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要分开研究,因其中有“市场失灵”

澎湃新闻记者 张慧
2020-12-04 12:48
来源:澎湃新闻

如何合力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除了造铁路,有专家建议,一定要实现相邻的“市域线”多点甚至多线换乘。

偏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如何提振?将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分开做研究,也许是个对策。

12月3日,由上海市政府参事室主办,江苏、浙江、安徽省政府参事室协办的“上海2020参事国是论坛暨长三角参事专题研讨会”举行,论坛主题为“立足大循环促进双循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12月3日,“上海2020参事国是论坛暨长三角参事专题研讨会”举行。主办方供图

研讨会上,来自沪苏浙皖一市三省的政府参事、专家学者等百余人,聚焦“长三角城市如何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战略优势、体现更大作为”开展探讨。

谋划长三角相邻市域多站点、多线换乘

“一市三省合力推进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用轨道来带动五个流的畅通,来推进长三角深度融合发展。”浙江省人民政府参事陈桂秋解释,“五个流”即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服务流,其中最核心的是人流和物流的畅通,二者都需要基础设施的支撑,这就需要交通先行。

轨道交通能够将长三角各区域中心城市串珠成链,使其发挥整体效应。陈桂秋表示,轨道打造可以助力长三角整体互联互通,构建世界级城市群;为长三角的港口以及空港,海空转港提供互联互通路径;为长三角内部城市群之间的商务通勤活动提供更好的服务。此外,上海、杭州、苏州、南京、合肥、宁波等区域中心城市之间的联系,可以通过轨道交通加强,构建长三角多心、多核网络型的城市生态结构。

如何推进建设轨道上的长三角?陈桂秋建议,提质区域干线铁路,加强长三角成员城市之间的干线铁路联系,加快形成高效网络型城市群。

他还强调,要推进相邻市域线多点握手换乘。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一市三省相邻区域城市轨道交通,特别是市域线互联互通在推进,比如上海嘉定到昆山花桥的连通。未来,相邻的市域线之间还会换乘、多线换乘。他特别提到,一定要实现多点甚至多线换乘,而不是单点连通,“这貌似是小事情,实际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事情。”

陈桂秋还提出,长三角共同谋划沿海货运铁路专线。他表示,这条货运铁路专线可以把有海岸线的一市两省沿海港口资源连通起来,形成内外贸、江海河、大中小港口统筹协同的“一带一路”航运体系。未来,机场群之间也要加强轨道的互联互通,实现高效快速连接,构建协同服务长三角的“多机场体系”。

政府参事、专家学者共同探讨“长三角城市如何在服务新发展格局中发挥战略优势、体现更大作为”。主办方供图

以四个国家科学中心支撑长三角发展

“经过两年,大家更加清楚,中国的短板、痛点在什么地方。”江苏省人民政府参事蒋伏心表示,从全国来看,长三角地区在科教资源、管理水平、人力资源方面占据优势,最有望解决上述难题。

蒋伏心提到,中国经济发展水平很高,制造业发展很快,技术创新也很快,但这基本上是一种偏市场的技术,而不是偏基础研究领域的创新。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他提出一个观点:科学创新和技术创新要分开做研究,拿出不同的对策。他提到,在基于市场的技术创新中,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市场需要,就跟着市场跑。而在科学创新领域当中,不能提企业为主体,市场为主导。

“原因很简单,在这个里面存在着市场失灵。”蒋伏心表示,在创新体系中应该有三个主体,除了企业和市场,必须把政府作为主体放进去,尤其是在基础创新方面,政府一定是主体,他称,这不是倒退,而是遵循世界的科学创新,在发达国家的基础创新领域中,政府高度参与。

落地到长三角,他建议,建立长三角科学联盟,在已有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基础上,建立南京和杭州国家科学中心,以四个科学中心支撑长三角创新高地发展。

    责任编辑:高文
    校对:丁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