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极地塞翁 王建男的北极圈
2010年6月23日,星期三
海塔-凯于图凯努-海塔
8°-17°C,多云。
5
九千年历史
凯于图凯努的博物馆提示我们,这里可追溯到 9,000 年前的人类活动痕迹。
不过,九千年来,萨米人一直处于游猎和游牧状态,无法定居。于是南方来的传教士,成了凯于图凯努定居点的推手。
1641 年,一间刚刚搭建的小木屋里举行了礼拜——这座木屋是凯于图凯诺的第一座建筑,今天被保存在凯于图凯诺博物馆。
1752 年,牧鹿人Johan Björkman被教会登记为凯于图凯努第一位永久居民。1756 年,教会又登记了三个永久居民家庭——两家牧鹿人和一名敲钟人。
这个状况一直持续到20 世纪 30 年代。那时,绝大多数以放牧驯鹿为生的萨米人仍然常年住在Lavvu(传统萨米帐篷)和 Gamme(草皮小屋)里。
萨米是北极地区的游牧民族,但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物件,来自中国的我却很熟悉、很亲切,比如,这个样式的摇篮,在黑龙江的满族和鄂伦春族居住区就曾经见到。
6
锡达与萨米议会
锡达(Siida)一词,在萨米语中原本是驯鹿群的意思,后来被扩展为萨米文化社区的概念。凯于图凯努著名的锡达大厦是一幢4层的办公楼,萨米议会和萨米大学都在这座建筑中。
挪威萨米议会(The Sami Parliament of Norway)是挪威萨米人的文化自治机构,成立于1989年。全体会议是是萨米议会的最高权力机构,四年一届,由7个选区直接投票选出39个代表组成。全会在萨米法框架内讨论与萨米文化传承和区域自治相关的重大议题。
行政会议是萨米议会的执行机构。此外,还有多个专题委员会处理具体事宜。全体会议和行政会议设在挪威东北部的卡拉绍克(Kárášjohk),专题委员会办事机构则设在凯于图凯努。两地相距130公里。
设在卡拉绍克的挪威萨米议会
萨米议会和北欧的其他行政机关一样,完全对外开放。我们今天不仅进出自如,而且上楼后依旧如入无人之境——由于设在凯于图凯努的机构是委员会制,其成员多是兼职议员,所以在休会期间,这里几乎看不到什么人。
挪威萨米议会的驻会秘书英格尔接待了我们。她打开委员会的会议室,让我们拍照。
这是一间不足80平方米的会议室。就在这个小小的会议室里,萨米的议员们每年都会作出有关挪威所有萨米人利益的重大决定。
7
萨米大学
锡达大厦的三层和四层以上是萨米大学(Sami University College)
这所民族大学,主要从事教师、新闻工作者、萨米语言文学以及萨米传统与实用艺术等领域的教育与研究。
学院以萨米语作为主要教学语言,大多数研究的指导也用萨米语言下达。.
这所大学的教师们十分抵制采访,坚决拒绝拍照。唯一同意拍照的是女教授马尔丽特(Marit Breie Henriksen),不过,也感觉略显无奈。
7
萨米主义者
小镇外面有一个养马场。一位女孩在喂马。
走过去“套”,才知道,她是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名叫汉娜·索菲·乌西(Hanna Sofie Utsi)。这位风风火火的萨米女孩在瑞典的于墨奥大学(Umea University)读硕士研究生,每年暑期都来这里打工,赚钱贴补自己的学费。
研究社会学的汉娜是个萨米主义者。她对萨米人目前一盘散沙的状况十分不满。
她说,整个拉普兰地区1956年就已经有了萨米人的合作组织——萨米理事会。这是一个由芬兰、挪威、瑞典和俄罗斯的萨米组织自愿参加的非政府组织(挪威萨米议会就是其成员之一),也是萨米人存在时间最长的机构之一。理事会主要关注萨米人权和萨米人居住地的权益,以巩固萨米人的亲和力,促进四个国家有关萨米社会和文化权利的立法。
她说,遗憾的是,俄罗斯的萨米机构不能真正履行义务。如果俄罗斯的萨米人也能真正参加到理事会,那么全世界的萨米人就能形成合力了。
分手的时候,汉娜表情凝重地向我们推荐了《萨米政治程序》(Saami Political Program 1986)。
回来后,我在网上找到了这篇文章,这是一部宣示萨米民族主权的纲领性文件。如下是其核心部分:
“我们,萨米是一个民族,
团结在我们自己的文化、语言和历史,
我们居住的地区,
自古以来就由我们独自居住和使用。”
——摘自《萨米政治程序 1986》
晚8点,返回海塔。
王建男,世界上踏查北极原住民部落最多的摄影家与人文观察家。
2005年起,王建男夫妇在北极理事会划定的原住民居住区开始了“环北极人文生态摄影观察”。至今已25次进入北极8国,踏查了186个人居点和生态区。王建男的私人微信号:arctic007 。
我的网站《真北极》:www.arctic0
原标题:《北极日记 | 自驾拉普兰 -10- 萨米人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