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我、我……”孩子口吃怎么办?医生给出6条建议

2020-12-04 11:28
湖南

原创 冯金彩,Lynn 医学界儿科频道

了解7大危险迹象,早发现,早治疗!

你知道吗?

大约5%的孩子会经历口吃;

男性更容易发生口吃,其发生率的男女比为4:1;

在美国,有超过300万的口吃者;

口吃影响学习、生活和职业;

口吃者和未患口吃者一样聪明;

在口吃的治愈方面并没有过奇迹的发生;

近10年来口吃疾病现状愈发严重;

每个年龄层的口吃者都需要专业帮助;

包括美国下任总统拜登在内,很多名人都曾有过口吃……

口吃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言语流畅性障碍。有研究显示,如果得到正确的治疗和指导,约80%的儿童口吃状况能消失。但另一方面,口吃的自然恢复和长期性受基因的影响,而基因与环境因素存在交互作用。

因此,了解儿童慢性口吃的危险因素,对高危儿童进行早期干预和正确辅导,避免环境中的促发因素,对儿童口吃的防治有重要作用。

中国大约有1000万人口吃,

原因多种多样

口吃的发生率在各种文化中都十分相似,约1%左右。据估计,在中国大约有1000万人口吃。

有研究显示,3~6岁是口吃儿童的就诊高峰。这可能与孩子们即将进入幼儿园或上学有关,家长在这一时期更加关注孩子的语言状况。

为什么孩子会发生口吃?病因很多。

1.后天习得因素

有超过一半的孩子是通过模仿学来的“口吃”,其发病主要在10岁前。

此时孩子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如果身边正好有口吃的人,那么孩子出现口吃的概率就会增大,容易患上“假性口吃/发育性口吃”。此时通过恰当的干预,可以纠正孩子的口吃状况。但如果家长错误引导或矫枉过正,就可能变成“真性口吃”。

2.遗传因素

口吃者一级亲属口吃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群的3倍以上,而领养儿童口吃与亲生父母口吃密切相关。

3.发展不均衡

由于儿童正处于语言发展阶段,发音不够成熟,词汇不够丰富,因而容易出现言语不流畅。

4.神经生理学因素

①基因变异,影响了大脑对声带肌肉的控制能力。

口吃者普遍存在 GNPTAB、GNPTG和NAGPA三种基因上的变异,基因同时还与两种严重的新陈代谢疾病——粘脂质症 II 型和粘脂质III 型息息相关,它们会造成细胞内糖脂和脂肪体聚积,导致骨骼发育异常和严重学习障碍。

②生理疾病。

如儿童脑部感染、头部受伤及患百日咳、麻疹、流感、猩红热等传染病后也易引起口吃。

③两侧大脑半球协调功能失调。

正常人的双侧半球在言语的产生中须互相协作,口吃者缺乏这种大脑优势造成激活言语肌肉的双侧神经冲动的不合拍。

5.环境-情感压力

口吃的发生与高期望、快节奏的生活密切相关,童年期的惊吓、环境的刺激(如父母吵架)、压力等都容易导致口吃。

6.心理因素

孩子在紧张、焦虑、高兴、兴奋、愤怒等情况下都容易出现口吃,往往越紧张越容易口吃,越口吃越紧张,形成恶性循环。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因素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儿童易产生口吃的情况:

兴奋时;

急于表达时;

与他人抢话时;

与不喜欢自己的人说话时;

使用较难的词汇或使用尚不习惯的词句时;

在严厉的束缚下说话时;

在吃惊、害羞、恐惧、窘迫、失望等情绪下谈话时;

谈话的对方对说话的方式持有较高的标准、力求完美时。

了解危险迹象,

早期发现口吃!

口吃需要早期干预,那么作为家长、医生,我们如何早期发现孩子的口吃问题?

当孩子说话时,出现多次重复、拖长音、痉挛、音调和音量的升高、挣扎和紧张、害怕、逃避等状况,就要警惕了!

此外,这些危险因素也不容忽视:

本身有口吃家族史:生活在有口吃史家庭中的孩子口吃不易康复;

口吃开始年龄晚:三岁半以后才开始口吃的孩子康复率较低;

持续时间:持续12个月以上的口吃症状,康复率较低;

性别:男孩的康复率比女孩低;

其他言语和语言问题。

表1:口吃危险因素

从病因上看,口吃分为发育性口吃、神经性口吃和心理性口吃。

其中,发育性口吃是指开始于儿童期,并且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发展而成的口吃。

一般来讲,儿童在2~4岁时,由于言语功能发育不成熟,掌握词汇量有限,不能流利连接语音和词语,经常表现说话重复或拖长一个字音或短语中的一个词,出现发育性口吃;以3岁左右的孩子最多。

神经性口吃,通常表现为短暂、以一个特定的神经损害或损伤引起或导致的结果。比如在唐氏综合症、妥瑞氏综合征、韵律障碍、ADHD、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中,常出现神经性口吃与上述疾病的双重诊断。

表2:神经性口吃与发育性口吃对比

从症状上,口吃还可分为A群、B群、C群、D群、E群等。同时,也有一些伴随症状需要关注。

构音呼吸系统伴随紧张运动:喘气、伸舌、弹舌、嘴歪、张嘴、下颌开、合;

面部表现:眨眼、闭眼睛、张大眼睛、翕张着鼻孔、颜面鼓起来;

头、颈运动:脖子向前后、侧面等乱动;

躯干运动:前屈、后仰、坐不稳、四肢僵硬;

四肢运动:手舞足蹈、用手拍脸或身体用脚踢地、握拳、四肢僵硬。

临床中,对于口吃的评估细致而严谨,既需要详细的评估问卷,也需要治疗专家与家长面谈了解孩子的一系列状况。实际评估过程中,也可能对孩子与家长、治疗专家或其他人对话进行录像,或是需要家长提前准备好孩子在家里的说话录音或录像。

经过评估,会对孩子的口吃情况进行分级:

1、轻度口吃:2分钟1~5次

2、中度口吃:2分钟6~10次

3、重度口吃:2分钟内≥10次以上或无法说话

当然,诊断为口吃后,也并非都会持续到成年,甚至相伴一生。约三分之一儿童能够治愈,三分之二症状得到改善。但当口吃完全形成后,治疗将变得困难,预后效果不理想。

那么,早发现之后,如何早干预呢?

给家长的建议:

帮助孩子的6种方法!

1.用心倾听

步骤一:了解你是如何听孩子说话并作出反应的

你关心什么样的话题?

你是否等他说完之后再说?

在他说话时你是否催促他?

你实际上听到多少他饶舌的内容?

他说话多吗?他都跟你说什么了?

他打断你时你作何反应?

当你听他说话时你是否经常看着他?

步骤二:开始改变你听孩子说话及作出反应的方式

步骤三:尝试理解孩子说话时的情感

他是否以一种哀诉的语气与你和其他人说话?

他与某些家庭成员说话时是否感到害怕?

当他希望得到关注、喊爸爸/妈妈时,你是否经常听到他的音调升高?

他是否与某些人说话时重复较多,而在另一些人面前则重复较少?

当他对玩偶、玩具或者想象中的玩伴说话时,语气是否专横、霸道,与平时说话不一样?

他是否经常因为害怕而谈论某些话题或问某些问题?

步骤四:判断需要立即用心倾听的情景

2.与你的孩子做朋友,不要向他发号施令

谈论对你家孩子重要的事情

使谈话充满乐趣

给孩子读或讲故事

帮助孩子用言语来表达情感

不要命令孩子说话

3.言传身教很重要

在言语习惯上,家长一定要好好说话、做好榜样。

4.注意肢体语言

寻找语言以外的表达感情的方式

分析你的孩子是如何使用自己的声音的

留出充分的亲子时间

5.使孩子的日常生活变得更加简单轻松

让孩子吃饭更加轻松

将孩子的睡前活动模式化

改善其大小便训练

减轻孩子的压力

关注孩子的整体发展

考虑其他会影响孩子说话的因素

不要经常打断孩子说话

6.管理孩子的行为

对孩子行为的期望要适当,不要施加过大压力

可以否定孩子的某些行为,但不要否定孩子本人

训练孩子遵守纪律

控制孩子的兴奋度

监督他的兄弟姐妹

此外,还有一些与孩子们聊天的小技巧,你都会用吗?

■ Little Tips:和孩子聊天的7个小窍门

降低速度

全神贯注聆听

问问题

轮流说话

建立信心

特定时机

正常规则

■ Little Tips:6个与口吃者交流的技巧

不安慰

关注内容而非方式

认真倾听

忍着不帮助

接电话时耐心等待

从容不迫地说话

■ Little Tips:给予老师的8个建议

不安慰

不抱怨

Take turn

一视同仁

从容不迫

关注内容而非方式

尊重需求

平常化

本文整理自“医学界医生站”在线视频课程《儿童口吃的诊疗》,由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冯金彩副教授精彩讲授,欲知完整版课程内容,请登录医生站APP观看。

已下载“医学界医生站”的站友,可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课程:

专家简介

冯金彩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副主任

国家心理治疗师

中国妇幼保健协会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北京康复医学会言语听力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学会儿科学分会会员

上海市女医师协会委员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访问学者

美国克瑞顿大学访问学者

进修于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科院心理所、北京大学、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和中山三院

本文首发:医学界儿科频道

主讲老师:冯金彩副教授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副主任

本文整理:Lynn

原标题:《孩子口吃怎么办?医生给出6条建议》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