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邬达克家“做客”,看立体照片,3D视频,阅读建筑遗产

澎湃新闻 12-28 10:29
在上海番禺路129号的邬达克纪念馆,一场“邬达克建筑3D影像展”带人们多维度地发掘历史,以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阅读城市建筑。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每年12月,上海番禺路129号——邬达克纪念馆会变得比往常更热闹,邬达克的粉丝、历史爱好者们会迎来一年一度的“上海邬达克建筑遗产文化月”(以下简称“文化月”)活动。

邬达克旧居外景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邬达克纪念馆提供

自2015年以来,每届“文化月”都以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形式让公众走进邬达克,了解他的建筑和上海城市发展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当展示过史料、学术研究成果、艺术品后,2019年,主办方别出心裁地打造了一场“邬达克建筑3D影像展”,邀请立体摄影和摄像的行家们,用自己的作品来展现邬达克的代表作,带观众多维度地发掘历史,以全新的视角和方法来阅读城市建筑。

纪念馆是石板瓦双坡屋顶、哥特式的三连列窗、圆拱形大门,属典型的英国乡村都铎风格,它诞生于1930年,由邬达克自己设计,也是他在上海居住时间最久的一个家,当时的门牌号是“哥伦比亚路57号”。

旧居南立面旧影和邬达克手绘的南立面草图 《邬达克的家》图书资料 

其实邬达克原本计划住在马路对面的,就是如今的网红打卡地——孙科别墅。1929年,邬达克在哥伦比亚22号拟定了一座面积约1000平方米、西班牙风格的住宅,但由于同期进行的慕尔堂(今沐恩堂)遇到了资金困难,时任国立交通大学校长的孙科解囊相助,邬达克为表感谢。就把房子低价转给了他,自己在57号又造了一栋,他与家人在这里度过了8年的美好时光。

如今南门入口

如今纪念馆的入口,就是从前客人来访时走的西南门廊,进门就能看到由匈牙利捐赠的邬达克铜像,穿过门廊所见的敞亮空间,就是当年的起居室,现作为陈列室使用,墙面正中,摆放有精致的壁炉,顶部的木梁、牛腿等,都是保留下的原件。

旧居陈列室

中间的玻璃柜展示着不同国家出版的关于邬达克的书籍和珍贵资料,其中有一张贝聿铭给邬达克女儿的信笺,上头有一句天才后辈献给传奇前辈的著名敬语,“邬达克的建筑过去是,现在是,并将永远是上海城市轮廓的一抹亮色”,信上还有贝式亲笔签名。

贝聿铭给邬达克女儿的信笺 朱喆 摄

陈列室的隔壁是一间会议室,平日并不对外开放,采访当日,记者有幸得见。

旧居会议室

“这是以前的餐厅,柜子包括上面的金属饰件都是依照历史照片复制的,餐椅是从翻修老家具的地方淘的古董……”邬达克文化发展中心主任、邬达克纪念馆馆长刘素华如数家珍地讲了起来。她和这里已经结缘太久太深,从最初只是从企业发展需求角度来找房子,到如今把纪念堂搞得有声有色,十余年里,她见证了这里从一片废墟到一座文化地标的变身。

东立面修复前 《邬达克的家》图书资料

旧居修缮前内景

回首过往,刘素华觉得是上海市民的鼓励支撑着她面对一道道难关,她说:“从2011年修缮开始,3年里非但没有收到一例市民投诉,还遇到了很多热心市民的关心和探访。2013年纪念馆一楼开放,我们看到市民一手拎着刚买的菜,一手拿着资料,在屋子里相互交流,还有人做了大量的考证。他们是老房子的知音,是城市文物及历史保护的中坚力量。”

第三届文化月活动现场照片

每一年的“文化月”都能看到一大批热心市民的身影,他们看展览,听讲座,拍照片,写征文,提建议,有的还直接参与了展览筹备之中,比如今年3D影像展作者代表——两位“60后”立体摄影师李柳柏和井尉平。

毕业于交通大学的李柳柏从1980年代开始就醉心于立体摄影,擅长研究技术和发明创造的他,不仅为此次展览带来了精美的照片,还梳理了立体摄影简史。在纪念馆二楼北侧展厅里,可以看到他珍藏的120年前的立体观屏镜和古董立体摄像机。

李柳柏带来的古董立体摄影器材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摄

他告诉记者,邬达克在上海生活的那个年代,拍立体照片就当时的世界潮流,西方贵族,富贾之家的消遣娱乐方式,因此,以立体摄影的方式来看邬达克的建筑,可谓回到历史的现场。

观众观展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摄

他曾就读于上海市第三中学(今市三女中),这座哥特式美国学院派风格作品就是邬达克设计的中西女塾,李柳柏站在母校的立体照片前面,笑得非常自豪。

李柳柏向记者介绍自己母校和邬达克的渊源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摄

本次展览里最不能错过的是二楼中展厅里邬达克3D视频,作者井尉平向记者讲述了精彩的拍摄花絮。虽说已有多年立体视频拍摄经验,但这次拍摄仍是挑战,他不仅要在各建筑前蹲点,等待合适的光线,还要想办法用单机航拍拍出立体视频所需的两层画面的效果,他和李柳柏一起研究技术,自创拍摄工具,做实验。

为拍摄立体视频所需的双画面效果,井尉平发明双手机同步拍摄法 井尉平 摄

作为老房子爱好者,此次拍摄也让他到绿房子这类平时看不到的宝贝里探个究竟,这让他非常兴奋。当然更激动的是,他看到观众戴着3D眼镜认真地欣赏作品,结束时听到大家热烈的掌声,他感言,这两年里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观众戴着3D眼镜看邬达克3D视频

除了视频里记录下的一些珍贵内景,观众此次还能在二楼东展厅里,借助红色的手机立体观屏器,看到邬达克设计的爱神花园、刘吉生住宅、孙科住宅等建筑空间和细节高清彩色图。

观众从手机立体观屏器看图

从手机立体观屏器一侧看到的孙科住宅内景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摄

展厅内还有两台高清2K专业立体观屏器,看到不同角度拍摄出的国际饭店、大光明电影院、武康大楼等邬达克招牌作品的高清立体图像,视觉效果着实能令人眼前一惊。正如上海老科协三维成像研究会会长张德彦在本届“文化月”开幕式上所言,“今天我们用立体摄影来拍摄邬达克大师的建筑经典,是为了向人们展示更完整更具体更充实的细节,洞察大师不同凡响的建筑思维空间”。

从高清2k专业立体观屏器里看到的国际饭店及大光明电影院外景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摄

刘馆长在采访中透露,今年“文化月”的另一重磅活动是29日下午在上海图书馆举办的“向史而新——历史文化资源的当代价值”主题论坛,各领域专家将就城市历史建筑的更新发展,以及城市文化的对外交流等话题进行精彩论述。

从纪念馆的北门出来,记者看到了“番禺路129号”的绿色门牌,门廊一边有只可爱的小猫,安静地守在那里。

守在纪念馆北门的小猫 澎湃新闻记者 朱喆 摄

那一秒,脑海里闪过一幕,是邬达克的一张肖像照,他抱着一只猫,笑得很轻松。

邬达克照片 网络资料图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