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动态|建议用四个科学中心支撑长三角科学创新

蒋伏心
2020-12-25 15:27
来源:澎湃新闻

12月3日,在上海召开的“上海2020参事国是论坛暨长三角参事专题论坛”上,来自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参事就各自研究做了专题演讲。长三角是中国的经济高地,科学创新是中国经济未来持续增长主动力,如何在长三角发展科学创新的责任,江苏省政府参事蒋伏心分析了长三角科学创新需要澄清的问题,以及科学创新的路径。

以下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整理的发言摘录,以飨读者。

 中国在新发展阶段继续参与国际循环,与以往利用廉价劳动力参与国际循环不同。新阶段要靠科学引领发展,但是科学创新是中国的短板、痛点。要解决这个短板和痛点,全国只有长三角能做到,因为长三角的科教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是全国最高水平的。

所以在新的发展格局中,长三角地区要做全国表率,向全国示范,就要在新发展格局形成中,解决科学创新的痛点和短板。

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有什么不同?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制造业发展很快,技术创新也很快,但所有的创新基本是偏市场的技术创新,而不是偏基础研究的创新。技术创新在中国发展非常快,如支付宝、共享单车这些应用发展得非常快。

如何解决基础研究创新?要不要把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分开?

基于过往经验,我们至少要意识到用科技创新把这两个概念叠加在一起,目前看是有问题的。我们的技术创新很快,但科学创新程度很低、水平不高。笼统地用科技创新来描述和判断创新水平,很容易把科学创新上的短板掩盖了。

所以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要分开做研究,要拿出不同的对策。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现在提的创新思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基于市场的技术创新是非常稳妥的提法,企业一定是主体,市场有需要,企业就跟着市场跑,引入市场竞争。

但是如果国家创新政策也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是不是需要做些研究和完善?

我们提的观点是,在科学创新中,不能只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原因很简单,这里面存在市场失灵。市场失灵是西方经济学最基本的观点,中国引进西方经济学几十年都在讲这个道理,我们都承认市场会失灵。所以如果以市场为主导,科学创新的市场失灵问题怎么解决?在科学创新领域,我们也应该正视市场失灵,不管地方政府也好,中央政府也好,都要想办法来弥补科学创新的市场失灵。

在发达国家,它的基础创新领域政府高度参与。当然参与的方式是什么,需要研究。

所以创新体系中应该有三个主体,不应该只是企业和市场,必须把政府也作为主体放进去。尤其在基础科学创新方面,政府一定是主体。这不是倒退,是遵循全世界的科学创新规律。

道理也很明白,如果我们承认市场失灵,那我们就要弥补市场失灵。有些企业家是可以做弥补市场失灵的事情,譬如华为,但是这样的企业在中国有多少?我们完全能指望它们来解决市场失灵?政府应该作为科学创新的参与主体。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考虑建立创新的举国体制,在这个举国体制中,继续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能跟它匹配吗?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过去是对的,但是在新的条件下,要形成新的发展格局,我们认为以往的政策应该有所调整。新型举国体制,具体应该怎么建,我们最近完成了一项研究,对“十三五”国家科技政策进行反思,对“十四五”科技政策提出建议。

具体到长三角地区,创新的举国体制如何在这里找到位置?

我们建议组建长三角科学联盟,在两个国家科学中心——上海张江和安徽合肥的基础上,增加南京和杭州国家科学中心,用四个科学中心来支撑长三角科学创新。之前长三角用G60串起来,G60是产业支撑,更多的属于技术创新。我不反对G60,但长三角的黄金菱形,用四个科学中心来支撑,比G60的产业支撑更好。长三角地区今后要想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四个科学中心的建立就是非常重要的载体和平台。

(作者蒋伏心系江苏省政府参事、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前院长)

 

    责任编辑:柴宗盛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