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践行者年会圆桌对话丨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

2020-12-18 17:15

12月18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上海举办“2020澎湃·责任践行者年会”,这是澎湃新闻举办的第三届公益年会。本届年会以“提升公益效能,塑造美好商业”为主题,重点聚焦在企业如何与公益机构互动合作,助力公益发展,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年会还邀请参与公益事业的业界学界资深人士,共同探讨如何提升公益效能,塑造美好商业,开展“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艺术介入城市微更新和社区营建”“践行ESG理念”等议题探讨。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明年是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中国发展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做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连接的过程中,社会组织是最重要的参与者。

因此,在论坛上,由澎湃新闻公益运营部负责人刘霁主持,与爱德基金会秘书长凌春香、友臣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副秘书长李佳琛、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副秘书长郑依菁共同进行了主题为“有效衔接: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圆桌对话。

以下是圆桌论坛全文:     

刘霁: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和三位秘书长对谈脱贫攻坚的话题。我和三位都是很好的朋友,咱们直奔主题。在脱贫攻坚的过程中,爱德、友成、联劝都是重要的参与者,请三位秘书长回首这八年,结合自身的工作,有哪些心得体会,依次聊一下。

凌春香:非常感谢澎湃的邀请,这是我第三次参加,非常激动。这八年来,国家在脱贫攻坚方面制定了政策,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爱德也积极参与其中。对于爱德来说,不能说是八年的心得体会,爱德成立比较早,今年是第35年,我们从成立之初就关注脱贫的工作,早期在东部地区,从1995年之后到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其他的偏远落后地区。所以我们从1985年以来一直参与这样的工作。

参与这个工作的历程比较长,感受比较不一样。早期我们到西部地区,国家方方面面有相关的政策,当时有八七脱贫攻坚计划,社会各界,公益组织的力量,媒体、企业在这方面参与的相对少一些。国家有了脱贫攻坚政策之后,全国的力量都参与到这个工作中,大家共同的力量使我们今年能够取得脱贫攻坚的成果。

对于爱德来说,我有几点体会:

第一,我们很多的工作,特别是社会组织的工作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融入到国家大的战略和政策中去,参与到其中,成为其中的一部分,你的工作才能得到更多的支持,也才能发挥更大的效益。

第二,创新不光对企业非常重要,对于公益组织也非常重要。前年我参加澎湃公益年会的时候,作了名为“变与不变”的主题演讲,对于公益组织来说,初始阶段可以做一些比较简单的工作,但是随着机构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要拥抱创新,用创新的精神,创新的方式方法开展工作,包括这次是提升公益效能,这对于公益组织非常重要。公益组织不能简单满足于接受捐赠,把资金用出去,我们怎样用创新的方式募集资金,开展项目,发挥更大的效能,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以人的需求,以社会的需求为本。我们经常和企业合作,企业会从它的角度提出要做一些项目,我们作为公益组织,以受助对象为本,从他们的需求出发设计我们的项目,而不是企业、媒体和其他的社会组织想做一个项目就做一个什么项目,这两者需要结合起来,我觉得以需求为本非常关键。

第四,对于当地社区,无论是农村还是其他的方面,人的发展非常关键,或者说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谈扶贫要“扶ZHI”,“ZHI”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志气,有自我向上提升发展的愿望,第二是智力的智,我们要有方方面面的支持,更好支撑他们的发展。

我们经常和合作伙伴说,你不要把你们当成救世主。你始终是一个外来者,有一些长期开展的项目,最长会有二十年,但二十年之后,你还是要离开,短的是一年,两年,最关键的是提升当地老百姓的希望和能力,这样才可以使我们的工作取得更大的效能。时间关系,我就分享这几点。谢谢!

刘霁:感谢凌秘书长的分享,咱们在座的爱心企业接下来可以思考如何做好企业责任,以需求为导向,这样才可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的效能,从而商业向善,促进整个企业可持续的发展,再次感谢凌老师的精彩分享。 接下来有请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的李佳琛秘书长讲一下心得体会。

李佳琛:脱贫攻坚作为国家一项阶段性的大政,带动了更多的企业和公益组织参与到其中来。我知道很多国企包括民营企业,都是借由脱贫攻坚大政第一次参与到公益当中,投身到公益当中,公益组织承担了更多的资源,更大的项目,更多的探索和尝试,这本身是对于社会组织能力的一次重大提升。在我看来,脱贫攻坚无论对于企业社会责任还是对于公益组织自身的发展,都是一个非常大的契机。

刘霁:感谢李秘书长。我之前在李秘书长的邀请下去了他们的项目点看了一下,做的特别好。接下来有请联劝公益的郑依菁副秘书长谈一下您的心得体会。

郑依菁:相比另外两家基金会,联劝基金会是一家比较年轻的基金会,我们2009年创立,过去十年,我们一直做一件很重要的事情,让公众和企业有机会,有渠道能够参与到公益当中来,搭建一个平台和桥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了解一线的公益组织在干什么,在解决什么社会问题。在脱贫攻坚方面,我们切入的路径有一些不一样,一直在聚焦的是公众和企业的倡导和动员。

联劝成立发起的第一个项目就是“一个鸡蛋项目”,它其实是一个特别简单好理解的项目,我们这个项目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健康扶贫项目,它是通过给农村贫困地区的儿童每天一个鸡蛋的营养补充改善他们的营养情况。大家现在都不质疑一个鸡蛋的营养,张文宏老师也说每天要多吃鸡蛋。但还是有企业问我们,农村不都是鸡吗?为什么你们还要发鸡蛋,有很多公益小白会有很多问题,我们觉得这个问题很好,正好给我们一个机会进行科普宣讲和公益倡导。

国家营养午餐覆盖的都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学龄前孩子是空白,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他们非常需要吃得饱,但是他们吃得大多数都是土豆、粉条,缺失营养缺失。我们一边会做很多公益科普的工作,同时,我们自己做项目时候,也会做评估和研究,看9毛钱的一个鸡蛋怎么更长远的改变一个孩子或者改变农村发展的情况。这样可以撬动公众参与公益的热情,对于他们来说,可以很容易看到成效。我们发现需要更多这种类型的项目和产品设计,帮助公众和企业理解公益,带动更多人参与公益事业。

扶贫不是一个机构或者一个人短时间能够完成得事情,所以我们觉得需要通过这样的公益项目,产品设计,让更多的公众、企业、老百姓都和扶贫产生连接,就会发现不是我捐几千亿才可以做公益,我捐9毛钱就可以做公益,多么轻松快乐。

刘霁:谢谢。“一个鸡蛋项目”是公益行业现象级产品,很多公益企业都在参与。联劝在倡导人人公益,大众参与这一块做得很前沿,未来的战略规划也在这方面有所倾斜。第二个问题,回到我们的主题。大家都知道今年我们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的任务,明年是真正意义上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怎么做到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这是“十四五”期间的重大课题。爱德、友成、联劝这样的重要社会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参与者,请三位秘书长结合自己自身的工作,谈谈你们如何理解有效衔接的?从凌老师开始。

凌春香:谢谢。今年国家已经宣布了脱贫攻坚,后一个阶段进入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是阶段性的成果,不是说大功告成,完成任务,大家都可以松一口气了,我觉得不是这种状态。我们谈的脱贫是相对的标准,以现有的标准脱贫了,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很多方面还在贫困线下或者还比较低。我去年去了非洲埃塞俄比亚、肯尼亚的贫困区,和其他发展中国家,非洲、亚洲等其他国家相比,我们三十年前已经完成这种工作。因此脱贫是相对的,我们只是完成了第一个阶段的工作,后面进入更高的乡村振兴的工作。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你在第一阶段的任务没有完成就进入到第二个阶段,很多工作很难马上有效的开展起来。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延续的更高的阶段。

对于社会组织来说,有几点很重要:

第一,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工作相对不是更容易做了,而是更难了。为什么?早期各种需求都有,而且是相对比较基本的生存需求,我们做一些相对简单的公益慈善项目就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就能够产生很大的效益。到了乡村振兴阶段,对于整个社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媒体,怎样更好的有效参与,提升我们工作的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你怎样整合资源发挥各自优势开展工作,能够取得更大的效益,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个更大的挑战。

第二,既然它是一个更大的挑战,在这个阶段,我们要有更多的创新。过去是相对一些比较基础的项目就可以完成,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在这个阶段,不是一对一或者每一个组织单个开展一些工作,我觉得需要更多整合社会资源。我们爱德这两年也在谈,乡村振兴是一个生态圈,需要利用方方面面的优势开展工作。比如现在谈产业方面、数字化方面,还有其他的一些内容,可能这些对于社会组织来说并不是它的优势,但这是今后在当中的发展趋势和需求。我们怎样整合企业、政府、媒体的资源,在这些方面开展工作,对于社会组织来说是需要创新的方面。   

刘霁:感谢爱德的凌老师,凌老师再次提到创新这个词,我们明年的活动主题都有了。接下来有请李秘书长聊一下你对有效衔接的理解。

李佳琛:第一,有效衔接应该确保脱贫攻坚的成果,防止返贫。近一两年,我们倾举国之力,很多社会组织、企业的资金送达一线,未来如何确保这个成果一直延续下去,是比较重要的问题。在乡村,会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一场大病会导致村民返贫。这样的个案和典型我们怎样避免?这是第一点。

第二,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最核心的问题就是火炬的传递。我们要把乡村发展的火炬传递到村民的手中,依托合作社、产业大户、村集体、乡村能人,依托他们赋能和陪伴,而不能说我们所有的社会组织和企业撤出,我们需要陪伴他们的发展,要扶上马再送一程,这个过程还需要几年。

第三,乡村振兴未来不像脱贫攻坚有这么严格的指标,起码现在没有很严格的指标出来,对于很多想要投身乡村振兴领域的企业,想要在这个领域做公益的社会组织,如何避免大家更多向有优势资源的地区倾斜,未来造成两极分化,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刘霁:感谢李秘书长。李佳琛秘书长一直负责农村扶贫的项目,长期扎根在贵州的大山村里面,那次带我去,我也是惊呆了。接下来有请郑依菁谈一谈你对有效衔接的例子。

郑依菁:我特别同意刚刚凌秘书长讲的,我们现在脱贫攻坚2300元的人均费用,比起国际上1.9美元每日的差距还是巨大的,所以它真的是非常阶段性的事情。我们平时会和几百家各种类型的公益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扶贫、乡村振兴维度的各类项目。大家知道,贫困不止是数字上经济的增长,贫困是多维度的,按照国际上对于多维度贫困的概念是健康、教育、生活水平等十几个维度的指标去看贫困,这是非常立体的一件事情。

我们和各类公益组织开展公益项目的时候,它涵盖的面特别广,健康领域包括儿童营养健康的项目;农村综合环境,比如说厕所革命;教育层面有很多支教、一对一助学、乡村美丽的项目,都是优化农村儿童的教育资源,提升综合教育素养。

生活水平层面,刚刚两位提到农村合作社这一类项目,包括支持留守妇女、老人,青年创业赋能的项目,它本身涵盖的项目维度已经非常全面和丰富了,随着未来公益组织的发展,也会有更多创新型的项目出来。综上所述,对于联劝一个平台性的机构来讲,它可能不存在有效衔接,这两件事情一直以来是同一个事情,我们更多是在原来的项目基础上看看怎么把它的深度、广度,专业化、创新性提升,对我们来讲,这一直是需要大家共同参与,长期投入的事情。

刘霁:谢谢。接下来进入第三个问题,凌秘书长,您认为做好有效衔接,基金会在战略上是否应该做出相应的调整?爱德在这方面会做出哪些调整吗?

凌春香:我觉得做出一定的调整肯定很有必要。自从2017年,十九大召开首次提出乡村振兴这个概念的时候,我们就关注到这样一个概念。2018年上半年,我们就在策划关于乡村振兴的研讨,包括整合方方面面的资源今后去做。2018年5月31号发布了《2018—2020年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我们在2018年8月份召开了乡村振兴公益创新峰会,汇聚了政府、企业、媒体,包括公益组织,学者等方方面面将近600人,这是国内第一次的公益乡村振兴的大型国际论坛和峰会。我们在探讨这个阶段有什么特点,应该怎么做,怎么样整合资源。 2019年也召开了,今年本来也要召开,因为疫情,延续到明年。我认为社会每一个组织都应该去思考。

这种战略的思考、安排、调整要基于国家在这方面的宏观战略和部署要求。对于爱德来说,今年是35周年,我们在想今后五年、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怎样做好工作,在这样一个阶段,肯定要讨论和安排。你要说系统的战略调整和安排,暂时还没有出来,我们近期会作相关的讨论和调整,但是这两年的工作重点已经慢慢有所转移,比如工作的领域,项目设计等等。我们过去一直做扶贫,有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等,在项目设计上就会融入这些概念。

过去,在医疗卫生方面,我们会建卫生室,做一些疾病的救助,但是这两年,我们从2018年上线了一个项目,文明健康行动。为什么要做这个项目?很多工作是得病了再去干预和支持,这已经延后了,并且花的代价更大。我们在国家也健康中国等战略的情况下,如何在早期,孕产妇、婴幼儿头1000天的时候支持他,可以提升他们各方面的水平。例如体检、孕检,可以提升农村地区婴幼儿的健康水平,对于他们今后的成长,教学方面,都有长远的意义。

我们做的工作一开始大家可能会提出质疑,比如我们做环境保护,动物保护,有人质疑人的工作没有做完,就做动物保护。我们在三江源、可可西里做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探索性项目,包括我们做了一些动物保护项目,像鸟类保护、珍稀动物保护,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这些不是脱贫和扶贫的领域和概念,但这是我们今后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方面。

新时代的目标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这个追求不光是物质的,还有精神的,环境的,我觉得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其实我们在一些工作方面,我们开始慢慢的调整和转型,系统性的内容还需要讨论和制定规划。

刘霁:感谢凌秘书长,祝贺爱德基金会成立35周年。接下来一个问题和咱们在座的爱心企业有关。这个问题抛给李秘书长,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探讨如何引导企业做有效的企业责任,回顾这八年的脱贫攻坚,您认为当前企业在参与扶贫方面,还有哪些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乡村振兴战略阶段,与公益慈善组织应该有怎样的互动合作?

李佳琛:刚才我提到了在脱贫攻坚过程当中,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乡村领域、脱贫领域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企业有这样的意愿,我们作为社会组织,需要更加提升效能,去打磨能力。公益组织承接公益资源,设计和企业主营业务更加贴切,更加相关的公益项目是我们在打磨的一个能力,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举一个例子,在过去的两年中,刘霁去过我们在贵州省的定点扶贫项目,我们当时依托这个村庄本身自由的资源和寻找到的爱心企业,这个项目是我们和融创中国合作的定点扶贫整村脱贫的项目。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依托企业的产业优势,定制了文旅产业切入的方向,帮助整个村庄发展旅游。

两年以来,文创中国作为有社会责任的企业,不光在项目资金上有投入,也带动了自己的企业员工的职员服务和业主的爱心活动,包括消费扶贫等等很多项目的参与。我们在公益项目的设计中,不光有贴合企业本身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还给企业员工志愿服务留出了一个接口,让我们的项目更加丰富,立体,让员工有更多的体验。如何能够更好的服务企业,如何更好的服务村庄,我觉得这两方面是一致的。

我补充一下,整个村庄的文旅发展是它的形式,更多是赋予文旅的内容,包括非遗的挖掘和妇女小组的成立,都是这个项目的内容。他们自己成立了非遗扶贫的车间,获得了省非遗部门的认证。相关的作品就在展厅,欢迎大家去参观。谢谢!

刘霁:再次感谢。联劝在乡村振兴方面主要关注儿童,乡村振兴的观念在人,农村和儿童是未来乡村重要的建设者。请问在“十四五”期间,咱们在相关的策略方面会做出哪些调整?

郑依菁:我发现我的想法和李秘书长不谋而合。我很同意你问题里面的点,乡村振兴最重要的是在人,人方面我们关注两个维度:

第一,乡村振兴的主题是农村的老百姓,未来我们除了会关注儿童,还会把关注的对象从儿童延伸到他的家庭,他所在的社区。比如我们的鸡蛋项目,现在是在学校里面发鸡蛋,未来我们需要培育儿童家庭招呼者科学喂养能力的提升,亲子关系的提升,我们还会儿童精神层面,比如说社会情感能力的发展等等。

第二,我们一直在关注中西部地区妇女儿童,儿童的保护。新的未成年保护法出台,我们很关注乡镇一级,儿童主任怎么发挥自己的能力,在乡村社区的层面,把整个儿童保护的普惠型机制建立起来。我们从儿童个体户拓展到更多社区网络当中,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另外,我们关注人的主体是人,其实就是在座的主体和企业,大家在公益投入过程中,从中能够有收获,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乡村振兴不止是一个机构在做的事情,我们现在正在积极广泛的和公众、社群合作,我们和旅游类的企业做基于乡村旅游的全产业链赋能工作,还和金融类企业做青年创业支持,包括农村合作社支持的工作。在和企业合作的过程当中,我们会特别关注企业员工参与的需求,比如我们在整个项目设计的环节当中,会留机会让企业的员工在自己所在的社区,企业所在的社区,包括它帮扶的社区当中建立一种连接和互动,让大家能够看到自己的公益参与其实非常直观、有成效,能和自己的幸福生活联系在一起。

刚刚刘霁有提到我们使命远景的调整,我和大家分享一下。联劝成立十年,去年开始做了使命远景的调整,我们很重要的使命就是支持公益参与者,包括个人和企业,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我们的使命就是让更多人更快乐,更自主的参与公益,形成公益+1的力量,人人都可以成为责任践行者。这是我们的使命目标。

刘霁:这个使命目标很大,希望咱们可以尽快实现。感谢三位秘书长的精彩回答,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的对谈就到这里。这次对谈让我受益匪浅,下去我还要好好学习。谢谢!

    责任编辑:蒋雯琦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