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延伸:一周城市生活

刘懿琛 王越洲 陈鑫培 沈健文
2021-01-08 18:31
来源:澎湃新闻

新年伊始,满怀着新的希望展开了新的航程。在本周回顾中,我们分享了一场共同探讨外来务工者子女教育的放映会,一系列位于厦门三影堂摄影中心的“家的记忆”活动,以及一家位于上海浦东的儿童图书馆与读者的告别。在本周的主题推荐单元,我们选取了有关城市街区改造和打造社区花园的活动,鼓励人人参与到社区公共环境营造和城市微更新之中。

近期回顾

《海上襁褓》放映,共谈外来务工人员阶层再生产

2021年1月2日晚,群岛书店邀请了社工背景的影像创作者李国真和关注留守儿童的公益组织太阳花的负责人刘伟伟,通过短片《海上襁褓》的放映,围绕上海外来务工人员及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展开了探讨。

影片《海上襁褓》主要讲述了一位在上海打拼的外卖小哥的故事。在他开始送外卖不久时,意外撞伤了一位女士。就在这个紧要关头,赖以为生的电动车却被盗走。为了补偿治疗费,他只能偷他人的电动车卖了筹钱。可等他筹到钱,伤者家属出于同情并未收下这笔钱。在对创作经验的交流中,导演李国真谈到了他的一位儿时的朋友,现在正在上海从事外卖行业。他的父母是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他自己曾是留守儿童。如今进城务工后,他自己的孩子是否还是留守儿童?答案未知。

截至2019年,在上海各类用人单位办理就业登记的全国各省市外来务工人员已达460余万人。这些人在上海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艰辛,譬如最为棘手的子女教育问题。根据现有政策,没有上海户籍和积分未达标的随迁子女无法在上海就读高中,他们面临的选择只有回老家读高中或在上海的中专技校就读。

针对这一群体,公益组织太阳花近些年来一直在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包括晚托班、素养课程(音乐和美术)等形式。或许目前单靠公益组织无法彻底解决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选择问题,但点滴间的付出,也许会让他们在成长中更阳光、更有自信。(图/文 陈鑫培)

一个南国知识分子的私人影像记忆

2021年1月1日至3日,三影堂厦门摄影中心围绕“家与记忆”主题呈现了一系列活动。他们联合家政服务公司好慷在家向全国家政员工和用户征集日常影像,形成了“家的记忆”影像计划展;也与城市记忆收藏空间旧物仓等机构向厦门市民征集1920年代到2020年代,十代人的厦门影像。

在1月2日“家的记忆”分享会中,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在地顾问陈勇鹏带来的九本家庭相册尤为精彩。这些相册来自厦门美璋照相馆,相册的主人是原福建第二师范学院数学系老师曹继熙,总计约650多张照片,时间跨度从1930年代到1990年代。照片多为银盐晒像,也有少数彩色扩印片,内容涉及家族个人肖像、夫妻合影、工作合影、风光片等。

相册中不仅是一个家族和一个普通人的简史,也可以称之为一本手工艺术书。比如将当时杂志报刊上的喜庆元素与结婚照相结合,将人物合影裁剪到重构空间中,甚至在“文革”期间将爱人照片置入本该是烘托毛主席的红花之中,相册主人为相册倾尽心血。通过这九本家庭相册,我们可以读到在那个摄影并不普及的年代,知识分子的爱情和友情、南国的风土人情以及“文革”中后期群众美术的风貌。(图/文 王越洲)

一家城市社区儿童图书馆的告别

2008年,蒲公英乡村儿童公益图书馆项目启动。发起人杜可名是一位中文系学士与儿童发展硕士,在留学美国期间生发的愿望促使她将为儿童打造最好的阅读和学校成长环境作为自己的使命。2013年3月,在上海浦东新区塘桥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帮助下,上海蒲公英儿童发展中心成立,塘桥馆是蒲公英谱系中目前为止唯一一家城市社区馆。

2013年4月,上海塘桥蒲公英儿童图书馆在浦东峨山路公益街正式对外开放。2015年到2020年,政府给予了免租的支持。7年来,这里为周边社区乃至全上海范围内的读者备齐了10000余册精挑细选的优质儿童图书供免费借阅,每周还会举办中英文故事会、亲子观影会、读诗会、科学探索工作坊以及父母育儿课程。上海许多外企高管都在这里作为志愿者给孩子们讲过英文故事。

蒲公英儿童图书馆2020版宣传片(03:11)
2020年,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蒲公英全年收到的捐赠数额相比往年减少了一半,最基本的机构运营费用遇到了困难,管理层不得已停薪、减薪了大半年。2021年1月起,公益街的房租全免政策正好到期,而2021年疫情对个人和企业捐助的影响看起来仍有诸多不确定性。因为筹款的不容乐观,蒲公英不得已做出将塘桥馆暂时关闭的决定。2020年12月30日,杜可名在微信公众号和朋友圈发出上海塘桥蒲公英儿童图书馆将于2021年1月10日关闭的消息,不少读者表示惋惜和留恋。曾经在这里给孩子讲过故事的外国志愿者还问,能不能继续远程给蒲公英乡村图书馆的孩子们讲故事。

1月6日,我在塘桥馆打包和收尾工作的间隙见到了杜可名和她的伙伴。一位小读者整个下午都在帮忙理书、装书,不知疲倦的样子。我没有感受到太多离愁别绪,相反,这里有一种顺应时势的平和乐观的氛围。可名向我介绍了蒲公英的运作模式,每个乡村馆落地前都要经历严格到苛刻的挑选学校和面试校长的过程,换来的是双方对共同认可的教育理念的积极实践。落地在乡村的蒲公英儿童图书馆更像一个教育变革的舞台,不仅孩子们来到这里看书,老师们也能因此转变教育理念,从原先单方面的“教”变成倾听孩子自己提出问题,给孩子机会自己跨学科寻找解决方案、扩充知识库、把握自主学习进度,而教育者则回归到服务的角色。

同一天晚上,一位母亲带孩子来塘桥蒲公英图书馆还书。她说自己的大儿子刚刚考上理想的高中,7年前他是在蒲公英塘桥馆爱上阅读的,这里就是家的一部分,是家的延伸。如果蒲公英可以在上海找到新的地方落脚,哪怕需要读者一起来分担运作费用,她都会一如既往地支持。

如果你对这样的社区儿童图书馆的重生有捐款或支持意向,欢迎联系微信号:PassLove0315。

相关链接:塘桥蒲公英儿童图书馆关闭通告

(图/文 沈健文)

本周主题推荐

本周的主题推荐有关城市微更新。每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都渴望摆脱钢筋水泥的束缚,生活在能感受到季节的色彩变化、亲近自然的环境中。街区营造活动与社区花园的打造,通过调动居民的能动性,让大家共同参与到社区公共空间的设计与改造过程中,将我们共同生活的地方变成理想中的“桃花源”。(主持:刘懿琛)

上海·讲座|人人街区,为自己的街区而设计

“SUN SELF HOTEL”是由日本现代艺术家北泽润提出的社区营造型艺术项目。 大鱼营造的联合创始人金静开展社区营造活动的实践,并向大家分享该如何参与社区营造,如何以适合自己的方式使街区再生,共同打造一个美好的街区环境。

详情请关注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讲座|景观共治,花开上海——上海社区花园系列公众参与公共空间更新实验

社区花园改造是通过社区种植的方式,有效地将城市冗余的边角空间转变为市民与自然亲近、日常休憩娱乐的场所。四叶草堂的创始人刘悦来将与大家共同探讨上海城市更新的新方式,分享如何共同治理景观、打造人人都能参与其中的社区共建花园。

详情请关注明珠美术馆PAM微信公众号

线下活动推荐·海报集

上海·展览|上海 x SH——改变的城市:青年艺术家眼中的日常

详情请关注刘海粟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织彩虹的人

详情请关注kleeklee微信公众号

上海·沙龙|巴黎圣母院旧观:维欧莱-勒-迪克及其同侪对“理想主教座堂”的建构

详情请关注那行NMG微信公众号

上海·分享|从昭和繁华到平成不况:日本社会的变与不变

详情请关注胭砚计划微信公众号

上海·分享|“我们减塑,给地球减负”系列公益活动

详情请关注世纪朵云微信公众号

上海·分享|小说的制谜与寻解——赵松新作《伊春》《灵魂应是可以随时飞起的鸟》分享

详情请关注思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

上海·对话|殷漪作品 “真身——一对一表演” 的跨学科对话

详情请关注那行NMG微信公众号

上海·义卖展|救猫咯!那狗呢?

详情请关注睿品影像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不惑」——麻进个展

详情请关注XSPACE富士影像共享空间微信公众号

上海·展览|2021复行行·高宇翔许非同书画篆刻习作展

详情请关注书画光影微信公众号

北京·展览|地方知识·游猎与定居——敖鲁古雅,中国最后的使鹿部落

详情请关注码字人书店微信公众号

杭州·展览|山水城市综合绘画展

详情请关注大屋顶微信公众号

广州·展览|学有缉熙

详情请关注广州当代艺术博览会微信公众号

广州·展览|ALICE x 姚默默SHUI跨界艺术展

详情请关注大麦广东微信公众号

广州·展览|黄金国之谜——秘鲁安第斯文明特展

详情请关注广东省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厦门·分享|照片的归宿:白杉“内在自由言说”系列摄影书分享

时间:2021年1月9日(周六)15:00-16:30

地点:三影堂厦门摄影艺术中心

详情请关注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微信公众号

线上活动推荐

线上讲座|观念与行动:前卫艺术在中国

详情请关注OCAT上海馆微信公众号

线上对谈|林荫庭——思考中国 1984-2000

详情请关注北京中间美术馆微信公众号

(如果您想联系我们,请发邮件至shenjw@thepaper.cn)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