隙画的,一个多小时就画完一幅,他喜欢带中国色彩,希望能做到中西结合。而画的内容,往往是心中所想,依靠多年训练,把握整体的布局和气场,然后随性挥洒。

他的画,保留着他的童真。金国明喜欢画雪景,是因为在他的记忆里,童年的上海很冷,冬天冷到手都生冻疮,他喜欢把小时候寒冬腊月的情怀画进画里,把心中的雪景创造出来。

他画的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快。他曾经把五米高的画纸摊在水泥地上画,画一整天,注入艺术家的奔放和澎湃激情,画到最后,他形容“自己在冰冰的水泥地上的脚都很烫。”

金国明还强调,《时差》选的,只是十年里他部分的作品:“许多画作会在我的梦中呈现,比现实还要好看,但是醒过来后就忘了,其实这就是潜意识。潜意识里的东西是美好的。”

他感慨,个人的成长经历正是顺应契合了国家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轨迹,走向世界,开阔视野,并可以从容自由地朝着人生梦想努力奋斗。“我始终认为自身所要表达的思想一定要符合社会与普罗大众的审美取向。因为,没有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与深刻的生活积淀,是出不了作品;没有良好的道德品行,更是出不了佳作的;时常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真正的成功也就不太遥远。我的艺术之梦源于青春的理想,人生过半百后,我又将做起另一个梦——梦从这里开始。”

    责任编辑:梁佳
    校对: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