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盐大画幅:适合现场体验的“交响乐”——薛华克访谈

2020-11-25 11:49
山东

网络时代一切技术都在不断更新,但仍然有些人在坚守着传统,除了情怀之外,他们认为,还有很多东西是现代技术目前仍提供不了的。虽然薛华克老师玩遍了最古老到最先进的摄影器材,但他仍然选择用大画幅银盐摄影作品来做展览,对于这种选择,他有自己的一些独特看法。最近,凡是摄影对薛华克老师做了访谈。

薛华克

原中国美术学院摄影系主任、英国皇家摄影学会终身高级会士。

自1984年起从事专业摄影,主要著作有:影集《藏人I》《藏人II》《天葬》《琼海》;教材及著作《出色的旅游摄影》《照片拍摄技巧》《户外摄影》《数码摄影圣经》《旅游风光摄影》《光与影的奥秘》《瞬间艺术》《摄影教程》《杭州老街漫步》《南浔》《曾经的优雅与辉煌》《人文晋城》等。

凡是:薛老师您好,听说您近期将举办大画幅银盐作品展,大家都非常关注,您是否能给我们大概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

薛:好的,这个展览将于12月6日起在良渚文化艺术中心大屋顶美术馆举行。到时候欢迎各位朋友前往观看。那开始咱们的访谈,我简单说一下大画幅摄影,有什么问题你随时提出。

我们通常所说的所谓大画幅相机,是指银盐底片在4x5英寸以上,基本上用单张页片拍摄的相机。这次展览,大多是用8x10底片拍的。

我们知道,近几年来国内用大画幅相机拍照的人还不少,大画幅摄影组织也同样不少。但是,我注意到一个现象,这其中自己会用银盐相纸放大作品的人不太多,少数有能力自己做暗房的人,几乎没有接触过24英寸以上的照片放大工作。

我自己是1993年开始用8x10相机的,也是那个时间,我放大过160x120公分的照片。所以从技术控制上来说,这次将展览的相片放大到一米以上,对我来说是没有难度的。

但我想,这个不是我们今天要谈的重点,对吗?

《雕塑系列》

凡是:对,我们更想知道的首先是,您为什么会全部选大画幅拍摄的影像做展呢?

薛:其实我从影几十年,作品的数量也算不少了,但大型的展览,除2006年中国美术馆《高原人》个展之外,也就应该是这个展了。

这次的展览从内容来看,主要分成三部份,一是西藏高原牧区人像;二是中国经典的国宝级的古代佛像;三是一些风光和古村落,小品之类。

我做展的原意,一是想将自己在摄影创作和摄影理论思考中的一个重要的命题,即摄影艺术的内容与表现形式的关系,给自己一个清晰的结论。这个命题我自己思考和探索的时间很长久了。但一旦想清楚以后,表达却变得如此明快。

摄影可以说是典型的平面视觉艺术形式之一。要说传播效率当然非网络莫属了。可是事至今日,它的终极表现和收臧形式,仍然为纸上作品。如果我们拍摄大画幅的目的是为了展览,那么我认为,只有将8X10的底片放大到一米或一米二十左右,是合适影像内容的,或者说是很高级的表现形式。

也有人说,好的作品是不需要放这么大的。换句话说,放这么大是个错误的选项。如果这话是当我面说的,我一定对他淡淡一笑,“请你亲眼去看一下这个展览,我们再谈好吗?”

比如我的那张《申扎阿妈的肖像》,曾经在我的影集《人在高处》中收入,也是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现在这是12寸,也就是30公分大小,是不错的品质。可是前几天我在观尘摄影工作室修原作花点时,面对120公分的银盐相纸原作时,我的心理感受太不同了。我所要表达的影像中的内涵,是真心到位的,非这样的形式莫属了!

《申扎阿妈的肖像》

凡是:是啊,我们过去从来没有这样欣赏摄影作品的经历,所以是理解这样的质疑的。

薛:我们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如果你是个音乐爱好者,要想在家里有一套发烧音响,入门时你所有的资深音响朋友几乎都会推荐你买书架式音箱。一开始你会觉得挺好的,可如果有一天你去专业的音乐厅或剧院,现场聆听了交响乐或欣赏了歌剧的音乐(其实也是交响乐)后,那么你就明白了,再好的书架音箱都是无法用来听交响乐的,最后的选择肯定是走向落地箱了。

艺术的欣赏从来都有品味和标准的问题,就像手机大普及的今天,某些号称搞音乐的人,成天在微信上向人推荐某某世界名曲,难道我们的手机真的已高级到了可以欣赏音乐的地步了吗?对于普通音乐爱好者来说,手机当然基本能够满足需求,但是对于追求极致体验的人来说,这种体验太差了。

《藏区人物系列》

凡是:那是不是说,在展览现场观看您的作品,就如同在音乐厅现场听交响乐?

薛:是的!我认为这是一个真正的摄影原作展,而且是一个好看的展览。关于大画幅摄影的魅力,只有在看过原作展之后,我们才能讨论。

凡是:薛老师,这类的展览,在我们中国的摄影史上好象没有过,对吗?

薛:这个我想,一些结论性的话,我应该很负责任地说才可以。

应该说,用大画幅相机拍摄的人,过去有,现在也不少。但是能选取40幅精品,全部由作者本人在暗房,独自完成后期放大制作至一米以上,并做个展的人,据我所知此前是没有过的。

但我还是想强调,对于观众来说,其实不必在乎去看一个从来没有类以形式的展览。而是这个展览的作品内容,用这样的艺术形式来表达,是否出色才是重要的。

凡是: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所有作品都是黑白的?是彩色大画幅作品制作上有问题,还是什么....?

薛:噢,你提的这个问题,我觉得我就简单回答一下吧。其实在我的创作中,从来没有排斥过彩色这种形式。就后期来说也是,90年代亲手放大过的彩色照片,单张尺寸就有过127x280公分的了。所以在技术上的难度于我来说,是没什么的。我的《人在高处》影集,就有黑白和彩色各一册。但是就艺术表现的终极形式来说,摄影是黑白,而不是彩色。这个问题找们今天就不展开讨论了吧。如果再多讲一句的话,我现如今是越来越痴迷于黑白影像了,彩色胶片好多在冰箱前里已放了多年。我平时用数码相机拍照时,就算是用手机也会在前期就调成黑白模式,前不久又买一台徕卡的M系列数码相机,只能拍摄黑白文件的M10M,真是打算“一条道走到黑了”!

凡是:薛老师,既然您提到数码,是否可以浅谈一下您对于胶片和数码摄影之间的区别,另外是否可以分享一下您多年来坚持胶片摄影的理由?

薛:这个话题,我想最好下次有机会我们专门来聊一下吧,今天先不谈了吧。

只是我想对于那些拍了大画幅底片后,一直是扫描后用打印输出的朋友说,你看完这个展,你就知道两种不同的后期制作方法所产生的影像之间的视觉差别会有多大了!

凡是:好,薛老师,我想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你是怎样看待摄影作品的收藏价值的?

薛:好的。我认为这件事还是要从作品、作者,和市场两方面来谈。

首先,作品的价值,取决于内容。比如说不可重复性,拍摄时的技术品质,后期制作的水准等。还有非常重要的是作品限量的多少。在法国,著名摄影师出售的限量作品一般在10幅。而国内的作者通常都限在30左右,这还是算少的了。我这次的作品,限量在5幅,即1/5~5/5。作者的专业知名度及人格魅力,也是构成作品收藏价值的成因。

另外,市场的形成,首先取决于该地的经济文化艺术水平,还跟当地对摄影的了解和热爱有关系。比如法国,是摄影的发源地,在巴黎赛纳河畔,五六区最好的地段有好几家摄影商业画廊,每年一度的“Paris Photo”商业大展是在大皇宫举办的,世界顶级的摄影画廊才有资格参展,进去转一圈最快要差不多三个小时。很可惜这样的盛会中国画廊鲜少进入。而高达70欧元(相当人民币550元)的门票,竟要排队购买。

凡是:好的,薛老师,我们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吧,在此,先预祝您的大画幅影展成功!

薛:谢谢!

END

原标题:《银盐大画幅:适合现场体验的“交响乐”——薛华克访谈》

阅读原文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s://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