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多关怀自己一点

澎湃新闻 03-03 16:54
撰文/王云汐(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林心苗(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运营/苌琦 一天,你收到来自朋友的求助消息:“怎么办,最近

撰文/王云汐(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林心苗(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硕士生)

运营/苌琦

 

      一天,你收到来自朋友的求助消息:“怎么办,最近我彷佛遭遇了‘水逆’,先是期中考试成绩特别糟糕,接着和同学一起报名社团活动,结果只有我落选。今天,我的论文还被专业期刊拒稿了。我感觉自己糟糕透了,我怎么这么差劲!”看完消息,你连忙约朋友出门吃饭。他看起来垂头丧气,眼里丧失了往日的光芒,整个人陷入了强烈的自我怀疑和责备。你很担心他的状况,给他点了一堆平日爱吃的菜,并安慰道:“我能理解你的感受,如果我遇到这些事,我也会很沮丧。但是你远比你所认为的好多啦!你总是能在我需要的时候支持我,你的英语和数学都特别好,我也非常欣赏你总能大方展现自己。生活中难免会遇到低谷,无论遇到什么问题,我都愿意倾听你,陪你一起度过!”晚餐后,你又与朋友散步谈心。走在湖畔,看着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湖面上,空气清新,鸟鸣阵阵,你明显感到朋友的心情好多了。

      你是否发现,这样的故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他人遭遇困难、陷入负面情绪时,我们常常扮演小太阳,温柔体贴,耐心劝慰,想尽办法让他人重拾快乐。但是,一旦自己做得不好,我们却戴上严厉的面具,像一只小恶魔,把错误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惩罚自己,不断内耗。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被教育如何关心他人,却常常没有学会如何关心自己。

      其实,这种“双标”并不是你一个人的境遇。近来,“松弛感”成为全网热词:一家人出门旅游意外被退回全部行李,全家竟无一人紧张生气。一时间,人人羡慕这种处变不惊的“松弛感”。人们对“松弛感”的渴望和羡慕,也反映出当代人难以自我关怀的困境:高压力、强内卷的时代下,我们越来越害怕给自己松绑,担心一旦放下对自己的期待和要求,就会被同龄人抛到身后。因此,人们画地为牢,让自己时刻处于“备战”状态,一旦事情超出预期,便很难放过自己,久久不能忘怀。

      事实上,面对突发状况,我们大可不必如此苛责自己。生活像一株藤蔓,动辄高温曝晒并不会让绿芽飞速长高,只有悉心照料才会枝繁叶茂,生意盎然。我们可以接纳、宽容、充满爱意地对待我们的朋友,也可以像对待朋友一样充满爱意地对待自己。自我同情是一种能力,它常常比关怀他人更困难。

 

自我同情是什么?

      自我同情是对自己友善、关心和关怀。自我同情的人,能够更好觉察自己的状态,比如自己的情绪如何,自己现在在想些什么,有什么需求等等。总而言之,他们与自己的关系很亲密,可能比最好的朋友更加了解和关心自己。自我同情包含三个方面:自我友善、正念和普遍人性感,了解这三个概念,能帮助我们更好掌握自我同情。

      自我友善指“宽以待己”,即包容和理解自己,少一些自我批评和自我责备。诚然,我们从小被教育“宽以待人,严以律己”,身边人不断告诉我们要体谅别人,却很少告诉我们,应当如何正确面对自己的错误和失败。但其实,过分自我苛责不利于身心健康,它除了让我们沉浸在沮丧中,并无其他好处。我们需要学会宽慰犯错的自己,告诉自己“没关系,慢慢来,我很棒”。

      正念指“客观评判”,即清晰评价当前的境况,既不逃避也不反复思虑。当我们遇到不顺时,一方面,要倾听内心的声音,允许自己感到痛苦、愤怒、迷茫。另一方面,也别放大负面情绪,不过度沉溺在反刍之中,否则可能会被它们所束缚。

      普遍人性感指“共同命运”,即意识到不只有自己会遇到挫折,所有人都有痛苦和失败。当事情不尽如人意,我们可能会独自伤感,觉得“世界上的快乐并不与我相通,我只觉得孤独”。但事实上,失败与不完美本身就是人类命运的一部分,就像那句歌词唱的,“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即使是严重打击、巨大动荡,总会有人和我们有着相似经历,甚至比我们承受得更多。

 

自我同情如何促进心理健康?

      首先,自我同情能够增加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认同。也就是说,自我同情让我们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关注自己在学业工作、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等方面做得不错的地方。同时,自我同情意味着更高的自我认同与接纳,带来更多安全感。这好比为自己建造一个避风港,即使没有他人可以依靠,但我们仍然拥抱、温暖着自己。

      而且,自我同情也有利于人际交往,帮助我们获得更多理解和支持。这是因为自我同情中的“普遍人性感”让我们以更亲近的眼光看待与他人的关系,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也让我们对他人更加信任。因而,我们会给他人更多支持和帮助,反过来,也可以收获他人的更多温暖,建立更紧密的信任关系。

 

如何做到自我同情?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给自己更多关怀呢?以下这些方法或许有所帮助。

      第一,用温暖的宽慰代替自我批评。当犯了错误,或遭遇逆境时,我们可以多给自己一些理解和接纳,试着把脑海中那些批评、指责的话语替换成温暖的宽慰。空泛的话语未必有效,我们需要认真想一些能真正让自己有共鸣的宽慰之语。比如,回忆以往的成功经历、提醒自己失败是暂时的、想想其他人也会有类似经历等等。想到的时候,可以把它们记录下来,需要的时候拿出来阅读,这能极大减弱我们的自我怀疑。

      第二,用关心他人的方式关心自己。有时候,我们可能不太习惯关心自己,一时间想不到说些什么。这时,我们可以想象一位亲近朋友和自己遭遇了相同事情,并向你寻求帮助。你会对他说什么,或给他什么建议?可能是“没关系、慢慢来”,也可能是“你已经很棒了”。把这些想对朋友说的话,用温暖的口吻说给自己听,你会发现,紧绷的情绪会马上缓解。此外,我们也可以像拥抱他人一样给自己一个拥抱,双手环绕住自己,拍拍自己的肩膀,你就会发现这种关怀的力量。

      第三,用奖励取悦自己。完成重要或困难任务后,可以试着奖励自己,帮助自己获得更多成就感。奖励的含义很宽泛,可以是一场电影、一次出行、一件新衣服、一顿大餐等等。有时候,我们需要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释放压力、取悦自己。我们可以在忙碌一段时间之后,用奖励放松自己,也可以在没有任何特定理由的情况下奖励自己。简而言之,就是“对自己好一点”。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同情自己并非主流。我们常常被教育要朝乾夕惕,面对事情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然而,是时候给自己松绑了。《回村三天,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的视频作者感慨:“人生最大的遗憾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对不断纠结、自我苛责的人来说,二舅的故事带有劝诫之效——面对突发状况,我们大可不必那么苛责自己。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多一些自我同情,我们会更加幸福。

      同时需要强调的是,自我同情不等于自我放任、自暴自弃。它是紧张生活中的一丝安慰,也是紧绷状态时的一些放松。当我们不害怕失败、不过度苛责,同情自己、关怀自己,我们就更可能获得力量,过上舒适、愉悦的生活。

 

参考文献

董妍, 周浩, 俞国良. (2011). 应对消极学业评价:自我同情的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6), 810–813.

李燕娟, 王雨吟. (2018). 自悯信书写对年轻女性客体化身体意识的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6(1), 179–183.

谭锦花. (2019). 民办高校辅导员安全感与幸福感的关系: 自我同情的中介作用.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7(01), 194–197.

张耀华, 刘聪慧, 董研. (2010). 自我观的新形式: 有关自悯的研究论述. 心理科学进展, 18(12), 1872–1881.

Bakker, A. M., Cox, D. W., Hubley, A. M., & Owens, R. L. (2019). Emotion regulation as a mediator of self-compassion and depressive symptoms in recurrent depression. Mindfulness, 10(6), 1169–1180.

Neff, K. (2003a).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scale to measure self-compassion. Self and Identity, 2, 223–250.

Neff, K. (2003b). Self-Compassion: An alternative conceptualization of a healthy attitude toward oneself. Self and Identity, 2, 85–101.

Yang, Y., Guo, Z., Kou, Y., & Liu, B. (2019). Linking self-compassion and prosocial behavior in adolescents: The mediating roles of relatedness and trust. Child Indicators Research, 12(6), 2035–2049.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