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综合症的打工人,都被它撑着了

澎湃新闻 01-02 07:38
原创 爆肝唐 蹦迪班长 蓄力在年底跨年的年轻人,手里刚释放加特林,一觉醒来猛发现不到一天又上班了,心里忽然又空落落的,眼看着快要过年,拿手数着日子一天天过,恨不

原创 爆肝唐 蹦迪班长

蓄力在年底跨年的年轻人,手里刚释放加特林,一觉醒来猛发现不到一天又上班了,心里忽然又空落落的,眼看着快要过年,拿手数着日子一天天过,恨不得过完元旦就过年,赶紧从工作地点赶回家,回归家乡山珍海味的怀抱。

相信有许多人跟我一样,还没过节就已经在跟家里人说过年回家要吃什么好吃的了。跟广东的同事聊天的时候,听到他提起老家的牛肉火锅,与开遍全国的牛肉火锅味道不一样,老家潮汕的牛肉火锅有种独特的家乡味道。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牛肉火锅前面不加上“潮汕”二字,这家火锅就不正宗。

为何“潮汕”能让牛肉火锅变得更好吃呢?潮汕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神秘力量呢?喜欢边吃边琢磨门道的陈晓卿,带着新节目《我的美食向导》来到这里,自然也没忍住探究了一番。

潮汕的魅力

从味道说起

在潮汕,随便选一家牛肉火锅都好吃。在“吃多识广”的陈晓卿看来,潮汕牛肉火锅开遍全中国,所有的历史,也都是从这一个地方作为出发点的。

在历史上牛作为生产工具的属性曾远高于它的食用属性,但随着晚清开埠,牛肉进入潮汕的餐桌,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火锅店的老板会亲自跟你介绍自己家的牛场,自豪地给你介绍一头牛从宰杀到上桌不过多久时间,还会教食客吃不同部位的时候有什么讲究。

跟北方涮羊肉不一样,潮汕牛肉火锅是搭配沙茶酱等调料吃的。

沙茶酱起源于马来语地区的潮汕华人饮食,十九世纪中叶,我国东南、华南沿海民众为了讨生活大规模迁徙到东南亚,在南洋的潮汕人把牛肉做成了新的味道,他们用沙茶酱跟英国人的牛肉搭配,又将这样的南洋风味带回故乡。

走出去的华侨之所以能回来,多源自一种“生理性冲动”,这种冲动叫做家乡味道。相信不止华侨,许多离开家乡去外地打拼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觉:想吃家乡的饭了。

就像刘森在歌曲《县城》里唱得那样,千层山,万重浪,比不过县城一碗汤。

奶奶家门口早点摊的一碗唐山朝鲜面、掺着木屑的西安肉夹馍、加两只软嫩卤鸡爪的长沙米粉、热气腾腾的武汉牛肉粉......无一不让深夜的打工人魂牵梦绕。

家乡的味道是味道也是记忆,是记忆更是情感。

潮汕牛肉火锅的背后不仅仅是一次不同地域风味的融合,也是一场潮汕华侨的反哺,而这场反哺却不止步于潮汕牛肉火锅,它带来的是一场潮汕美食的大型“remix”。

在潮汕美食中,你会看到许多“碰撞”。比如豆沙冰球、咖喱味的肠粉、花生酱炒鹅肠、番茄海鲜配粿条、新鲜黄花菜配鹅血.......

这些菜品一半来自本土,一半远渡重洋。如果不是亲口尝到,你绝不会想像出这些是怎样的味道。

人们都说,胃口是不会骗人的,你的“馋虫”会告诉你,你是什么人,你的根在哪里。许多潮汕的美食都保留着他多年前的传统味道,麻叶就是这样的味道,这道菜产生于物资匮乏的时代,多年以后,它频繁出现在潮汕大小宴会中,成为那道平凡又承载着厚重历史感的一道菜。

走出去的潮汕人把外面的美味带回来,不断发展进步潮汕美食,你会发现很难用一个字或者一个词去定义潮汕美食,或许这份复杂的味道就是潮汕融合菜的魅力,你想象不到,又抗拒不了。

边吃美食

边拜祖宗

潮汕人对本地美食的继承与发展源于对家乡的爱,这份爱融于每一个庞大的潮汕宗亲。潮汕人的宗亲观念非常浓重,他们对家庭观念的重视体现在每一场祭祖活动的凝聚力上。

在网上看见一个笑话,一个外地人去潮汕旅游正赶上当地“迎老爷”,眼看着一群人给自己车抬起来,愣是没敢承认那车是自己的,硬生生进人群给自己车抬起来了。

“迎老爷”是潮汕地区的一种祭祀活动,村里的青壮年会抬着八抬大轿,抬着老爷走遍村里的大街和小巷,游行队伍庞大,队伍由标手,牌手,轿夫,乐手组成。“迎老爷”是为祈求风调雨顺,全村平安。迎老爷时村民可以用手摸一下老爷,相传可以带来好运气并且保一年平安。

在他们心中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年可以不过,祖不能不祭。哪怕人们已经定居外地,凡遇中元节等重要的祭祀节日,不论多远,都要回来团聚。

华南师范大学教师陈椰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在《我的美食向导》节目中说,虽早已定居广州,但每逢中元节这样的日子,他都会回老家祭祖。

当然不仅仅是人,就连当地的果实也“懂事”地伺机成熟。

林檎就是这样一种水果。林檎也叫番荔枝,潮汕华侨从南洋把果苗带回来,当地的气候让它成为潮汕特产。

这种水果有一个特点,一旦成熟会迅速软化,所以采摘时机需要特别注意,最佳食用期也仅有二十四个小时。中元节正是林檎热卖的时候,给祖先供奉上讲究的食物,祈求吉祥如意。

除了林檎,潮汕有许多祭祀食物。其中最常见的是甜粿。甜粿是一种红糖做的糯米制品,一百多年前,潮汕人带着甜粿远渡南洋,带走家乡的味道。

一百多年后,家乡的味道跨越了时间来到了今日潮汕人的饭桌,人们吃的还是以前的味道,是时间的沉淀让这份美味变得更真挚,也是时间造就了潮汕美食的“鲜”招牌。

每个来到潮汕的人都想尝尝这个沿海城市的特色,人们早已习惯了充满烤生蚝和轰炸大鱿鱼的夜市,潮汕的美食若是没点“功夫”,根本掳获不了这群食客挑剔的胃口。正在海里游泳的小鱼管不出三分钟就能到饭桌、吊龙八秒之后口感减退......

这些讲究吃法令人生畏,人们吃之前不明觉厉,吃之后觉得名不虚传。

然而外地人因为时间或者空间的阻隔很难感受到真实的潮汕,不过没关系,陈晓卿可以暂时充当你们的美食云向导。

节目里,每到一个城市,陈晓卿老师都会找到一些朋友们,让朋友带自己吃当地美味,这些美味不仅仅是吃进嘴里填饱肚子的食物,更是让人体会喜乐,隐藏苦辣的载体。

就像你去好朋友的城市旅行,朋友恨不得把五六岁在校门口吃的辣条买过来给你吃,并给你讲述当年在幼儿园单手运球的高光时刻。这口辣条里有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他们迫不及待把这份快乐和温情分享给你,让你吃一口就能陪他一起穿越回那个没有烦恼的时间里。

陈晓卿老师就是我们的“电子好朋友”,巧的是,这个好朋友非常会吃,就像是一台行走的“美食种草机”。

跟着陈晓卿的脚步不停行走,把地域间波澜壮阔的历史落在餐桌上,与当地的朋友品尝每一道菜背后的情感与故事,通过节目品味每一帧画面背后的情感穿透力。

陈老师在节目里走过了长沙、潮汕......想象一下,如果陈晓卿来到了你的城市,你这个地导会带他吃什么呢?

THE END

本文作者

爆肝唐

徒嘴吃虾第一人

原标题:《年前综合症的打工人,都被它撑着了》

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