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记疫|胡小龙:终于扛到低风险!

胡小龙
2021-02-22 15:08
来源:澎湃新闻

胡小龙,河北工人报社,摄影部主任。

2021年2月21日,河北省石家庄市召开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介绍相关情况并答记者问。石家庄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自2月22日起,石家庄市各县市区均为低风险地区。

作为一名摄影记者,早在2003年“非典”期间,胡小龙就通过镜头留下非典时期许多平凡而感人的瞬间。2020年,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他又成为河北工人报第一个冲向疫情一线的记者,将那一年许多人和许多事定格下来, 全民抗疫、逆行者、健康码、决胜脱贫攻坚、雄安新区建设者…… 每个关键词后面都是一个不平凡的故事。2021年伊始,这些记忆还未完全进行梳理,疫情再次袭来,他又拿起相机,无奈却也是必需,为这不平静的岁月留下一抹记忆。

2021年2月22日,石家庄市桥西区一条商业街上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再现烟火气。当日,石家庄市对分区分级管控措施进行调整,藁城区全域调整为低风险地区,新乐市解除区域封闭管理。至此,河北省所有区域均为低风险地区。本文图片 胡小龙

2021年2月11日除夕夜,一名职工通过视频电话方式给家人拜年。今年春节期间,为响应就地过年的号召,格力电器(石家庄)有限公司留在企业过年的职工和家属就有800多人。

2021年1月7日,市民排队等待核酸检测。

2021年两名穿着棉外套的志愿者在现场沟通协调检测情况,这两天气温一度降至-15℃,社区志愿者们在检测点一待就是十几个小时。

2021年1月7日,石家庄市一名佩戴新型口罩等待做核酸检测的市民。

2021年1月7日,石家庄市桥西区核酸检测点,由于气温低,检测人员防护镜内凝结成一层雾气。

2021年1月6日,石家庄市开达小区门口进行集中核酸检测的市民排起长队,门口已经贴出禁止出去的告示。

2021年1月6日,石家庄市红旗小区核酸检测点的工作人员引导居民要有序进行核酸检测。

2021年1月5日22时许,石家庄市一所中学门口,封校后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学校门口值守。因为疫情,石家庄全市走读学校(幼儿园)全体师生自2021年1月6日起暂不返校,全寄宿学校自2021年1月6日起实行全封闭管理。

澎湃新闻:回望2020,您觉得这一年对你的摄影最大的影响是什么?平时拍摄,您是如何选择需要定格的瞬间(人物与空间)?疫情期间,这些选择有没有发生改变?

胡小龙:最大的影响是面对“同题作文”时,我们应该如何把握自己的拍摄方向。

其实,2020年突发的疫情,对于摄影记者来说既是考验又是机遇。我说考验,是因为在这种突发公共疫情的时候,作为一名摄影记者,需要考验你的勇气。有勇气,当然是指在这种特殊的时候,面对拍摄中随时有可能被感染的危险,必须要有勇气面对。而机遇则是在这种特殊时期,面对这样的重大报道题材,我们有了很好的拍摄题材。这个题材不是局限的,全国的摄影记者都在拍摄,那么,在这种“同题作文”面前,我们如何把握适合自己的拍摄方向呢?

我认为,作为一名基层媒体的摄影记者,应该结合自身优势,在同题材中寻找自己的拍摄角度或是特色。因为在这样的同题材拍摄中,基层的摄影记者有时受某些条件影响,有些场所和拍摄区域是去不了的,这时望洋兴叹也无济于事,还不如把精力放在身边一些“小事”上。争取做到:人取我舍,人无我有,人有我巧。2020年疫情期间,我就是遵循这个原则完成“同题作文”的拍摄的,也因此画面不雷同,视觉效果好。

平时拍摄中,我主张抓拍,就是在不干扰拍摄现场人物、环境的前提下,抓取最能体现报道意图的那一瞬间。只有选择抓拍,才能摒弃“先入为主”的惯性思维,才能使新闻图片真实、客观。而只有抓拍到“决定性瞬间”,才能让读者看到“不一样”的画面。

疫情期间,我始终遵循抓拍的原则,我认为,惟有坚持抓拍才能拍出好照片,才能让你的照片有生命力。

澎湃新闻:在疫情中有没有特别的瞬间或者某个人的某句话最打动您?

胡小龙:日常我基本上都是在河北省区域内拍摄,特别是2020年疫情期间,基本上在石家庄市拍摄。有两个场景特别打动我:

2020年2月13日,疫情期间,我在石家庄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河北省胸科医院采访时,当看到首例治愈患者走出病区时,也许许久没有看到外面世界,似乎已经有点陌生,询问接待她的护士,是否可以出来时的瞬间被我抓拍到,那一刻我很激动。

2020年7月31日,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一处变电站工程现场采访时,一名钢筋工罗师傅拒绝了我的拍照,他说:“别拍啦!脸晒得这么黑,不想被家人看到……”既要防控疫情,又要克服高温天气,十万昼夜奋战在雄安新区的建设者们忙碌的身影让我为之敬佩,而罗师傅的这句话也让我特别感动。

澎湃新闻:疫情对您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您(或者你们的城市)有没有沮丧至极的那一刻?疫情反复,您又是在哪一刻感受到希望将至,或没有?

胡小龙:疫情对我的生活有一定影响,毕竟在疫情期间不能正常出去拍摄。同时,有些题材不能拍摄,拍摄的范围受到很大影响。但生活受到的影响也是暂时的,我也正好利用在家封闭期间,整理一下去年拍摄中的得与失。

去年石家庄市的疫情不是特别严重,但2021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有点措手不及。原有的拍摄计划不能实施,也给我的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但我和我身边的人并没有感觉到绝望,因为这次疫情毕竟不像2020年那样毫无准备。现在在疫情防控下的疫情反复,我们相比去年会应对的更有准备,会控制的更快。我相信我们国家有这个能力控制好,使疫情早日稳定下来,我们的生活会重新回归。

澎湃新闻:一年过去,感觉到周围的人们有什么样的变化么?这些形形色色的口罩之下隐藏着什么情绪呢?

胡小龙:一年过去了,我感觉周围的人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变化。出行“戴口罩”,到公共场所“测体温”,这些已经成为常态。随着这些生活的常态化,我身边的人和我采访的人都表示接受,他们都有一个共同心愿,就是:疫情早日过去,生活重新回归正常。

2020年11月1日,石家庄市秋意正浓,人们利用双休日时间在街心广场上休闲娱乐,尽情地享受美好时光。我国有效的疫情防控令世人瞩目。

2020年7月8日,石家庄市一高考考点外,考生家长们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考生走出考场时刻。2020届高考生被人们称为“史上最艰难”的一届考生,其实陪伴考生的家长们亦不容易。

2020年4月23日,石家庄市高三年级复课后,学生们吃饭一人一座,学校在餐桌上准备的口罩挂钩格外温馨。

2020年4月23日,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高三年级学生在教室内进行上课前的准备。当日,河北省高三年级开学复课,全省近50万名学子重返校园,冲刺2020年高考。

2020年4月5日,石家庄市两名市民在滹沱河生态景区骑车游玩。

2020年4月3日,河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员,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重症医学科病区主任朱桂军凯旋后,与怀孕的妻子热情地亲吻。

2020年3月19日,石家庄市槐安路与石风路口的街心公园,一名装修工等待雇主间隙看手机打发时间。复工复产后,灵活就业人员找活儿干仍然不容易。

2020年3月17日,北国商城内的快餐店门口“我们复工了”的招牌格外引人注目,随着疫情的有效控制,石家庄市的经济开始复苏。

2020年2月18日,一名速递员隔着小区大门将居民网上订购的物品送达。疫情期间,这些奔跑在各个社区间的速递员、外卖小哥为防控疫情,保障居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年2月13日,石家庄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市第五医院将医疗废物搬运上车,进行定点处置。他们是这场战“疫”中一支不为众人所知的重要力量。

2020年2月4日,石家庄市井陉县一古村落的村口已经用土、石封堵,疫情发生后,这里及时采取防控措施,并有专人把守。

2020年1月29日,石家庄市裕华路高速路口处,由交警、防疫人员组成的疫情监测部门,实行联防联控。

2020年1月29日,石家庄市一高档饭店门口,因为疫情饭店不能照常营业,只能将春节前储存的蔬菜开始降价出售。

2020年1月29日,石家庄市各社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后,封闭了小区后门。

2020年1月29日,石家庄市地铁内空空荡荡,只有工作人员仍在坚守岗位。

2020年1月28日,因为疫情原因,石家庄市区街头已经很冷清,偶尔会有外卖小哥奔跑在路上。

2020年1月28日,石家庄市正定县一社区门口,由共产党员组成的志愿者服务岗坚守疫情防控一线。

2020年1月28日,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发热门诊,面对众多的就诊者,医护人员有些忙不过来。

2020年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三),进出社区的市民开始进行严格的体温检测。当日,石家庄市各社区陆续开始实行封闭式管理。

2020年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三),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发热门诊外,一名就诊者匆匆走过。疫情出现后,这里第一时间加强了发热门诊的处置力度。

澎湃新闻:整理这一年的记录有什么遗憾么?

胡小龙:2020年的记录有收获也有遗憾,一个遗憾是没有机会真正走到新冠肺炎病房拍摄;第二个遗憾拍摄的还是不够深入,遗漏了一些小人物的生活,譬如疫情期间,受影响较大的小商贩的生存现状,尤其是他们的孩子一边帮父母卖菜,一边在摊位上网课的情景,看到了没有记录下来,很遗憾。

澎湃新闻:新一年有什么样的拍摄计划?

胡小龙:2021年,我会继续关注疫情期间,人们的生活状况,特别是那些“草根”小人物的生活状况,我想拍一组摄影专题,通过这些小人物生活状况来反映这次疫情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责任编辑:梁嫣佳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