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美国甚至全世界来说,一架MQ-4C“人鱼海神”无人机验证机被伊朗击落其实并不应该特别令人吃惊。事实上从2011年至今的8年来,伊朗已经陆续击落(或俘获)了至少6架美军无人机,且与直接击落飞行高度只有18000多米,且不具备隐身性能的MQ-4C相比,波斯人的第一个“战果”更令人目瞪口呆——通过电子诱骗直接完整俘获了一架美军最先进RQ-170隐身无人侦察机。“神迹”在前,也难怪国内一些评论认为:伊朗一定是先把“人鱼海神”诱骗到本国领空再击落的——尽管这些专家并没有拿出足够有说服力的理由或证据。
空中侦察体系遇到换代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朗普对叫停军事报复的解释似乎有其合理性,对于一件“常态”发生的事故做出不计后果的非常反应,就该事件本身来说并非必要——这也许与媒体及公众认定的事态严重性有所出入——但这就是事实。当然,打与不打的理由总是多方面的,如果主观上坚持动武,一架被击落的无人机作为理由足够了,哪怕没有这架倒霉的无人机,美国也总能找到其他理由。由此可见,该事件其实验证了本轮伊核危机双方对于战争选项的态度,不仅是美国方面,也包括伊朗方面——德黑兰并没有攻击“人鱼海神”旁边的那架真正的“海神”(P-8反潜巡逻机),就因为后者上面有美国人。
MQ-4C“坠落”所验证的还不止这些,美国空中力量近年来所致力于打造的无人化情报、监控、侦察体系也必将因本次事件再次受到质疑。事实上当外界被美军一系列外形科幻、数据强大的无人机所“魅惑”,甚至以其为目标蓝本奋起直追时,美军自己对于无人侦察平台的态度却并不那么迷信:老掉牙的U-2退役时间一推再推,F-22有可能被当做侦察机用……美军显然没打算放弃有人平台。
当前,预算不足限制了美军空中侦察体系的更新换代——尤其是新型有人驾驶平台的研制和部署。尽管该体系仍然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空基情报收集力量,但其所面临的装备老化、难以应对高强度空防环境等问题也日益凸显。
空军情报力量与“老爷机”
美国空军未来仍将扮演美军最重要的情报收集者角色。相比于美国其他军种,历史上空军在情报、监视和侦察能力方面投入的资源最多,这虽然超出了其本身的作战需求,但也让空军成为该领域的领导者(唯一能与之竞争的是国家安全局的间谍卫星)。由有人和无人空中侦察平台收集的情报,很早之前就成为五角大楼和白宫领导人重要的决策参考,如收集空气样本确认苏联的核试验,窃听社会主义阵营的通信,拍摄苏联运往古巴的导弹照片等。这些情报甚至改写了人类历史。
目前,美国空军有人情报、监视和侦察编队的核心力量,包括31架E-3“望楼”预警机、16架E-8“联合星”地面目标监视机和17架RC-135“联合铆钉”电子侦察机。所有这些飞机的机身都基于波音707喷气客机。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美国空军购买了多达800架采用军用版波音707设计规格的C-135平台,用作空中加油机、空中指挥所和情报、监视、侦察机的改装。
美国空军RC-135侦察机按照今天的标准来看,这些老式喷气机很费油,而且出现了金属疲劳、腐蚀和零件报废等诸多问题。10多年前美国空军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并计划用军版波音767来替换。美国空军的新一代加油机KC-46已经采用了该平台。然而该项目却于2007年被取消了。
E-3计划平均服役时间为35年,E-8为45年,RC-135则接近50年,可以说都是老爷机。然而,对这些飞机剩余使用时间的推测备受质疑,美国空军有人曾表示,一旦C-135的某支编队开始出现由老化导致的安全问题,那么其很可能会在该平台的所有编队中迅速恶化。如想维持高度战备状态就要付出巨大的维护代价。事实上这种情况已经开始出现,美国空军之前就曾碰到过多达1/3的C-135平台机型无法同时执行任务的情况。
在美国空军中还有一款有人侦察机并非基于波音707平台,它就是U-2,目前装备有32架。它们可以同时收集多种图像、电子信号情报和空气样本。U-2的机身和机载电子系统经过多次升级,由于该型机的飞行高度在近3万米的亚轨道空域,在对非对称敌人执行侦察任务时安全性很高,因此美空军现在甚至提议放弃一项后续无人侦察机项目,让U-2再服役至少20年。
美国空军的无人监视和侦察机编队正不断扩大,它们未来将在更广泛的任务中取代过去有人机的角色。无人侦察机中最具价值的是中高空、长航时“察打一体”型无人机,以及高空长航时战略侦察无人机。前者以MQ-1“捕食者”和MQ-9“收割者”为代表;后者中最著名的是RQ-4“全球鹰”。另外,美国空军还拥有少量更加机密的隐身无人侦察机RQ-170“哨兵”。
美国空军当前维持着约250架中高空长航时无人系统。它们在反恐和反暴作战方面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也使得一些支持者认为空军未来应加大对无人情报系统的投入。不过,恐怖分子等非传统敌人一般没有像样的空防力量,无人系统在面对较为强大的防空体系时的表现令人怀疑,我们将在后文更具体的分析这一点。
海军航空情报力量
美国海军航空兵也拥有自己的空中情报收集系统。P-3C“猎户座”和P-8A“海神”反潜巡逻机是其中主力,美海军现有的12个反潜巡逻中队正在全面换装P-8A,该型机采用军用版的波音737平台,其最终采购数量可能高达117架。“海神”上的水面/地面跟踪雷达性能可与E-8上的联合监视目标雷达相媲美。
中国人熟知的美国海军EP-3C侦察机美国海军也在采购“全球鹰”的海军版——MQ-4C高空无人侦察机,用于对大面积海域的长期不间断监控。首架MQ-4C于2017年服役,其最终可能采购40架。美国海军还没有成熟的EP-3“白羊座”电子侦察机换装计划,该型机在西太平洋等地收集和分析潜在敌人的通信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为美国国家安全局执行窃听任务。但陆军和海军一个联合研发后续机型的项目在2006年被取消了。
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的主要情报收集手段是E-2“鹰眼”舰载预警机。每个舰载机联队包括4至5架“鹰眼”,最新升级的E-2D雷达系统可跟踪400多英里(约644千米)距离外的2000个空中目标。
新项目被冷落
虽然机载情报、监视和侦察平台对联合作战具有重要意义,但自冷战结束后,美国空军的多项相关机型现代化项目却中途夭折。这主要是受到四个方面因素影响:首先,安全关注焦点从传统军事大国转向暴乱和恐怖分子,导致决策者对不对称作战模式下的情报收集看法出现了分歧;其次,大量可能有利于情报收集、分析和利用的新技术并行出现,使得未来情报收集体系的构建出现短暂的犹豫和混乱;再次,在争取预算时,情报系统与诸如全球打击和制空权建设相比往往处于弱势。最后,在应对新型挑战时,日渐老化的机型却仍被认为耐用可靠,所以似乎没有大规模换装的迫切需要。
这些因素即可解释E-10多传感器指挥和控制飞机的宏伟计划为何在2007年被取消。E-10计划原本打算在军版波音767上发展出一种全能型情报、监视和侦察平台,可以同时取代E-3、E-8和RC-135三种机型,并且与KC-46加油机实现平台共享,从而大幅度降低整个机队的采购、使用和保障成本。但E-10的高集成度必然带来巨大的技术挑战,一部分反对者认为这样的飞机单价成本过于高昂,而其设想中的平台通用性和全任务特点也很可能意味着单项任务能力被削弱,从而沦为又一个F-35式的“麻烦制造者”;另有一部分人坚持无人机可以提供更经济高效的情报解决方案。
美国并未放弃有人驾驶侦察机,图为U-2S侦察机然而,美国空军的态度却给那些无人机支持者们泼了一盆冷水。RQ-4B“全球鹰”无人机原本计划在2015年初替换U-2S“龙女”有人侦察机,不过空军对该型机的后续升级却并不热心,甚至一度打算取消。在刚出现时,“全球鹰”被视为空中侦察的革命性产品,并很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有人侦察机。空军高层却认为“全球鹰”造价过于昂贵,在预算紧缩的情况下决定将U-2S至少保留到2040年。不过,空军终止“全球鹰”Block 30升级项目的决定遭到了国会强烈反对,议员们怀疑U-2S在太平洋广大区域内无法高效完成任务。最终,根据国会的指示,“全球鹰”Block 30才得以保留。(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