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建华专栏:用精神力量续写高质量发展“昆山传奇”

何建华
2020-12-20 14:48
来源:澎湃新闻

习近平总书记2009年4月在江苏召开调研座谈会时指出,“像昆山这样的地方,包括苏州,现代化应该是一个可以去勾画的目标”。这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对苏州及昆山在建设小康社会征程上取得发展成就的充分肯定,也为苏州及昆山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未来发展作出的全面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苏南指明了继续前行的方向。

“昆山传奇”的力量在于精神价值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国策以来,由于地处苏南与上海紧密相通得地利之便,苏州自然而然分享得益于上海改革开放与浦东开发开放红利资源的外溢,比如“星期六工程师”、“三来一补”产业、乡镇企业等快速发展,使这片历史上唐宋以来“谁不忆江南”的富庶之地、运河时代“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鱼米之乡,在近现代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神奇崛起、再创辉煌。

40年前昆山,还是一个默默无闻静卧江南的传统农业县,是改革开放春风唤醒了这片热土,经济社会发展由封闭走向开放,由农耕社会形态以创新演绎了神话般崛起,蝶变成为海内外瞩目的外向型经济重镇,连续15年蝉联全国百强县之首。新时代新阶段新发展,昆山明确城市发展新定位:从制造业强市发展成为功能综合的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上海的卫星城、苏州的重要板块,内涵是高质量发展的宜居宜业大城市、国际知名的智能制造名城,衔接沪苏的重要支点,江南特质的绿色生态城市。

在昆山版图与发展中,高新区作为作为全国首个设在县级市的国家高新区,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初心使命引领下,从乡镇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历经“火炬”起步、“星火”发展、“两镇”合并、“省批”振兴、“国批”腾飞以及“苏南”入围等阶段,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道路,在推动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方面形成了一定发展经验。

苏州、昆山以及高新区的发展成就名声远扬,因为物理形态构造的城乡面貌、基础设施、产业园区、居民生活等都在那里。想深一步,这片苏南大地蕴含并释放给人们的是什么更有价值呢?笔者认为,这片土地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创造了“苏南模式”,培育出“三大法宝”,这是对全国具有示范引领价值的宝贵经验与精神力量,使昆山成为全国改革开发的典型之一。

“苏南模式”由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初实地考察率先提出,是学术界对苏-锡-常-通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概括和总结,其实质是这片地区在接受上海的辐射和带动下,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小城镇迅速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得以实现,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其示范效应曾惠及全国农村经济制度变革和经济结构转变。“苏南模式”是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最初实践范式。

“苏南模式”中孕育的“三大法宝”,即“团结拼搏、负重前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的张家港精神,“敢想、敢当、敢为,不等、不靠、不要,唯实、扬长、奋斗”的昆山之路,“借鉴、创新、圆融、共赢”的园区经验,至今仍然具有生命力,成为苏中苏北城市融入苏南谋求高质量发展的学习榜样。

成为打造“新苏南模式”排头兵

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力量是精神思想的力量。对一个区域、城市来说,能以自身的实践感悟并形成对其他区域与城市发展有借鉴、示范、引领作用的经验与思考,那是弥足珍贵的。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昆山应当不辱使命,继续奋发有为,成为打造“新苏南模式”冲锋陷阵的排头兵。

面对当今世界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因素增强的局面,党中央提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国内大循环不是把门关起来,事实上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不会因为暂时的叠加复杂因素而停滞不前,未来世界应当是多元主导的世界,是经济贸易规则日益融通完善的世界,是各国人民利益共建共赢共享的世界。在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格局中,我们必须要打造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硬核”区域,长三角区域责无旁贷。从认知层面应当清晰明确意识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国家战略,并不是要把这片区域进一步发展起来跟中西部、大东北“抢饭吃”,而是要承担起重大的国家使命责任担当,使这片区域能起示范带动作用,以此带动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参与国际大循环冲锋陷阵的高质量发展区域集群。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达区域,江苏以思想大解放引领发展高质量,改革开放再出发,加快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强富美高”新江苏。江苏在长三角版图中占据着“C”位中的“C”位,承东接西、呼应南北,人口占了长三角区域三分之一,GDP占比达42%。得益于特殊的地理位置、经济实力以及人文优势,长三角国家战略更多的责任使命担当落在江苏。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深度推进,以上海为原点对内辐射,将会打造出新的增长级乃至于改变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地图,江苏未来无疑会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性“硬核”区域。

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的雄厚基础,苏州主动作为、乘势而上,先行一步的沪苏融合发展,让苏州进一步确定发展目标、城市能级、核心功能和在全球、全国、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的地位和价值,明确苏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责任和价值。树雄心、立壮志,新起点、再出发,“最强地市”欲攀高峰上台阶。按照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苏州正在强化长三角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主动对接上海2035版城市总规,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积极参与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构建现代国际大都市格局。事实上,苏州正从“苏锡常板块”中脱颖而出,不仅是苏中-苏南的一个中心区,还是长三角重要铁路枢纽,成为联系沪、浙北、苏锡常-宁、苏中的跨省十字通道中心。按照《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到2030年,苏州将成为江苏两座特大城市之一。

聚焦到昆山,在“十四五”新发展阶段,不单单在经济发展层面继续发力,更应当在打造“新苏南模式”中探索实践,成为排头兵。“新苏南模式”的基础前提是:城市化程度较高,产业发展规模较大,各类生产要素成本偏高,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内在需求与动力较强等,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原有发展路径的经验主义依赖,在着力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城乡融合一体化、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平衡高质量发展、提升新兴大中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积累可借鉴可参照的经验,提供思想力量与精神价值。

激发“第一要素”的精神新动能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方向确定、目标明确、路径清晰以后,干部就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改革开放以来,闻名全国的“昆山之路”就是由一支过硬的干部队伍,带动全市人民共同艰苦创业、接续奋斗而走出来的。找准发展定位,坚持系统化思维、注重规律性把握,进一步强化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加快全面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向成为国家一流产业科创中心核心区和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双一流”目标迈进。新起点上再出发,昆山高新区将干部视为事业发展的“第一要素”,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是要靠干部队伍的积极作为。这是抓准了问题的关键:打造“新苏南模式”,重在激励干部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让“想做事、能做事、做成事”成为鲜明特质,着力造就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高新区认真贯彻中央《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深入落实江苏省委、苏州市委、昆山市委“三项机制”,有效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大大增强了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比如,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昆山高新区绩效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以“考”为衡器谋篇布局,规范绩效考评程序和方法;以“督”为推手推进落实,科学构建绩效管理指标体系;以“用”为导向调动干劲,强化绩效管理结果运用。

弘扬敢于担当的争先精神,通过大力实施“一把手”工程,引导党员干部始终秉持“务实、高效、创新、超越”的品格精神,弘扬“争先争优争创一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气神,不断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追高逐新、勇攀高峰的动力。“一把手”工程,即配优选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以“严就是厚爱、常谈就是常督”为要求,高新区党工委和6个直属党委分别制定了基层党建责任清单、问题清单、整改清单,全区共有423个“书记项目”列项,把落实工作的责任压紧压实、传导到位。

让“作风是生产力、效能是竞争力”的服务理念,成为干部的思想行动自觉。高新区将“昆山服务”作为金字招牌,始终把改进服务、提高效能作为“第一投资环境”来抓,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打造透明、便捷、公平的一流营商环境,提出“亲商、安商、富商”“依法服务、高效服务、特色服务”“企业需求快速知道,政府服务快速提供”等一系列服务理念,把自己比作“店小二”,真正做到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不断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在新起点上更高水平再出发,破解“小富即安”满足现状的消极被动精神状态,激发干部这个“第一要素”的精神新动能,以饱满的激情、旺盛的斗志,更高起点谋划、更高层次推进、更高质量追求,瞄准世界一流水平上台阶,高质量发展“昆山传奇”一定会被续写在江南大地。

(何建华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原副院长,通大长三角城市群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此文系为昆山高新区10周年而作。)

    责任编辑:韩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