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家蔡志忠:一个“妙”字里的人生70年

澎湃新闻 05-08 08:21
当被问道如何总结自己七十年的经历时,蔡志忠狡黠一笑,“就一个字:‘妙’!如果有一天,别人问你的‘猫生’如何,它会回答一句‘喵’,而这也是我的回答”。

无论怎么看,蔡志忠都不像个70岁的老人,标志的长发,拎着一个略显破旧的黄色帆布袋和一个黑色公文包就走上了台。他的双脚交叉放在椅子前,发言时总在空中不时晃两下。

4月20日下午,台湾著名漫画家蔡志忠来到Page One北京坊店,和读者分享他的双语国学经典漫画新译本中的两本新书The Analects《论语》和The Art of War《孙子兵法》。和他一起到场的还有两本新书的译者,在东密歇根大学哲学系任教的柏啸虎(Brian Bruya)。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负责人李灵茜称这套图书为一次“古典和创新、东方和西方、文字和图画”多个维度的创新。

漫画家蔡志忠来到Page One北京坊店与读者分享他的新书。严月茹 摄

漫画书的签售会,自然少不了小孩和家长的身影。但除此之外,也有因为看了《生命觉者:梁冬对话蔡志忠》后慕名而来的文艺青年,带着一本20年前出版、已经翘起书皮的蔡志忠漫画书的青年人,还有看着蔡志忠漫画长大却只说是替自己孩子参加签售会的中年人……各色的人群让人突然意识到,蔡志忠的漫画已经陪伴了知几代人。

当被问道如何总结自己七十年的经历时,蔡志忠狡黠一笑,“就一个字:‘妙’!如果有一天,别人问你的‘猫生’如何,它会回答一句‘喵’,而这也是我的回答”。“妙”字也是他在签售会上,为每一个读者,在书扉上写下的字。

分享会现场。严月茹 摄

“你是鱼,还是鸟?”

用漫画的形式来讲中国故事,首先吸引到的读者肯定是儿童。聊到教育子女的问题,蔡志忠不无自豪地提起自己的女儿和孙女。他的女儿在国外读了两个大学,并早早地一个人环游世界。他的两个孙女,虽然年纪很小,但一个已经坚定了想要成为奥运滑冰选手的梦想,一个则想要成为油管博主(Youtuber)。他认为创意就是最伟大的“叛逆”,父母应该教导自己的小孩学会思考。除此之外,父母还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选择,这不仅因为人应该为自己承担起责任,还因为人永远不会责怪自己作出的决定。

蔡志忠为读者签名。“普林斯顿读书汇”微信公众号 图

但成功不仅要有想法,还要有执行力。之所以很多人难以“知行合一”,蔡志忠认为这是因为很多人在还没有尝试前,就已经因为畏惧而放弃,“你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不行就换一个嘛”。他提到了自己曾画过的一本漫画书《漫画天才巧克力:每个小孩都是天才,只是妈妈不知道!》,所以家长应该尽力鼓励孩子们去执行自己梦想。面对中国如今很多苦读的孩子,蔡志忠希望自己的育儿观,可以给他们的家长带来一些启示。

蔡志忠自己的成长经历也是常引人惊叹的。四岁半时,他便立志画画,十五岁时,一个人离家去台北学习画漫画,父亲只送给他14个字。这一梦将近70年,直到今天蔡志忠依旧坚持每年工作360天,每天工作18个小时。但这些时间在蔡志忠眼里都是享受,他认为当一个人足够坚定,便如有神助,还有什么比做你最想要做的事更美妙的呢?

不过再努力也需要方向,不能明白自己的心意,努力也会变成白费。蔡志忠解释道,“一个人应该搞清楚‘我是鱼,还是鸟?’。每个人是自己的上帝,也是自己的恶魔。” 可当生活的选择越来越多,“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似乎变成了一种天赋。在梦想普遍缺席的今天,到底什么是真心的热爱呢?

蔡志忠的回答很简单:不需要任何附加条件的喜欢。他认为,一般的喜欢都不是喜欢,“比如说努力读书悬梁刺股,这苦读他不是喜欢的。还有一些人接受老板开会,他其实不喜欢开会,他只为了月底要点经费。真心喜欢的时候,你就可以在条件非常少的情况下去做事。这个判断标准就是‘没有目的’地去做事。”

蔡志忠的新书The Analects《论语》和The Art of War《孙子兵法》

“在剩下的日子里,我还有很多事要去做”

聊到创作这本书的契机,时间一下倒回到几十年前。蔡志忠36岁时,银行里有220万外加3栋房子。那时他意识到一辈子赚的钱够了,剩下的时间都要交给自己享用。因此,他毅然决然地只身赴日,想成为日本最伟大的漫画家。但蔡志忠很快发现,即便自己再努力,也没法成为日本最伟大的漫画家。他的画工没有那么好,再加上对日本文化也没有那么了解。但很快,蔡志忠就找到了解答,“什么样的书,日本的出版社会排队抢着要?把这个问题倒过来想就海阔天空了。所以我把最劣势变成最优势。画中国的哲学,日本没有漫画家比我厉害吧?”之后,蔡志忠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畅销,他将这种“世界性”归结于中国哲学的普世性。

为了更好地传播东亚文化,蔡志忠研究了儒家、道家和禅宗等各种东方哲学。这次翻译成英文的作品其中一本便是儒家文化的代表作——《论语》。他觉得儒家文化的核心追求是“忠”、“恕”、“仁”,人既要学会做自己,也要学会和别人相处。所谓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蔡志忠看来倡导的是一种身份的和谐。人的身份是随时变化的,一个人是可以既是“子女”也是“父母”。可以既是“君”,也是“臣”。他认为,现在很多社会问题就是因为有些人没有办法接受身份的变化,“部长只有在办公室时是部长,在家里的客厅他就不是。但现在很多人的问题就是,他们到哪儿都是部长”。

在博大精深的东方哲学中,蔡志忠偏爱的是禅宗。他觉得禅宗和庄子的思想无异,核心在于“空船”。《庄子·山木》篇里讲了一个小故事: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过来。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不长眼。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只空船,于是刚才怒气冲冲的人,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而区别就在于船上到底有没有人。蔡志忠认为,人的内心要像“空船”一样,人不会对自然生气,所以不能追逐利益,从而一步一步达到平和的状态。面对着眼前的粉丝,蔡志忠说,“我的墓和碑已经造好了,就在少林寺。我如果可以活到85岁,那么还有5023天左右可以过。在剩下的日子里,我还有很多很多的事要去做。”

前世是“中国古人”的美国人

柏啸虎(Brian Bruya)是这套“图解中国经典”系列的翻译,东密歇根大学哲学系的教授。除了《论语》和《孙子兵法》,他还翻译了一系列蔡志忠的作品。高高瘦瘦的柏啸虎,带着一口台湾腔的普通话,有人称他上辈子肯定生活在中国的古代,否则不会将中国的古文翻译都做得如此游刃有余。目前,柏啸虎在山东大学,做访问学者。

柏啸虎在高中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哲学,不过内容主要是西方的存在主义。他起初很感兴趣,但随着内容深入,柏啸虎越来越困惑,为什么西方哲学如此消极?也正是在这时候,柏啸虎看到了一些道家跟禅宗的书,积极的内容很快吸引了他,他也由此进入了东方文化的世界。步入大学后,柏啸虎就开始一边学习中文,一边读中国哲学。他直言学习中文这么多年,最难的还是单词和声调,英文只有26个字母在组合,而中文却有成千上万个汉字。他还选修了由台大教授授课的中国哲学课。这时,柏啸虎渐渐发现了自己的天赋,“那时候我发现我的同学看中国哲学看得不太懂,然后我自己看了觉得还可以,我(竟然)还可以懂。”

《孙子兵法》内页

但柏啸虎的中文学习在大三时遇到了瓶颈。他的面前有两个选择,一是放弃学习中文,二是去到中国。所以在大三,柏啸虎休学来到了台湾学习中文。但两年的学习结束后,柏啸虎并没有离开台湾,而是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做起了书面翻译的工作。一天下班后,他无意中看到了蔡志忠的漫画,因为对哲学的兴趣,柏啸虎便开始着手翻译,他和蔡志忠的缘分也由此开始。之后的联络和出版都十分顺利,在翻译的过程中,柏啸虎对于中华文化和哲学的理解也逐渐深入。

跨文化的翻译是困难的,更何况是对古典文学的解读,但是柏啸虎认为翻译上的壁垒在某种程度上被漫画的形式减弱了。在翻译前,蔡志忠已经把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比起用英文配合中文,更难的可能是用英文配合蔡志忠的漫画。

蔡志忠自画像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