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斯坦外长批俄议员“胡说”:哈俄敏感点与民族主义碰撞

澎湃新闻特约撰稿 荣木土 郭鑫
2020-12-26 13:40
来源:澎湃新闻

12月23日,哈萨克斯坦外交部长特列乌别尔季在出席哈议会下院会议时表示,俄罗斯部分议员关于哈萨克斯坦领土的言论与俄官方立场不符,是“胡说八道”。

事情缘起于日前两位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的“语出惊人”之举,先是说“哈萨克斯坦的领土是俄罗斯赠予的礼物”,随后又提出俄哈“应恢复为一个统一国家”。

这一风波的背后,反映出哈俄两国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可轻易触碰的敏感点,以及两国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

“礼物论”“统一论”引哈方反击

12月10日,俄罗斯国家杜马(议会下院)议员、杜马教育和科学委员会主席、统一俄罗斯党党员维亚切斯拉夫·尼科诺夫(Вячеслав Никонов)在俄罗斯电视台“第一频道”的直播中称,哈萨克斯坦的领土是俄罗斯赠予的礼物。他说:“哈萨克斯坦早先根本不存在,今天的哈萨克斯坦北部原来根本无人居住。哈萨克人(自古)是有的,但他们居住在今天哈萨克斯坦的偏南部地区。”

次日,另一名俄国家杜马议员、国家杜马国家预算委员、统一俄罗斯党中央委员叶夫根尼·费多罗夫(Евгений Федоров)在视频网站YouTube的“别尔鲁辛福”(Белрусинфо)频道对尼科诺夫的言论表示支持。

事情由此开始发酵,相关言论引发了哈民众的强烈不满。12日,哈外交部就此事召见了俄驻哈临时代办,并递交了抗议照会。哈副外长马拉特·瑟兹德科夫(Марат Сыздыков)称“对俄议员的这类言论感到不解”。他还指出,一些俄罗斯政治人士频繁地发表针对哈萨克斯坦的挑衅性言论,正在严重损害哈俄两国间的盟友关系。

哈参议院(议会上院)国际关系、国防和安全委员会主席穆合塔尔·库尔穆哈梅德(Мухтар Кул-Мухаммед)、马吉利斯(议会下院)国际关系、国防和安全委员会主席穆合塔尔·叶尔曼(Мухтар Ерман)也先后进行了态度强硬的驳斥。

库尔穆哈梅德甚至质问:“这算什么?是好战分子的无知,政治上的幼稚病,还是故意在两国人民之间和两国之间挑拨离间?”

12日,意识到惹下祸事的尼科诺夫通过社交媒体就自己的“礼物论”进行了解释,但词句颇简、语焉不详。他说:“我的意思是说,在苏联时期为哈萨克斯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划界时,也就是后来的哈萨克斯坦的边界,完全照顾到了哈方的利益。”“在此向哈萨克斯坦的兄弟人民表达我的心意。”

但随后,波澜又起。在哈外交部递交了抗议照会后,12月20日,声援尼科诺夫的俄杜马议员费多罗夫又在YouTube的“别尔鲁辛福”频道上抛出了“租借论”“统一论”。他说,“哈萨克斯坦的部分领土是租来的,离开苏联后应将这些领土归还。”他还主张,俄罗斯与哈萨克斯坦应恢复为一个统一的国家。

此事在哈引起轩然大波,哈民众和学者通过各种途径对俄议员的相关言论进行指责,让他们以历史学家的研究为依据。但吊诡的是,提出“礼物论”的尼科诺夫本身就是一名历史学家,而且属于主流历史学家。他不但拥有史学博士学位,还曾在俄最高学府莫斯科大学的历史系任教达10年之久(1978-1988年)。就在12月15日,尼科诺夫凭借其著作《1945年春的28个瞬间》(«28 мгновений весны 1945-го»)被俄罗斯历史学会授予了“克利俄”历史文学奖。

23日,哈方对此事的关注,由民间转入官方。当天,哈议会下院举行会议,议员向外长质询,俄方有无回复哈方的照会。哈外长特列乌别尔季应询表示,“目前,俄方还没有正式回答,但俄方告知我们已采取措施。他们已就此事与杜马和总统办公厅进行联系,转达了我们对相关言论的批评。”

哈外长还表示,费多罗夫的话伤害了他作为哈萨克人和哈萨克斯坦公民的“民族自尊心”,“我受过高等教育,了解我们祖国的历史,我想用俄语回应这种言论,简直是‘胡说八道’(原文为‘бредом сивой кобылы’,系固定词组)”。这就是开篇时的那一幕。

但哈媒扒出了俄罗斯总统普京今年6月份的一段讲话,认为俄议员的“礼物论”并非图一时口快的“胡说”,而是其来有自。据哈“腾格里”新闻网等媒体报道,同样是在俄罗斯电视台“第一频道”,普京今年6月21日在接受采访时就曾提及“礼物论”。普京表示:“当苏联成立时,条约中明确写明了退出权,但由于未规定清楚退出的程序,所以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或那个共和国成为了苏联的一部分后,将大量传统上、历史上属于俄罗斯的领土收入了自己囊中;那他们在突然决定离开联盟时,实际上应该是怎么来的就还怎么走。至少不该带走从俄罗斯人民那里获得的礼物。”当然,普京的“礼物论”并非专门针对哈萨克斯坦,而是除俄罗斯以外的苏联加盟共和国。

此外,尼科诺夫的言论之所以激起哈方如此大的反应,除了“礼物论”外,还有“本无论”,即“哈萨克斯坦早先根本不存在”。此说并不是新兴产物。早在2015年,普京就曾因为说“纳扎尔巴耶夫在原本没有国家的地方建立起了一个国家”而引得哈方颇为不快。当年10月,哈萨克斯坦专门举行了隆重的哈萨克汗国550周年庆典以为回应。

俄罗斯“无处不在”

目前,事情仍在发展,俄官方尚未出面回应。哈俄两国间的此次“碰撞”反映出,哈俄之间存在着一些不可轻易触碰的敏感点,这既与两国地理毗邻有关,也是历史纠葛的延续。一个国家无法选择自己的邻居。哈萨克斯坦自1991年独立以来采取的若干重大举措,无论是迁都、禁止双重国籍,还是哈萨克语拉丁化都与自己的邻居俄罗斯有关。

1997年底,哈正式宣布将首都从阿拉木图迁往1000公里外的北部草原城市阿克莫拉,也就是后来的努尔苏丹(阿斯塔纳)。南方,阿拉木图温暖宜居;北方,阿斯塔纳寒冷逼人。为何舍宜居而就苦寒?上到官员下至民众均不理解。哈政府机关报《哈萨克斯坦真理报》曾发专文表示,迁都兹事体大,“旨在维护国家统一、完整和民族和谐”。

的确如此,哈独立之初,境内约有130个民族,俄哈两大民族占比均接近38%,彼此基本持平。但前者多居住和生活在邻近俄罗斯的哈国北部,而后者则主要生活在南部。换言之,在与俄接壤的哈北方,俄罗斯族要占压倒性的优势,一度曾出现“脱哈入俄”之类的言论,这对哈“国家的统一、完整和民族和谐”而言是巨大的潜在威胁。

迁都后,这种“南哈北俄”的局面明显改观。2014年3月,俄罗斯族占主导的克里米亚自治共和国全民公投,决定脱离乌克兰加入俄罗斯。两相比较,正是得益于迁都,哈才避免了克里米亚式的剧变发生。与此同时,哈一直严厉禁止拥有双重国籍者,这主要针对的就是在哈拥有哈、俄双重国籍的俄罗斯族。

哈萨克语拉丁化一事于2017年重新提出。用哈时任总统纳扎尔巴耶夫的话说“做一些事的条件成熟了”。他2017年4月12日在题为《面向未来:社会意识到现代化》的署名文章中指出,应从2018年起在全国推广哈萨克语字母拉丁化。哈萨克语拉丁化改革的序幕由此拉开。

对哈萨克语来说,拉丁化并非是今日之新发明。20世纪20年代末至40年代初,哈萨克语就采用拉丁字母书写。从30年代初期开始,拉丁化的发展受到限制。当时,苏联当局下令各民族改用西里尔字母(与俄语保持一致),并在整个苏联大力推广俄语。通过语言政策等强制手段,构建出“苏联人”这一新的身份认同。

苏借用西里尔字母和俄语巩固了俄罗斯族的优势地位,并试图逐渐消除其治下各民族的民族属性。尽管苏联已不存在,但“西里尔化”的哈萨克语在哈萨克斯坦仍沿用至今。这让人们在使用时总要受到俄罗斯/俄语的桎梏和形塑。纳扎尔巴耶夫提出的“拉丁化”与去西里尔化/去俄化,不过是一体的两面。正如德国的突厥语专家凯尔纳·海因凯勒所说,哈萨克斯坦的字母拉丁化更多地是要摆脱苏联的过去,“表明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现代国家,是一个民族”,而不是出于普及文字和经济目的。所以,这项政策虽托名“现代化”,其内里的实质却不得不承认是旨在通过“去俄化”来塑造独立的哈萨克斯坦社会意识,构建哈萨克斯坦的国家身份认同。

两国民族主义的碰撞

毫无疑问,此次“碰撞”之所以发生,是因为触碰到了哈俄两国间的敏感点。但同时应注意到,这似乎也与两国国内日益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无干系。民族主义既是一种塑造国家认同的捷径,也是促成社会共识、增强国家动员能力的有效工具。对于独立才30年的哈萨克斯坦来说,看重的是前者;对于怀有大国雄心而经济社会发展并不遂人意的俄罗斯而言,利用的是后者。但民族主义是把双刃剑,过犹不及极易自戕,“敏感”“过激”是其典型副作用。

2014年3月,克里米亚宣布加入俄罗斯后,俄罗斯公民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前所未有地高涨,普京的支持率在随后的5月份曾飙升至85%。在这种背景下,哈萨克斯坦的“去俄化”无疑拨动了俄罗斯的敏感神经。这样一种看法在俄颇为流行:认为哈萨克斯坦在语言上的“去俄化”改革就是要完全隔断哈萨克斯坦与莫斯科乃至整个“俄语世界”的联系。俄罗斯修辞协会主席安努什金教授甚至从全球层面来解析这一问题:“哈萨克斯坦的西方化是美国和欧洲的需求,而我们当然不想失去俄罗斯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我们不想失去与任何国家,特别是与哈萨克斯坦的友谊。”

了解了这段前情,再看两名量级不算轻的俄罗斯国家杜马议员的“本无论”“礼物论”“恢复统一国家论”,或许显得不那么突兀了。

而在哈萨克斯坦,从社交媒体上针对俄罗斯的詈语恶言,到外长郑重其事地表示“被伤害到了民族自尊心”,均清楚地表明民族主义情绪在哈也已火候颇足。而近年来,哈在对待外来务工、土地租用、企业合作等诸多问题上过激的不理智反应,乃至迫使政府在相关政策上改弦更张,也验证了这一点。

政治学的研究清楚指出,民族主义在引发民族情绪的高涨后,将会导致政治秩序的非理性。其中的重要一点便是:高涨的民族主义会绑架社会大多数,通过合法或者非法的手段阻碍政府决策过程,严重限制国家决策选择空间。

民族主义这个潘多拉的盒子打开容易,关上却难。可以预见,眼下的这场“碰撞”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其消极性的结果已经显现,如哈副外长瑟兹德科夫所说“正在严重损害哈俄两国间的盟友关系”。为了使此次“碰撞”不至于闹得太出格,哈外长特列乌别尔季不得不通过议会平台小心翼翼地解释:“作为外交部长,我想说的是,(俄杜马议员)这些言论绝不是俄罗斯的官方立场。”

“(哈俄)双方已在法律层面解决了边界划定问题,我们两国之间签署了双边协议……两国之间已经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这在所有双边文件中都得到了明显体现,因此我们将在国际法的基础上发展与俄罗斯联邦的关系”。特列乌别尔季的这番话要想取得效果,须得既让哈萨克斯坦这一方听进去,也让俄罗斯那一方听进去。

(荣木土,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博士后;郭鑫,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闫颂阳
    校对: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