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云:公众参与公益的第N种方式

2020-12-18 17:19
来源:澎湃新闻

12月1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上海举办“2020澎湃·责任践行者年会”,这是澎湃新闻举办的第三届公益年会。本届年会以“提升公益效能,塑造美好商业”为主题,重点聚焦在企业如何与公益机构互动合作,助力公益发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年会还邀请参与公益事业的业界学界资深人士,共同探讨如何提升公益效能,塑造美好商业,开展“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艺术介入城市微更新和社区营建”“践行ESG理念”等议题探讨。

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志云发表了主旨演讲“公众参与公益的第N种方式”,以下是演讲全文:

在这个美好的地方,很开心可以和大家分享我们关于公益参与的实践所得。

联劝公益基金会是上海第一家民间发起成立的公募基金会,既然是一家公募基金会,面对公众不断传递公益的价值,能够让大家找到各自喜欢介入的点和公益产生连接,是联劝在过去11年当中不断探索的事情。

这两张图会相对比较直观的让大家看到我们在过去11年当中,筹款收入往上爬升贡献的主体其实来自于公众。在展开公众参与公益具体方式之前,我想分享三个客观数据给大家:

第一,在连续多年的世界捐助指数排行当中,我们国家始终在130多个国家中排在倒

数;

第二,从2008年汶川地震到现在,12年过去了,我们的全社会捐赠总额始终徘徊在

1000多亿,捐赠总额的增长变化和我们国家整体发展变化速度的匹配非常不一致。

第三,在全社会捐赠总额的占比中,来自公众的部分差不过不到30%;而有过捐赠行为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亚洲地区来说比不上同样是人口大国的印度,也不比同处东亚文化圈的日本,和欧美地区就更不具有可比性。

由此可知,公众参与公益的整体情况,在我们国家还是有很多值得探索的空间。回看这两张图,可能会感觉到上海联劝通过11年的努力,虽然从总量上来说,我们在国内还是属于中小规模的基金会,今年的筹款收入仅仅是1.5亿,但是比较开心的是1.5亿当中还是有超过一半的收入贡献来自于生活在这个城市以及其他城市的很多普通人。

我们通过什么方式让这些普通人找到和公益的一点点连接,并且逐步把这一点连接慢慢深入下去,变成自己生活当中可能存在的一个持续部分?有几种方式如图所示,大家可以看到这个顺序不是线性的顺序,但确实存在着低阶、中阶、高阶等不同的参与方式。

最简单的就是随手公益,例如我们在淘宝上消费的时候,在那么多可选的商家中尽可能选择一个开了公益宝贝店铺的商家去买,这就是随手公益,因为公益宝贝背后有店家的捐赠,给到不同的公益项目和公益机构。在蚂蚁森林种一棵树也是随手公益,非常简单。

参加公益活动也是比较简单的公益参与方式。明天,联劝在公益新天地园区有“美好的一天”公益活动,希望让公众可以在线下场景中体验公益和我们的生活连接;类似的公益活动全市有不少,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参加。

成为专业志愿者。志愿者大家很熟悉,一点不陌生,但为什么要强调专业志愿者呢?因为当你和公益产生更深的连接,可以选择贡献你的专业价值,成为公益组织的专业志愿者。比如我们这儿的摄影小哥非常专业,如果愿意将自己的摄影技能贡献到公益组织的工作中,就成为了专业志愿者。

在互联网上进行捐赠,这是目前听起来最耳熟能详的,但是我们行业内总觉得互联网公益已经如火如荼,事实上在我们国家的全社会捐赠总额当中,来自于互联网的其实没有超过20%,说明互联网捐赠还没有成为大家喜闻乐见参与公益的方式。街头劝募和捐赠的方式更少,下次大家如果在上海的街头能够看到联劝的同事和志愿者站在那儿进行街头劝募,捐不捐没关系,可以上前表达自己对公益的好奇和支持。

成为月捐人。现在月捐在整个公益行业非常热,虽然我们一直强调从理性的角度,并不是所有的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都适合开展月捐;但是从公众的视角来看,如果能够选择一个自己比较认可的公益项目,每个月捐出一杯星巴克咖啡钱,去表达对这个事业的长期持续支持,应该对于生活在城市当中普通的人来讲并不是一个很难承担的方式。

建立捐赠人建议基金(DAF)和捐赠圈,这是高阶版本。因为这种参与方式和上海市民气质比较匹配,我们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捐赠圈从1个发展到现在的14个,几乎所有的捐赠圈的设立者都在上海。捐赠圈,简单一点讲就是在原来的社交圈层中,增加一点公益相关的元素和参与,用公益丰富社交生活的维度和内容。

接下来我花一点时间和大家讲讲,为什么我们在讲“公众参与公益的第N种方式”时要讲企业。事实上,企业当中的每一个人,换另外一个身份看,就是公众。我们跟企业开展公益合作的时候,坦白一点讲,我们更看重的是打开企业这一扇门,能够让员工了解和看到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和企业的合作,我们认为更有价值的。这个行动背后的逻辑出发点在于,我们坚信每一个社会公众,无论他(她)的职业身份是什么,如果在一个合适的场景当中,能够让他(她)看到公益的价值,在他(她)熟悉的生活和工作场景中,创造一些近身机会让大家接触到公益和公益的价值,我相信每一个人心里面的善念,都有被点燃的那一刻。

实事求是地说,公益并不是公众生活中的痛点,最多可以算是痒点,那么为什么公众要参与公益?对公众而言,参与公益有什么价值呢?有一位我非常敬仰、非常具有社区影响力的女士,在她84岁的那一年和我说过一句话,以她在美国多年公益实践的理解告诉我,公益到底是什么,她说:“公益就是三个字,爱人类。”所以,第一个原因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能够生活在更加公平,更加善意的社会,我们每个人也是这个社会当中的一分子。所以参与公益可以推动社会向更公平善意的方向去,我们身在其中,自然受益。

国外有相关的科学研究发现当我们大家给予的方式给予他人关怀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分泌类似多巴胺这种可以给大家带来幸福感的化学物质,这是有科学依据经过研究揭示出来的:给予他人,的确可以给我们带来快乐。

对于公众来说,还有一点非常有趣,如果你通过捐赠表达对于公益的支持,其实可以发挥对于他人(可能是公益项目的受益群体,可能是公益机构的从业人员,或者是公益组织)的影响力,这种个人影响力在其他的行业是不可能有的,这些都是我们在实践过程当中确实发现的公益参与可以给公众带来的价值。

最后,给大家看一下这张图,我比较喜欢。海纳百川是上海的城市精神,在这里说百川归海,一波一漾皆能乘风破浪。不管每一个人参与公益的方式是什么,给予的力量是多少,只要我们心里有爱,就应该相信我们给予的这些,都可以变成巨大的善意,最终可以让我们每一个人变成美好社会+1的力量。

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蒋雯琦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