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范石三:长城尽头的土地与民族性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季成
2020-11-18 10:21
来源:澎湃新闻

【编者按】

作家张承志曾说:“地理想象的贫乏可能导致思想理解的不足。” 中国西部往往带着一种神秘感,地域上与生活方式的差异性一直吸引着摄影师前去深入拍摄,2020年10月末于上海莫干山路M50创意园中,几位志同道合摄影师用他们的摄影作品与观众分享了他们与西部的故事。

范石三生于四川省,从2010年代开始摄影,作品曾入选Photography Now,获得中国当代新锐摄影奖,英国FORMAT摄影节摄影奖。参展:2015年 长江国际影像双年展;2015年 Format摄影节;2014年 The Temporary,华人艺术中心,曼切斯特,英国;2013年 Top 20 中国当代新锐摄影展,杭州,中国;2012年 影子的一课,香格纳画廊,上海,中国;2012年 三影堂摄影展,北京,中国;2010年 Tora Tora Tora, 草场地摄影节,北京,中国

摄影师范石三对《长城的尽头》项目自述:

“2013年春夏,我沿着长城骑自行车旅行了三个月,从长城西端玉门关开始,抵达辽宁丹东的长城东端。开始的时候并不知道最后照片会呈现出什么样子,只是认为沿着这个古老的城墙脚不离地的去体验这个国家是最有意思的线路。之前我对长城的了解仅限于几处景点,对这片国土的印象也只有生活过的几个城市,几千公里是一条长路,没有人可以代替自己走一次长城,去完成横跨这片国土的游荡。

《长城的尽头》视频截图,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读史者应知长城其实是一条血线,埋骨其间无代或绝。它是一个实体,也同时是一个表象,在这个围城里,意义得以产生和循环。如果没有它,我们不能建立和维持我们称为一个文化的共同的世界。长城在山西以东为石筑,在陕西以西为土筑,新筑与培修在几千年里不知耗去多少人力,牺牲多少民命,千余年来魂绕边塞者何止百万。在这片国土上一个皇帝又一个皇帝登场,一个朝代又一个朝代交替。城墙无语闻者有声,与其誉尧而非桀,不如两忘而化其道,一直走到长城的尽头。

《长城的尽头》视频截图,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长城的尽头》视频截图,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长城的尽头》视频截图,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日出而行,日落而息,每一天几十公里的旅行,说快也快,说慢也慢。沿着这道城墙穿过中国的一个个城市、小镇和村庄,从甘肃的戈壁,宁夏的沙漠,陕西的黄土高坡,山西的黄河峡谷,河北的崇山峻岭,再到黄海之滨。我希望当人们看到呈现在这里的照片时,不会把它看作对这个遗址的热情洋溢的写实,也不会把它看作对这片国土的广阔荒原的猎奇,而是把图像一一剔除,沿着这段旅程去接近抵达它所表征的意义:土地和民族性的本身。”(自述完)

长城的尽头,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长城的尽头,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长城的尽头,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长城的尽头,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长城的尽头》多为风景照,但其中图像中人物总是渺小的,只占到画面的一个小点,是因范石三并不是以一种介入的姿态去拍摄,而是一种冷静的记录。除此之外,他还拍摄了许多长城沿线上的标语与党政机关布置的标语,他曾在访谈中回答过“我很喜欢拍这些标语,我觉得他们和长城是同类的东西,长城沿线的标语和长城是一体的。个人弱小的地方,公共体系的控制力自然就显得大了,不过怎么比较的出?我不是在体系以内不知道,感觉它可能像以个庞大的动物,有很多个触角,每个村子都有一个触角,每个触角都有一个脑。”

《长城的尽头》视频截图,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长城的尽头》视频截图,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长城的尽头》视频截图,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在分享会上范石三更多的是讲述这段旅程背后的故事,前期他花了1年的时间做准备,一共有25公斤行李。拍摄上携带了200卷120胶卷与玛米亚645相机,与自行车上的GPS,码表,后视镜,剪下来的省份地图等,旅途中他一半时间住在帐篷,一半时间住在仅10元到20元的旅馆中。中途经历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刚开始一个月的时候范石三不小心摔了一跤将GPS的天线弄断了,于是他在酒泉停下自己使用电焊把天线焊起来的故事。刚开始住在帐篷也十分不习惯,野地里一点点声音都觉得像动物靠近的声音,到后来慢慢习惯,对他而言,骑行拍摄的过程反而是比最后成片更重要的,这也是分享的意义。

《长城的尽头》视频截图,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长城的尽头》视频截图,由摄影师本人提供

最后,回到项目的标题,什么是长城的尽头呢?范石三说到:“这条城墙西起甘肃戈壁,东抵黄海,从玉门关开始沿着河西走廊跨过大漠和黄土高坡,崇山峻岭,直到辽宁丹东为止,大体勾勒出了中国历史上不断变化的轮廓。如今这片土地像是被几千年的文明吸干了养料,加剧的干旱,流失的耕地,空巢的村落,随便停在哪里都能拍摄到一个在中国迈向城市化的过程中被丢弃的乡土样本。我想像前人一样沿着这道城墙穿过整个国家,记录这片广褒的土地,因为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沿着这道城墙穿过中国的一个个城市、小镇和村庄去体验这片国土,一直走到长城的尽头。”

    责任编辑:许海峰
    校对:栾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