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话旧|穷智见德——中大哲学印象

应奇
2021-01-11 18:00
来源:澎湃新闻

中山大学哲学系复系六十年了。按说我与该系并无何源缘可言,但因为日前收了张任之教授的“礼”——一堆反映该系成果的丛书,也想到来“巡礼”一番,弄不好,或者说,也只好,以此“还礼”了!

余生也晚,对中大哲学系的最初印象,只是因为我大学时的中哲教科书乃是萧箑父和李锦全教授两位主编的,而锦全教授乃是执教于中大的。如今想来,上世纪八十年代萧、李两位先生所代表的启蒙或早期启蒙立场,既可谓空谷足音,又让人有恍如隔世之叹。

我毕业到舟山工作期间,单位书架上有一册罗克汀先生的《现代西方哲学论集》。早年曾与早期启蒙说之最早倡导者侯外庐先生合著《新哲学教程》的克汀先生,属于1978年以后最早介绍现象学的先驱,这一点我应该是从大学时就了解到了,并在当时的各式外哲集刊中见过他的文字。而盛年早逝的张宪教授最早就是师从克汀先生学习现象学的。

不过,大学时代,我的主要关注在中哲,后来又对中国现代哲学有兴趣。曾任教于吉大的吕希晨教授而外,中大的袁伟时先生是最早系统研究中国现代哲学史的学者。忘记大学时还是刚毕业后,袁先生的同名著作上卷出版了,灰色大部头,半卷也很厚,因为那时候我想学习这门类,就给袁先生写了信,并得到了他的回复。我忘记是否收到他的赠书,即使有过,也已不在书库了,虽然我对袁先生的敬意依旧,甚或愈增。人的经验和记忆有很奇怪的一面,走着走着,有些东西就莫名“失落”了,而且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失落的。

我到过一次中大哲学系,是参加外哲界的”两会”,也是应邀观礼倪梁康教授的西学东渐馆成立典礼。那是在SARS之后吧,我正好有事请教倪玄,一次以“南国生活何如”为问候语,记得他回我:南国生活均好,除了SARS。

那次会议让人印象深刻。我好像是见到了余纪元,但肯定是初次见到了李明辉教授。我抽暇去了白云山和黄花岗,一高步阔视,一沉郁顿挫,还和时在新西兰坎特伯雷任教的伍晓明教授同游陈家祠,那更是南国儒林风范之缩影。最“新鲜”的是,一天晚上聚餐时和翟振明教授同席,听他聊到所谓“读经”运动时说,教小孩子古典诗词是可以的,但最好只教自然和风景诗,而把人生教化和哲理的部分剥离出去。

我忘记自己有没有当场请教翟教授如何进行这种“剥离”,但我是可以对翟教授的议论抱同情之了解的。而且,我以为翟教授的议论显然是对某种压力的反应。我不知道这里是否适用陈嘉映那一句“我的自由主义立场是被逼出来的”,但我至少知道,或者可以揣测,那时,不但整个大陆,而且中大内部,有某种“剑拔弩张”的舆论氛围。就此而言,我相信,翟教授的议论一定是有为而发的。

有一段时间,中大几乎成了国内西学研究的中心。这当然是好事,不过,哲学有政治的意涵和先有政治的意涵再来做学问毕竟是两回事。在这个意义上,我毋宁更为欣赏和认同主要由倪梁康教授塑造和影响的西学研究风气。我还注意到,中大哲学的中生代甚至更年轻一辈的学者,都有中西比较的旨趣,所幸他们的工作都是学理性的和学问型的,与国内某些“师心自用”的做法迥然异趣。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如果可以的话,我愿以”清流”称之也。

与以反映朱谦之、罗克汀和马采等诸位前辈学者工作的“中大哲学名家文集”不同,“康乐哲学文存”主要收录曾经和尚在中大哲学系任教的功成名就学者成果。我从中惊讶地发现“丐(概念分析)帮”曾经的核心人物张志林教授还曾经写过关于中哲的文字,而其中那篇压卷之作“高标逸韵说儒林”,评点黄克剑教授那套曾在学界颇有影响的新儒学八大家集,顺便月旦当代儒林人物,尖锐爽利,十足川人本色,真让人忍俊不禁也。

不过,我感到最为契合的仍然是曾任中大哲学系讲座教授的李明辉教授的文集《康德与中国哲学》。集子里面的文章几乎都见过,但这却是一个全新的文集。尤其是其中讨论劳思光先生的“穷智见德”论的那篇文字,对劳先生与康德哲学和牟宗三先生之康德学的渊源、交集与纠结,剖毫析芒,娓娓道来,实乃知人论文之典范,亦颇堪为后思者之津梁也。我要多说一句的是,如果能够把李明辉教授的这些文字与倪梁康教授《意识的向度》中所收论康德、现象学和牟宗三哲学的文字比观合勘,一定会正本清源,裨益学界,至少能够改变此类议题始终在较低水准徘徊之窘境。

话说那年西学东渐馆成立,有一晚安排珠江夜游,我还在游船上邂逅了朱德生教授。承担那次会务的是一众倪门弟子,有那时尚是研究生的张伟同学和他的女朋友郁欣同学,转眼间两位都已是成熟甚至翘楚学者,任之教授更是在笔耕不辍的同时早经出任哲学系掌门人——任之任之,果然实如其“字”也。

作为混充的西学从业者和曾经的编译员,在中大哲学系的数大套文库中,最让我眼前一亮并有共鸣感的是其中的“思想摆渡”系列,不过目前我只收到了张任之教授自己编译的《现象学与自身意识》一种,灯下翻阅,见其中有两篇德哲图根特哈特的译文,让我感到颇为亲切。因为当年庞学铨教授和我在上海译文出版社筹划那套“哲学的转向”译丛,我们一早就把图根特哈特的《自身意识与自身规定》列入其中,商定就由任之同学承担译事,惜乎一直未能交稿和出版。所幸庞教授锲而不舍,预告将在他主编的“当代德国哲学”译丛中“虚位以待”,推出图氏这本名作,真所谓“始作终成”,庞公其为有德者乎!

-----

作者应奇,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责任编辑:单雪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