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VC投资进入深水区,新形势下如何作战?
文丨猎云网 ID:ilieyun
作者丨赵家云、小树
12月2日,在逆势生长-NFS2020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上,58产业基金合伙人李纳主持,浪潮投资总经理刘效今、远翼投资合伙人杨俊、小米投资董事总经理蒋文、汇禾资本合伙人孙浩围绕《CVC投资进入深水区,如何保持活力》主题展开讨论。
如何平衡集团业务与被投企业?
随着中国股权投资市场不断发展,CVC逐渐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集团开始利用股权投资方式进行战略布局。在新形势下,妥善处理集团的业务与被投企业的关系,才能实现共生共长。
汇禾资本合伙人孙浩表示,汇禾资本作为京东物流旗下的产业基金,在评估项目的战略协同时分两种情况,如果是集团内部的业务部门推荐过来的项目,融合程度肯定是比较好的,基本都是目前可以构成强有力合作的伙伴,或拥有独到的技术或模式,只需从财务角度或者从未来发展角度进行评判。
“如果是我们基金发掘的标的,则是按照集团的战略规划,或者主要业务部门的方向等一些特定方向上,寻找这些机会和潜在投资对象。双管齐下,让投资方向更聚焦,形成与集团的合力。”另外,孙浩强调,汇禾资本与京东物流集团、战投部门保持着紧密的交互,从而及时了解集团的方向目标。
在标的评判上,小米投资形成的方法论是:先看企业基本面怎么样,然后再算大账,在企业层面跟业务合作。“自己先做一个守门员,确保这个项目不会亏,或者有一定的财务回报。在此基础上,同时再重点研究跟业务怎么样有更多的互动。”小米投资董事总经理蒋文强调。
远翼投资合伙人杨俊则表示,远翼投资的财务属性定位非常明确。”在杨俊眼里CVC首先是一个投资,还是要看财务回报。第二,怎么跟公司大的战略进行契合,要找自己的突破点,在大战略的基础上做出自己的特色。第三就是赋能,并对被投企业进行扶持,但更多的是锦上添花。
相对而言,浪潮投资目前的方法并不复杂,目前投资项目的重要来源是来自业务部门推荐。浪潮投资总经理刘效今表示,“我们一般并不会出现业务部门推荐的项目必须要投资的情况。而且在最终做决策的时候,如果我站在投资的角度认为风险很大,没有收益,我们投资部门是有否决权的。”
58产业基金合伙人李纳表示,58产业基金只是基于集团的产业视角选择了三个方向。在围绕这三个方向做投资的时候,最核心的还是看财务回报。“在教育投资领域,我们比较专注在职业教育,基本上会把赛道细分的方向都梳理一遍,目前也布局了一些头部项目,让它们之间形成小的产业互动。”
哪里存在蓝海机会?
基于产业优势,CVC可以更早发现更多的蓝海机会。浪潮投资更倾向于围绕技术的变迁方向发掘项目,例如云计算、大数据、AI,还有新一代信息产业,这也是中国IT技术发展的热点。
在投资策略上,浪潮投资主要强调两点,第一个要投的更早,因为产业技术的变迁或国家政策的变化是需要很长时间的,。比如目前非常热门这几年的信创产业,国家政策酝酿了两三年,在政策制定过程当中我们已经看到了机会。第二,可以忍受投资更贵。因为产业投资有时候从合资并购角度看问题,总感觉项目太贵。站在VC的角度看,项目就便宜了,我们要转变思维,这样才能抓住更多的投资机会。
远翼投资则更重视医疗行业方向,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杨俊认为过去一年多的二级市场的表现基本上反映了这些红利,除了老龄化,集采和创新药等有巨大的红利和市场。另外To C方面,上个阶段远翼投资布局了平台型的项目,譬如车后的途虎,生鲜的每日优鲜,而现阶段比较专注的是从中国实力极强的全球制造链与供应链向下找机会,包括ICT、电子制造,细分之下可能会出现出海的机会。
“此外,伴随着国内一些大型的互联网企业,随着他们的生态圈的布局,可能也会出现一些机会。”杨俊表示。
蒋文表示,在投资上,通常每年都会根据背景情况的变化,在投资策略上做一些调整。在互联网方向,不管是业务,还是投资,都会围绕“流量”和“变现”两个大的关键词,但是在过去3-4年的时间里,情况发生了变化,小米投资从TO C投资开始转向TO B投资,流量从看得见的流量变成了看不见的流量,因为没有前边的DAU显示出来,小米投资会更关注“看不见的流量”中,一些关键环节。
“互联网与产业相结合,会产生一些垂直领域的机会。而在这些行业里面的投资,重要关键点是,一般在产业链上越往上价值会越大。”蒋文强调。
在消费方向上,小米投资一方面,更倾向于投资更有生产制造能力的公司,也就是产业链最上层的供应商,定义产品的公司,实现国产替代。“如果一个企业既有产品定义的能力,同时也有生产制造的能力,那么将会是一个加分项。”另一方面,小米投资会投资吸引用户关注,而且在数据层面能够实现良好增长的新概念产品。
孙浩认为,在静态下谈红海、蓝海是具有误导性的,因为没有一件事情一直是红海,或者是一直是蓝海。“当我们去看一个项目或者分析一个领域的时候,重点在于理解生意本身最重要的商业元素是什么。因为同样一个生意,改变了重要商业元素中的一个,可能就会由红海变成了蓝海。
李纳表示,58产业基金目前专注在三个个方向。一是职业教育,包括TOB企业培训。二是新服务行业,切入点是所有服务环节标准化;三是科技行业
58产业基金布局的线下服务连锁,基本上有几个特点:第一,科技化,拥有有自己的数据中台系统。第二,线上线下融合得非常好,特别是疫情加速了这个特点。第三,直营连锁化。另外,李纳透露:“我们最近在重点研究心理服务赛道,该赛道有些优秀的项目,正在把心理咨询服务变得标准化。”
NFS2020年度CEO峰会暨猎云网创投颁奖盛典于12月2日-4日在北京柏悦酒店召开,由猎云网主办,锐视角、猎云资本、猎云财经、企业管家协办。本届峰会以“逆势生长”为主题,开设了主论坛和九大专场,覆盖母基金、新基建、电商、医疗等领域,近两百名行业专家、投资人和创业者们深入探讨各产业经营之道,以及行业变革中酝酿的创业与投资机遇。
以下为圆桌论坛实录,由猎云网整理精编:
李纳:首先请各位简单介绍一下,包括自己的机构,还有投资偏好,以便于大家能够更了解我们。
刘效今:我是浪潮投资公司的刘效今,旗下有多支基金,基金的品牌是云海。我最早在浪潮集团的投资部,主要负责独资公司和合资公司设立等工作,。以前浪潮对外没有财务投资,都是独资或者控股投资。我们IT行业是这几年VC最火热的行业,大家可以看到科创板上市公司超过40%都是我们这个行业,我们去年组建队伍成立了基金部门,围绕行业上下游合作伙伴进行投资,我们偏好是离开主业不投,只投资IT相关的。另外浪潮喜欢投技术类、特别是有核心的公司,投资商业模式创新的公司不是我们所擅长的。杨俊:远翼投资核心是财务投资基金,我们基本上以财务属性为主的一只基金。关于远翼投资,我10年前回国帮助远东做财务投资,2016年4年前我们把投资部拆分出来,成立了远翼投资。目前在管的资金体量,直管大概是50亿人民币左右,包括LP,包括我们背后大概是在100亿左右。我们自身的定位是比较偏中早期,无论消费、科技、医疗都有自己的布局,大概是这样的。
蒋文:我是小米集团战略投资部的蒋文。我在这里简单跟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投资情况,我们从公司成立开始,就开始不断的做投资方面的业务,到2020年我们已经在过去的10年里面已经超过300家公司。在这300家公司里面有大家相对来讲比较熟悉的生态链的投资,包括像耳机,包括充电宝,包括扫地机器人,我们扫地机器人也是刚刚上市的石头等这些企业。
关于小米生态链投资,我们的特色其实是一种赋能型的投资,把我们的渠道和我们的品牌赋能给被投公司,共同去创造出能够给用户带来美好科技生活的一些产品。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生态链投资了大概有100多家的体量。除此之外,还有互联网相关的产品,我们从2012年开始做这块投资,早期投资了一批平台型的公司,包括像点评、头条,都是我们早期投资的公司。那么在其他两个领域是金融领域和海外投资,海外投资也是刚刚做了两三年时间,早期我们的重点是在印度,现在也开始把我们的重点,随着业务的扩张,把投资重点也扩展到欧洲与东南亚。金融业务,因为我们有小米金融的业务,也在这个领域里面投资了20多家公司。这是我们目前Cover的4个领域,一共投了300多家公司。
孙浩:我是汇禾资本的孙浩,这个基金去年5月份才正式成立,是京东集团和京东物流集团联合发起的产业基金。京东有很庞大的战略投资布局,对外投资也有几百亿。随着集团的投资规模越来越大,内部在经过讨论之后决定把战略投资和生态布局性投资做一个相对清晰的区隔。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成立了像汇禾资本这样的产业基金。这个基金除了京东自己的资本之外,也有很多社会资本,包括政府引导基金,包括一些上市公司的资金都在里面。我们投资的方向主要是为京东物流集团来做生态的布局,所以我们比较关注的是物流、供应链以及相关的硬科技领域,特别是从今年以来,我们的投资重心也比较多的转向了硬科技领域,包括像自动驾驶,物联网以及机器人这类赛道。我们整个投资的偏好,基本是中早期为主,A轮、B轮是我们比较主要的投资区间。
李纳:谢谢各位嘉宾的介绍,整体来讲大家都是围绕集团的业务,根据自己的基金做一些延展投资,也有一些新的领域尝试。我在这边介绍一下58产业基金,58产业基金也是比较年轻的产业基金,成立不到三年,我们主要的方向有三个,第一个是教育培训,主要是看职业教育,第二个是新服务,就是围绕着生活服务的布局。第三,今年我们看的比较多的就是科技类的项目,主要还是前两个围绕企业的基金做一些延伸的投资。所以接下来的话题想跟各位讨论一下,在新形势下集团的业务与被投企业如何相处,才能共生共长,或者我们在投这些企业过程当中,集团对他们有一些赋能的作用吗?大家可以举一些例子。
孙浩:我来介绍一下汇禾资本在这方面的情况。因为我们整个投资的目标还是围绕着物流集团的业务来进行生态建设,所以我们投资的企业如何与集团的业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是我们在考量投资机会的时候一个特别重要的指标。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这个事情,一方面是我们有几乎一半的投资标的或者潜在的投资机会,本身就是来自集团内部业务部门推荐,他们在业务中会看到很多的机会,发现谁是能构成很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或者谁有很独到的技术或者是模式,业务部门就会把这样的机会推荐给我们,我们从财务角度或者从未来的发展角度,对这些机会进行评判。这样的标的本身就是来自融合的渠道,所以它融合的程度肯定是比较好的。
另一方面如果是自己基金得来的标的,我们也会考虑集团的战略规划,或者主要业务部门的方向,从而在特定方向上寻找这些机会。包括冷链,包括物流集团现在比较强力的想去完成一些物联网方面的布局,包括我们自己也想去推进自动驾驶方面的东西。所以我们会按照集团战略布局,也会去看相应的潜在的投资对象。这种双管齐下,让我们投资的方向会比较的聚焦,不是说非常的漫无目的,有什么就会看什么,这样的话能够形成和集团的合力。
再有一个,我们基金和物流集团的日常交互是比较紧密的,我们会定期的参加集团各种会议,而且我们和战投部门合作非常紧密,我们也会和战投打配合,看看他们在干什么,我们在干什么。所以成立基金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把集团的合作,以及集团的发展目标,已经放在基金的思路里面去了。
蒋文:刚才李纳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我回顾了一下,我自己个人其实在小米7年,在小米之前在联想战略投资部,我基本上干战略投资大概10年时间了。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还是挺有感触的,就是在过去的差不多10年时间里面,其实一直在想战投应该怎么干,或者战投的定位什么。我们自己在做的时候,也特别想做好。我个人觉得战投是并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就是做战略投资。你看VC投资主要是要财务回报,战略投资要兼顾我们说每个集团相应的战略上的诉求,其实它的战略诉求与财务回报,往往不一定都是在一个方向上,最好的情况符合我们的战略诉求,同时又能够赚钱,这是最好的情况。往往我们遇到的情况是这个case挺不错的,能赚很多钱,但和业务部门的趋势暂时不一致,或者他们特别想要一个Case,但是这个Case不是特别赚钱。
所以五六年前小米做战略投资的时候,公司给我们定了一个目标,你们去干,不亏钱就可以了,把业务支撑好了。干了几年之后,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一个集团在高速增长的时候,它其实是有很强的赋能机会。所以当几年之后我们会发现投了一批企业,他们既能够把我们的业务服务好,同时我们也赚了不少钱的时候,我们会继续在之前的基础上,考虑提高要求。
所以我们又在想战略投资到底应该怎么做?我们内部讨论,定了一个目标叫做50%的战略协同,50%的财务回报。你可以理解为在一个项目上,一半考虑财务,一半考虑战略,也可以理解成一共投100个项目,50个项目是财务,50个项目是业务,它相当于还是一个目标。我们相当于每年都在Review一个打法。最近几年,其实我们更认可的一个讲法是什么呢?业务部门更像是陆军,战投兄弟更像是空军,当一个山头拿不下来的时候,我们换一个思路、换一个维度,通过空军的手段,把这个山头与地面部队一起拿下来,跟地面部队一起解决一个问题。
所以我觉得战投并不容易的,包括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刚才我讲了它的诉求和你的诉求,往往不是那么的match。所以后来我们自己就总结,我们的战投更像是一个先算小账,看看企业基本面怎么样,然后再算大账,在企业层面跟业务合作。自己先做一个守门员,确保这个项目不会亏,或者有一定的财务回报。同时再去看跟业务怎么样有更多的互动。这相当于也是经历过很多的变化,最后我们形成的一种工作方法,这里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
杨俊:我做CVC十几年,服务了包括德意志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在金融机构做cvc,核心财务回报是最前边,这是自己要想清楚的第一点。第二,跟集团战略如何契合,怎么在它的大战略上做出你的特色。我刚才说远东是中国最大的融合租赁集团,远东做到今天,恰恰是因为我们是全中国按照产业分工给债券,我们扶持了中国的医疗、教育等。但是在过往债权里面,远东十几万客户很多都是以传统客户为主,这里面有投资机会,在过去突飞猛进产业扩张里面有很多的产业机会,我们也陆陆续续头出一些上市公司。但是下个阶段远东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产业升级,如何抓住智能制造,包括从制造往服务切的机会?所以从投资的角度,我们提出了我们如何顺着这个大产业往前延展,以汽车产业为例,2014年的时候我们提出来制造业不可能出现更多大的机会,因为中国汽车拥有量到汽车的车龄,都已经需要服务,甚至到车后交易,甚至再回收的阶段。在这样的战略指引下,我们把投资分为四步,第一我们要做新能源供应链重塑的投资者。第二阶段车后服务,第三阶段车的交易,第四阶段车的流量。我们分别找出来可能跑出来头部的基金,做头部的项目。比如说像大家熟悉的蔚马汽车,小鹏。
所以总而言之我想做CVC,首先第一它就是一个投资,横竖都要比财务回报。第二,怎么跟公司大的战略进行契合,要找自己的突破点。第三,就是刚才提到的赋能。我们自己的主营是做债权,我们自己被投企业有不同形式的债权扶持,包括供应链融资,这是不同与银行的债权,因为银行债权不是雪中送炭,是锦上添花。早期创业者在早期拿到基于信用的一笔钱,这是我们需要赋能的。
刘效今:我这边比较幸运,业务部门是我们现在重要的项目来源,一般不会一定要你投资某个项目的情况。最终做决策的时候,假如我站在投资的角度感觉风险大,没有收益的话我们投资部门是有否决权的。李纳:刚才大家讲的已经把我第三个问题给覆盖了,基本上大部分在投资选择上,还是先以财务投资为最基本的门槛,因为我们是以业务角度的出发,所以基于产业做的投资,它一定能跟我们的业务可能会相对有一些协同性。所以,也会同时要做好财务回报跟集团生态投资的平衡。在这里面可能大家都有各自不同的做法,对于58产业基金来讲,我们只是基于集团的产业视角选择了三个方向,在围绕这个方向做投资的时候,我们最大还看的是财务回报。但是基于比如说刚才提到的职业教育,我们基本上也会把职业教育赛道细分的头部都梳理一遍,布局了一些头部项目,让它们自己形成小的产业互动,可能是以这样的一个角度来作投资的。接下来回到第四个问题,数据显示在过去5年里投资数量排名前十的CVC当中,有8家是互联网企业背景。在座嘉宾业内成绩都不错,有互联网背景,也有传统背景,大家能不能谈一下最头部的互联网带来的压力与竞争,如何看待这种局面。
刘效今:我谈自己一下感受,我们算一个新进入者,投资规模做的不是特别大,在做法上我们比较重视安全性,项目安全性足够好、收益足够高的才投。跟互联网企业相比,我们的差异性比较大,他们非常感兴趣、看好的项目,不一定是我们的方向。互联网成功主要来自于商业模式的创新,互联网有它的优势,中国过去几十年投资行业与互联网行业是互相成就的,中国第一批投资人是因为投资互联网的收益成长起来的,互联网行业也是大量的投资推动起来。我们跟互联网行业相比,更多是一种合作的机会,互联网公司是我们集团主业最大的客户,我们的市场增长主要考互联网拉动。投资方面是合作多于竞争的。
杨俊:我感觉您指的BAT等几家,我想这个圈子大家都是竞合关系,我们可能偏袒性的跟财务属性的大的互联网公司合作比较多,但是我们实际上回顾自己投的案子,几乎每家都有合作过,要不他们接我们盘,或者我们跟他们一起投。从自己基金来讲,除了跟TO C、互联网相关领域,其他高端制造、芯片、医疗,我们反倒不觉得互联网那几家在这里面扮演的角色有那么重。我想这个市场还是竞合的关系,补充一下,我们经常接小米的盘。蒋文:我的感觉是这样的,我们首先跟这些像BAT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回想一下确实我们都有合作。那么小米在做投资层面,其实是希望跟所有的不管是传统的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还是VC还是PE,还是二级兄弟们,都希望能够合作。
我们在自己做投资的时候,甚至自己在做一些重点业务的时候,也会通过投资来表达我们想要跟大家做朋友的敬意。向这些巨头表达的是希望与大家共同发展、共同壮大这样的善意的信号。所以我觉得首先不管是跟传统的企业,还是跟互联网巨头,首先我觉得基本的气氛是合作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其实任何一个CVC在做自己投资的时候,我觉得跟大家合作的起点上,更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产业优势,形成自己独特的打法。形成自己独特的打法,就会能够找到蓝海。因为其实大家都是根据自己的优势,进行相关的投资和业务扩张。那么如果说你总跟别人发生强烈的冲突,说明你们在一个领域没有找到自己的优势真正在什么地方,所以形成自己的打法就特别重要。我们在想当时刚刚开始做生态链业务的时候,我们其实是想做手机周边的一些产品,所以我们先做的是耳机、充电宝,包括手环,是手机的周边。再往外扩一层,希望做家里面的东西,包括卧室、客厅、厨房的厨电等等。
我们在考虑业务扩张的时候,我们在想自己的模式是自己做,还是要跟我们的被投企业,或者用投资的方式来做,我们最后决定用投资的方式来做,而且我们只占小股,帮忙不添乱,通过这样的方式投资100多家公司,来改变中国的智能家居行业也好,或者来实现我们自己的产业理想也好,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做。所以我们做法是投资一批创业型企业,我们找到了在这个行业里面做了很多年的人,有优秀的产品制造能力、产品定义能力,我们把品牌贡献出来,把渠道也贡献出来,一起来做产品。那么这些东西都不是事先去设计好,而是碰到了一些困难,去实现的一个投资和业务发展的路径。
从竞合关系来讲,更重要的是每一家CVC要找到适合自己,发扬自己的产业优势的一套投资策略与投资思路,这样子就可以在竞争的时候能够有自己的优势,同时在合作的时候也能让大家觉得你是一个值得合作的合作伙伴。
孙浩:京东本身也是一个互联网企业,我们集团在投资的时候,其实和其他互联网巨头的合作也很多。但回到这个问题本身,巨头越来越多的进行投资布局,对所有的基金,我感觉是在几个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觉得一个是有巨头的存在,不管是对于其他CVC也好,还是普通的财务基金也好,当巨头资本很充裕的时候,它有流量、有很多的资源,你能不能在某些领域构建你自己的专业度壁垒?我们看到市场上出现越来越多细分领域的专门基金,包括像医疗领域,甚至医疗细分基金,包括像半导体,甚至半导体领域有些基金专门投射频,做的非常深。因为在专业度很高的领域,如果你有足够的专业度的话,实际上哪怕是BAT,也必须选择与你合作,而不是与你竞争,因为你可以更早的发现机会,更早的找到机会。我觉得巨头的存在,要求每一个基金在投资的具体细分方向上专业度比以前上一个数量级,否则如果都是泛泛看一看的话,你很难与BAT竞争。
第二个我觉得这种巨头的存在,对于所有的基金在投后管理和投后对项目的增值上或者赋能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BAT尽管很有资源,也很有钱,但是它投的项目非常多,它不可能每个项目都充分的赋能。如果我们可以很好的利用自身企业资源,赋能被投企业,让他看到这个基金带来的价值,你也就构建了独特的竞争力,也能够增加对被投企业的吸引力。总得来说,一方面我们要提升自己在核心方向上的专业度与分析能力,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掘自身的资源,提升我们赋能的能力。这两个能力能够保证我们在市场上很好的竞争。
李纳:跟几位嘉宾分享我这边也特别有感触,因为现在的竞争不是跟巨头之间的竞争,还有各个领域其他的竞争。但是我们有自己的产业优势,在细分方向上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或者蓝海机会,也是基于产业的优势或者触角。接下来我还有一个问题,刚才大家也提到了可能基于产业,大家会看到一些蓝海的机会,所以我还想就这个话题跟大家请教一下,比如说咱们的基金可能倾向的方向都各不一样,我觉得大家可以说一下,我们现在比较重点在看什么样方向或者未来什么样方向是蓝海,咱们对方向的投资逻辑、投资标准是什么?
刘效今:产业基金的优势,就是更早的或者更深的看到行业发展机会,行业领军企业经过几十年的耕耘,更能看到行业方方面面的变化趋势,广泛的专家人脉、对被投资企业的了解,是一般的投资机构达不到的。
我们投资方向,一是围绕技术的变迁,像云计算、大数据、AI,还有新一代信息产业,这也代表着中国IT技术发展热点。从我们的角度来讲,第一个要投的更早,机会有时候发现的很早,像云计算,2010年的时候我们就看到云计算的发展机会,集团开始布局云的发展,成立云计算事业部。到2015年云计算成为投资市场上热点,估值抬的很高,一直到科创板之后,才有云计算的公司上市,实现收益,中间需要10年的时间。第二,可以忍受投资更贵。我们的问题是总想投的太便宜,有的企业可以对产业投资单开一轮投资机会给我们,但是我们有时候跟企业按照净资产谈投资价格,企业会说这不是并购,是财务投资,应该有溢价。这种情况会丧失机会。我们要转变思维,站在VC的角度看投资价格,才能会抓住更多的投资机会。
杨俊:结合我们自己来看,远东集团布局了几个核心产业,以医疗为例,集团大概花了5年的时间控股了将近70多家医院,目前服务的人口上亿人。所以医疗方向是我们一个非常重视的行业,但是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机会到底在哪里?过去一年多的二级市场也逐步反映了这些红利,包括创新药、创新器械和耗材等等。这些红利除了所谓的老龄化之外,我想从国家的层面,也在通过不一样的手段支持。大家可能最近被集采得东西吓到了,觉得打压了创新,但是实际上不会,我们看到大部分集采得东西,要不是前边已经卖了很久,该赚的钱都赚了,同时一般还是上一代的产品,所以与其说是打压,不如说是鼓励企业加速创新。整体看,对创新药创新医疗技术等有巨大的红利、有巨大的市场。另外TO C方面,小米、京东都会补充一下。我们现在比较专注的是抓住中国极强的全球的制造链与供应链向下找到机会,包括ICT、电子制造,这是中国非常有实力的,在这样的细分下可能会出现出海的机会,我们也在做积极的布局。那么除此之外,伴随着国内一些大型的互联网企业,随着他们的生态圈的布局,可能也会出现一些机会,像我们也投了小米系出来的一些头部公司,包括绿米,素士等等。以前一家企业从零做到10亿的销量是非常非常困难,但是现在从零做到10亿销量也就几年时间,这对投资机构是一个巨大的红利期,也要敢于抓住机会。
蒋文:先讲互联网。那么互联网不管是业务,还是投资,一直围绕两个大的关键词,第一个是叫做流量,第二个是变现。你怎么把用户拉过来,怎么把用户的口袋里面把钱赚到?基本上是这两个大的关键词。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面,这个关键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什么变化呢?先说流量。我前两天跟一个投资人在讨论,在过去三四年里面,其实我们从所谓的 TOC投资变成TO B的投资,我们的流量从看得见的流量变成了我们看不见的流量。什么叫看得见的流量呢?看得见的流量就是你能够看到DAU在每天涨,也能看到我们投的点评,包括大家每天会用的头条,大家都在用,我们说这是消费互联网,这些东西它的增长、它的逻辑是大家都能看得到的。那么现在反而很多VC投的公司,或者我们投的公司,大家并不是那么了解,因为也没有前边的DAU,比方说最近特别火的跨境电商,一年干三五十亿,也并不会知道它,因为在大的流转环节里面重要的服务商、重要的关节。
所以总结一下,我们从过去三五年到最近的三五年,我们的投资可能会更关注到一些我们看不见流量的一些关键环节,那么就包括了在一个大的,在互联网和产业相结合,比方讲跟电商相结合,比方跟教育相结合,比方讲跟母婴相结合。那么它会产生一些在垂直领域里面的一些机会。另外一块在这些行业里面有重要关键点,一般在产业链上越往上价值会越大。所以我们也会更关注在这块的价值与机会。
另外一块是消费。消费或者我们自己说的生态链投资,就是产品导向,产品的一些投资。那么这个也是在过去的几年里面有一个很大的变化,那么我们现在更倾向于投资一些更加有生产制造能力的公司。那么整个消费产业链是这样的,在它触达消费者之前会有渠道、有经营商、电商,在它的上层有一个产品公司,这个产品公司是定义产品。中国的消费产品公司一般是比较复杂一点,上边有几十家或者几百家供应商,有一些供应商通过这些供应商,把产品相当于定义好,还会有生产环节。那么在过去5-10年里面,中国整个生产制造能力有巨大的飞跃,我们到浙江、珠三角、长三角来看,在这两个区域里面我们有大量的工厂,过去可能是一个产线,旁边都是工人,在过去三五年时间里面,我们实现了所谓的比较火的一个词是国产替代,有自动化产线会出现,效率有巨大的提升。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一个企业既有产品定义的能力,同时也有生产制造的能力,那么这一块其实会是一个加分项。
第二块我们投了一些很新的产品,比如说我们投了一个产品叫空气炸锅,就是中国人特别注重健康,空气炸锅是说你不用油,但是炸出来的效果跟油炸出来的效果一样。像这样新的产品可能更能够吸引到用户的关注,也会在数据层面我们能够有非常好的增长。所以我们在投资的时候也会特别去关注到新型的产品。我想讲的是我们会更关注有生产制造资源的公司,同时还有一些做一些创新力产品的公司,这都是我们在消费领域一些新的观察。
孙浩:我觉得其实我们会经常讨论红海与蓝海,但是我觉得如果静态谈红海或者静态谈蓝海的话,这个概念会有误导性,因为没有一件事情一直是红海,或者是一直是蓝海。当我们去看一个项目或者分析一个领域的时候很重要的是要理解生意本身最重要的商业元素是什么。同样一个生意,如果改变了几个重要商业元素中的一个,业务可能由红海变成了蓝海。这种转化如果投资者能够有意识的去分析的话,可能会看到很多种把红海变成蓝海的机会。李纳:我也想举一些58产业基金的例子,我们目前专注在两个方向就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当中我们投了一个项目叫做采贝,它是做大能源、大交通行业的企业职业教育培训。随着今年职教利好政策的推出,企业的补助增加,使得行业发展较快.采贝在大能源大交通领域各行业拓展维度加深,已占领头部地位,其中燃气行业渗透率达到了80%左右,因为这个领域大部分都是头部企业,基本上头部企业占领这个行业大部分市场份额。所以逐步随着政策的推进也好,还是业务发展也好,也变成了一个非常不错的方向,它也是基于现在在传统行业培训升级与改造,因为以前是老带新,现在是线上的培训,包括VR技术的植入。所以这个也是我们的方向,就是2B企业的培训,我们现在其实细分的一些行业也在做其他的布局。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在看新服务的行业当中,我们找到的点是所有服务应该标准化,所以我们也布局了一些线下服务连锁,基本上有几个特点:第一,科技化。会有自己的数据中台系统。第二,这样线下连锁企业,线上线下非常融合,特别是疫情加速了这个特点。第三,直营连锁化。所以在新服务行业有线下业态,主要看这三个标准。因为疫情过后发现了一个新的方向,我们最近在扫的一个赛道是心理服务赛道,我们发现心理服务赛道最近有一些不错的项目,把心理咨询服务变的标准化。
所以也是通过技术的一些手段,我相信各位嘉宾也分享了自己在各自赛道的一些细分的着重看的赛道,所以我觉得也希望各位创业者,基于投资的偏好,多多合作,帮助你们走的更远。这就是我们这个论坛分享的所有内容,谢谢!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原标题:《CVC投资进入深水区,新形势下如何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