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的孩子们: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再拥抱他人

叶莺
2020-12-29 16:50

整洁宽畅的礼堂内,一场特殊的高中毕业典礼正在举行。

支教教师杨少敏、驰援武汉的女医生蔡莹以及创业精英王永琨,他们的人生就在这里开启。这是一部根据国华纪念中学毕业生真实故事改编,名为《国华的孩子们》的微电影,在国华学子中广为流传。也正是这部只有10分钟的微电影,为我们揭示了这所充满梦想、感动与温情的学校背后,那些关于教育扶贫的正能量。

扶贫先扶智

2002年9月,广东佛山。

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和女儿杨惠妍拿出自己一半的身家——2.6亿元,创立“国华纪念中学”。

很难想象,一所慈善学校拥有当时最先进的教学设备,很多先进的实验室、器材,是大学才有的。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不乏教育界知名的大咖。课堂学习也非常创新和开阔,不但学生人手配备一部电脑,学校还定期组织孩子们外出,参观博物馆、艺术馆、工厂,到周边远足,以开拓大家的视野。

这座按现有的标准来看,几乎是私立国际学校所拥有的硬件和软件。

学校有一个特殊的招生标准:必须是成绩优异,但是家境贫困的寒门学生。而且,一旦入学,学校将会承担孩子们的一切费用,从高中到大学,直到硕士、博士。

据业内人士估算,培养一个学生,国华至少要花费25万人民币。数据显示,包括每个学生的学费生活费、教师工资等开支,国华每年日常开支超过6000万元,累计投入已超过6亿元。

教育扶贫可不是简单地造楼,费用庞大,经济效益甚少,还要花费许多心思去经营和运营。

面对非议,杨国强只有一句话:“扶贫先扶志”。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就能让一个家庭乃至多个家庭摆脱贫困。这是杨国强对“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朴素理解。

截至2020年,国华的2582位毕业生,绝大多数进入重点院校,产出硕士803人,博士141人,出国深造108人。

不仅是国华纪念中学,2020年7月18日,碧桂园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正式落成并启动招生。该校由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捐资近3亿元创办的慈善性质的全日制民办普通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用地面积152亩,位于“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

学校正式向临夏乃至甘肃全省全面开启招生工作,计划三年内招收2000名学生就读。同样,学校对贫困家庭学生免除一切费用,以帮助其掌握就业技能,实现“一人成才,全家脱贫”。

而另一所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已经在2014年正式招生,这是全国唯一一所对贫困学生全免费的大学。目前总投入超过7亿元,截至2020年,学院累计招收高中毕业生3076人,其中贫困家庭学子2269人,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72人月薪过万。此外,学院已免费为14626名农村劳动人口提供系统化职业技能培训,使之成为技能型产业工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提到过,扶贫必扶智,治贫先治愚。

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是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在碧桂园看来,为山区捐款捐书捐物资,抵不上实实在在地办学,让贫困的学子们有学上来得有意义。不仅如此,光是带去知识,懂得语文数学英语还不够,最重要的是使他们有以一技之长,为他们之后的就业免除后顾之忧。这样的扶贫,不但为孩子们自己的未来找到了出路,更是为国家培养具有技术底蕴的人才,为整个国家的建设输出新鲜的血液。

开创全新教育扶贫模式

除了免费办学让贫困生有书可读,在很多中小学教育设施、理念都很落后的地方,碧桂园也在默默的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整合社会各界的优质教育资源,为贫困地区构建起一个立体的、操作性强的教育改善模式。

首先就是通过主动改善帮扶县学校的办学条件来扩大受教育学生规模。碧桂园通过改建扩建,使得更多学生有学上,上好学。其次,学生规模扩大了,教师的资源也要跟上。比如,在国华纪念中学,碧桂园采取委培生、教研座谈等形式,结对提高帮扶县高中教育水平。为帮助碧桂园结对帮扶县区中小学校长更新办学理念,碧桂园还在清华大学举办了教育扶贫校长管理能力提升研修班,让来自碧桂园结对帮扶的全国9省14县及联络县校长等参加学习。

而最要紧的资金方面。碧桂园前后设立了20余项教育慈善基金,用于帮助办学。比如,国强公益基金为扶贫设立的爱心助学专项基金。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用于资助广东省20所高校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累计捐赠4100万元,广东省高校近1.2万名学子获得资助;捐款1亿元设立惠妍教育助学基金,已服务19345人次顺德区贫困学子。

2018年,碧桂园号召社会各界与集团员工共同参与“五个一”助学,2019年联合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发起“心愿100”教育扶贫行动,三年参与助学捐款已超过25.5万人次,300余个爱心队伍、单位参加捐款。共筹集善款3568.93万元,累计帮扶9省14县贫困生20713人次、帮扶人数12752人。

2019年,碧桂园联合共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共同发起设立共青团“童心港湾”项目,向首批“童心港湾”项目捐赠540万元建设运行资金,已建设114个共青团“童心港湾”,覆盖河北、山西、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陕西、甘肃12个省、自治区,34个地市、44个县,项目村陆续开展各类活动1200余场,有18000多人次留守儿童获得服务。

这点点滴滴,都是碧桂园的暖心之举。正如杨国强所说,“希望尽我所能,去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从此,那些被大山阻隔,被地域割裂的贫困学生将前赴后继地涌出,为国家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

成就梦想最好的方式是回馈社会

十多年来,碧桂园为无数寒门学子提供造梦的机会,而最终,在接受社会帮助的同时,这些孩子们从未有一日忘记社会的恩情。就像在《国华的孩子们》的微电影中看到的一样,曾经的少女后来投身支教事业,曾经的学霸在今年为驰援武汉成为了一名前线的医生,曾经的少年虽然荣登《福布斯》,但从未忘记为仍旧贫困的学校带去物资,建造校舍。

同样在另外一个公益纪录片《梦想照进童年》中,毕业于国华纪念中学的田宗林也成为了一名支教志愿者。8年前为梦想走出山村;8年后归来带山区孩子变魔术玩VR。实际上,从国华纪念中学走出来的优秀人才还有很多。他们皆因知识改变了自身命运,而后又成为反哺社会的人才。回馈社会,就是教育扶贫对孩子精神的再塑造。

杨国强曾说:“立校办学的目的,是让年轻俊彦从拥有知识开始,继而拥有高尚的品格和灵魂,以建设国家和回报社会为终点。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价值观永记于心,既受助于社会,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

就像微电影最后那段国华校训:我不忍看天地之间,仍有英才,因贫困而隐失于草莽,为胸有珠玑者不因贫穷而失学,不因贫穷而失志,方有办学事教之念。既受助于社会,当以奉献社会为终生追求。

在别人难以想象的领域、用别人不可思议的办法,帮扶教育产业,帮助贫困学子及其背后的无数家庭改变命运。教育的本质,是在学生心中撒下回馈的种子,无论面对如何的困境和绝望,仍要生出希望。努力让这个世界看见你,看见你的追求和奋斗,最终点亮他人。

    责任编辑:黄莉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