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社会︱“女性化”的幼师行业?男教师的矛盾与挑战

澎湃新闻 07-07 11:10
一方面,为了幼儿(尤其是男孩子)的性别社会化,男幼儿教师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另一方面,社会对于从事幼儿教育的男性的性别身份认同和个人道德品质,又有一定的质疑。

在幼儿教育和养育(以下简称幼教)行业,从业者性别不平衡已然成为一种全球现象。现有研究表明,多数欧洲国家幼教行业中的男性从业者其比例大致徘徊在1-3%左右。美国学前班和幼儿园的员工中有3.2%为男性,新西兰男性幼师的比例最近才增加到2.2%。

自2010年以来,中国将幼教行业的发展列为国家重点推进的事业,并呼吁更多的男性加入到幼教行业。但据国家教育部2017年统计,中国全职幼师中女性教师近238万人,而男教师数量不到5.4万,比重仅为2.21%。

男老师被安排负责看顾男孩们的冒险游戏。 本文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值得注意的是,当代许多中国人开始忧虑男孩变得越来越“女性化”,缺乏社会所期望的传统男性特征,如勇敢、负责和热爱运动。中国社会普遍认为,男性教师的存在对幼儿发育这一关键时期,以及“重建”中国男孩的男性气质至关重要。

虽然到目前为止尚未启动针对男性教师的国家计划,但在加强“男子气概”的背景下,一些地区的政策反映出不断增加男性幼儿教师的号召。例如,江苏和福建两省均曾提出免费培养男幼师的计划。也有政策反对者认为,男性从事幼教行业而享受“特权”对女性而言是不公平的。

中国幼师如何看待男性参与幼教?男幼师在多大程度上挑战了中国传统的性别话语?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与16名来自北京、天津和太原的幼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

进入幼师领域的中国男性

在被问及为何选择幼教工作时,受访者提供了各种理由,例如工作的合适性、自身的好奇心,以及在公立幼儿园工作所带来的长期稳定性。几乎所有受访者都提到了两个因由,一个是自身对幼儿教育的热爱,另一个则是大学主修幼教专业。

这表明,男女幼师都非常重视工作本身的情感意义,以及通过职业培训所获得的职业认同感。特别是,八位受访男幼师中有三位认为自己的性别是获得幼教工作的优势,这构成了他们选择幼教为职业的强大动力。

尽管数据还不够详尽,但受访者的回答表明,最近中国男性越来越倾向于从事幼教工作。这一趋势归因于当代中国就业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以及新社会逐步意识到男性参与幼儿教育的价值。

踏上幼师的职业道路后,男女教师对职业前景的分歧并不明显。大部分教师都愿意继续在幼教领域工作,并表示他们有志担任管理或研究岗位,例如担任幼师培训师或园长、主任等。

唯一表示打算离开这个行业的男幼师,做了一个措辞相当强烈的声明:“我永远不会再当幼儿园老师了!当小学或中学老师都比这容易!”他的话反映出,幼教从业者繁复的工作量以及和同龄人相比的低工资水平,时常令那些准备参与到这一行业中的男性望而却步。

男女幼师都提到了幼教的相关知识,如体育、歌唱、乐器演奏、绘画和舞蹈等技能,但八名男性中有五名表示他们具有性别优势,包括成为男孩学习的男性榜样和男教师在幼儿父母中间更受欢迎。

相比之下,八位女教师中有六人认为她们的善良和耐心是一个优势,只有一位男教师描述自己像女教师一样善良和耐心。当受访者描述各自的个人品质时,这种性别认知更强烈。

一位男幼师表示:“女老师细心、有耐心、温柔。但是即使是好脾气的男老师,有时候在和小朋友的交往中也会忍不住发脾气。男人天生就是爱玩的,因为我的理想就是当一个孩子王,和小朋友们一起玩。通过游戏,我可以加强我和小朋友们的关系,让他们快乐的成长。”

而女幼师对男同事的看法通常是:“男老师更加有激情,更能够控制活动,在组织每日常规是更有玩性,更能够调动孩子们的兴趣。而女老师更加有耐心,更加细心。”

北京的一位女幼师承认这些性格上的差异,所以她觉得和男教师一起工作更容易,因为女性往往比较敏感。太原市的一位男幼师则表示,他是自己工作场所中唯一的男性,总觉得和女同事之间有距离,这让他感到不自在和孤独。

在中国,几乎没有迹象表明,男幼师会挑战传统的男女性别特征。在笔者的研究中,男女教师都在加强性别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下的幼教分工

男女幼师所持的性别成见也影响了男性在幼师行业的工作职责。一位工作于早教中心的男幼师介绍道,“我们通常都是两个女老师,或者一个女老师和一个男老师一起工作。因为一些年龄较小的幼儿可能在上课期间需要哺乳,为了方便必须得有一个女老师在场。”

男教师一般会积极承担帮助女教师的体力工作。但多位教师表示,有些任务是男教师无法胜任的,尤其是在照顾0-2岁之间的孩子时。

天津市一所公立幼儿园的主任解释道:“他们(男教师)更适合带年纪比较大的幼儿(4-6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科研,发挥他们在双语教学、体育教学、或者艺术方面的性别优势。这些领域更需要男教师的创造力,更能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动力。但是在照顾年龄更小的幼儿方面,男教师就要弱很多,缺乏一定的经验。幼儿园需要男教师用他们的男性特质,来教会孩子们努力、坚韧的品德,教会男孩子怎样去做一个男人。男人和女人天生是不同的,在幼儿园的工作上需要发挥男女各自的优势来促进幼儿的成长。”

显然,幼师的分工上存在性别分层,但矛盾的是,受访幼师都强调男女教师承担的工作责任是相同的。虽然笔者调查中的男幼师主要照管三岁以上的儿童,但是所有幼师都要负责教育和保育任务,包括带孩子上厕所。

来自天津的张圆老师,既能为女生们梳小辫,又常常带着男生们玩冒险性的体育活动。

这一悖论表明,男女幼师之间所谓的性别差异偶尔会被幼教工作的专业性质所取代;另一方面,幼教工作中的性别建构似乎更多地反映在教育安排中,而非任务执行时。幼教行业的专业化以及教育与保育之间的区别反映出,幼教在中国是一种被性别化的职业。

笔者还注意到,即使男教师和女教师都被分配了教学责任,所有受访者都同意男女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存在差异——男性教师采用了更灵活、开放的方式,而女性教师则采用了更为保守和严格的方法。

一位女教师说:“男老师自己就是孩子,所以会和孩子们玩得更多。”这一观点也在两位男教师身上得到印证,其中一位声称,“大部分女老师都把自己看作是教学的实施者,而男老师更倾向于把自己当成孩子们的同伴。”另一位也表示:“我对待孩子们是平等的,而不是把我自己当成老师。对于孩子们来说,我是和他们一起玩游戏的大哥哥。”

还有一名女教师通过提及人体的性别特征来强化男女教师之间的差异:“有一些体力活动女老师是做不了的,比如把孩子们举起来。女老师和孩子们更加亲昵,但是比较少做大的运动。”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男女幼师都认识到中国社会男女性别差异的社会建构,更具体地说,是社会对男女幼师在预期上的差异。这些性别差异影响了幼师对自身的性别定位,同时引导了男女幼师如何理解男性对幼教行业的独特贡献。

让男孩从小有“男子气概”“责任感”这类评论符合中国社会对男性幼师的普遍期望,并证实了个人和微观层面对男性气质的追崇。除了那位已经辞去幼教工作的男教师外,其他男幼师表示他们会建议其他人从事幼教工作。他们还认为将来会有更多的男性在幼教领域工作。

绝大多数受访的女幼师也都表示支持男性加入幼教事业。但当被问及是否会推荐其他男性做幼教工作时,女幼师都持保留态度,认为这份工作并不适合所有男性,只适合那些爱孩子的人。

在这样的表述中,女幼师对普遍存在的性别观点提出了挑战——普遍观点认为,所有男性都会展现出传统文化中描绘的“男子气概”。

“我觉得他们这样看我们”

在研究中,笔者要求受访幼师反思了孩子、孩子家长及社会对他们的看法。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幼儿会根据教师性别而选择不同的方式与之对待。有幼师表示,教师的性别在三岁以下儿童的眼中并不明显,而年龄较大的儿童可能开始认识到性别差异。还有个别女幼师完全否认了儿童因教师性别不同而对其区别对待的可能性。

对于那些认识到差异的幼师,有些解释说,男教师之所以更受孩子欢迎,仅仅是因为他们的性别以及他们在幼教机构中属于“少数群体”。

也有幼师将这些差异归因于他们的教学风格。“在体育活动中,孩子们喜欢在男教师的鼓励下去冒险,但是女教师就会出于安全考虑对孩子们有所限制。”一位女幼师的解释是,“一些比较淘气的孩子思维更加开阔,想问题更快。他们经常挑战老师的耐心。相对应地,女老师就需要哄他们或者责骂他们。而男老师只需要一个眼神或动作,就会让孩子们知道男老师不是好欺负的。”

尽管大多数幼师认为儿童会因为性别而对他们区别对待,但从幼师的回答来看,性别并不是影响幼师专业主体性建构的唯一因素。考虑到中国父母对子女的早期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他们对男女幼师强烈而“性别化”的期望也可能影响幼师专业主体性的建构。

在研究中,几乎所有幼师都同意家长对男幼师存在不同的期望。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父母重视男幼师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并且往往更喜欢男教师。“一些家长,通常是妈妈们,会主动要求上男老师的课。妈妈们对男老师更加包容。如果男女老师犯了同样的错误,妈妈们可能不会太过指责男老师。”

矛盾的是,对男教师有特殊偏好的父母也被认为会担心男教师不适合照顾孩子。某幼儿园园长解释说:“家长们现在对男幼师有了新的认识,也认可他们的优势。但是,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男孩子不会照顾小孩子),她们也会担心自己孩子的保育问题。”

此外,在幼师眼中,社会对他们看法也是混杂的——受访女幼师中有一半认为男性幼儿教师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其影响受到重视;大多数受访男幼师表示,他们并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其余的受访者则认为,男幼师的社会地位很低。这些反映表明,幼师可能以不同的方式将自己与更广泛的社会环境联系起来。

一些社会观念对男教师从事幼教工作的经历有着重要影响。例如,有人担心男幼师会有“异常的”、女性化的表现。由于媒体报道了一些儿童性骚扰案例,男性幼师也被怀疑对儿童有危险。更重要的是,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念认为,幼儿教育主要是做儿童保育工作,因而被视为女性的工作,幼教从业者也经常将其视为男性参与该行业的不利因素。

对于上述观念,笔者接触的男幼师可被视为是一种抵制的表现。然而,考虑到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只是处于职业生涯的早期阶段,而且他们的职业身份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此无法预测他们将来会有多大的阻力。

张圆带着孩子们一起感受雨滴落下。

结语

受访幼师对于教育和保育工作中性别差异的描述,表明了男、女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教育工作的不同理解。这些不同反映了中国社会对男女的传统看法,也从某种程度上同西方国家对男女幼儿教师性别差异的争论不谋而合。

虽然传统性别差异在西方国家不断受到挑战和重塑,本研究中所表现的男女幼儿教师挑战中国既有性别偏见的可能性却是不容乐观。

一方面,为了幼儿(尤其是男孩子)的性别社会化,男幼儿教师受到了极大的欢迎;另一方面,社会对于从事幼儿教育的男性的性别身份认同和个人道德品质,又有一定的质疑。幼儿教育工作的“女性特质”及低社会经济地位,亦使得其被认为是不适合男性的工作。这些矛盾是否能够推动中国幼儿教育的性别变革,有赖于进一步的研究。

[本文改编自学术论文“对性别和中国幼儿早期教育男性教师的探索性研究”(An exploratory study of gender and male teacher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 centres in China),文章收录于SSCI期刊《比较和国际教育》(Compare: 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Education)。作者徐玉炜系英国朴茨茅斯大学教育与社会学学院前讲师,现任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育学院研究员。]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