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全球选举大年,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全球将有76个国家/地区举行大选,将发生100多场选举活动,覆盖41.7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41%,GDP占42%。北美、欧洲、俄罗斯、南亚等地区多个国家都将经历重要的政治选举。
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时,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阎学通认为,这一系列选举都具有加剧国际政治不确定性的作用,因此2024年的整体世界形势将在现有的逆全球化基础上走向更多的冲突与对抗。
“2024年将继续发生意外的国际军事冲突,且不排除升级为战争的危险;全球经济增长率将低于2023年,但美国与其他大国的GDP差距将进一步拉大;民粹主义的影响范围继续扩大,且影响力有可能超过自由主义;大国的国内社会分裂加剧,激进主义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阎学通说。
值此年终之际,澎湃新闻盘点整理了明年都有哪些重要选举。
美国大选
美国2024年大选分三个阶段:党内初选(上半年)、党内总统候选人确定(7-8月)、两党候选人竞选(8月-11月大选前)。
在距离2024年的下一届美国总统大选仅剩一年之际,11月5日,美国媒体《纽约时报》联合美国锡耶纳学院发布的一项最新民调显示,在六个最具竞争性的摇摆州中,拜登在五个州中都落后于特朗普:特朗普在内华达州领先拜登10个百分点,在佐治亚州领先拜登6个百分点,在亚利桑那州和密歇根州分别领先拜登5个百分点,在宾夕法尼亚州领先拜登4个百分点。只在威斯康星州,拜登领先特朗普2个百分点。在2020年,尽管优势微弱,但拜登在这六个州都战胜了特朗普。
现阶段特朗普竞选总统最大的问题是来自于党内的挑战。在共和党内部,他并不受到一致的欢迎,他极端和分裂的风格引起了一些传统共和党人的担忧。他们认为特朗普的政治行为和言论损害了共和党的形象和利益,导致他们在此前的选举中失利。
一些人希望能够摆脱特朗普的影响,寻找一个更加稳健、更合作的领导人,因此,他们可能会在2024年大选中,支持其他的共和党候选人——比如此前宣布参选的佛罗里达州州长罗恩·德桑蒂斯、或是女性候选人妮基·黑利。不过这几名候选人共同的问题都是支持率不足。假使赢下党内选举,在面对拜登所在的民主党的时候,是否能够取得最终胜利,是共和党需要考虑和布局的问题。
相对共和党,民主党更多的担忧是,现任总统拜登的支持率持续走低。多家美媒不久前都发表了这样一则报道,称拜登对糟糕的民调数字“越来越感到沮丧”。拜登在最近的一次会议上用“严厉的措辞”质问助手:为什么他的民调数字“低得令人无法接受”。
俄罗斯大选
俄罗斯联邦总统选举投票将于2024年3月17日举行。届时距离俄乌冲突爆发已超过两年,俄罗斯进入战时社会“新常态”为时已久。总统选举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俄罗斯民众对克里姆林宫领导的“特别军事行动”的一次表决。根据目前多方预计,总统普京料将以高得票率赢得选举,继续领导俄罗斯。
在西方,很多观察家曾预计,随着经济制裁的深入和军事冲突的延宕,俄民众的日常生活将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最后导致针对克里姆林宫的普遍不满,俄罗斯可以从内部“瓦解”。但现实已经证明这些预言全部落空。
俄中央选举委员会(中选委)主席埃拉·帕姆菲洛娃表示,“到目前为止,我们已收到16人成为俄罗斯总统职位候选人的申请。”中选委还表示,届时,俄罗斯将在其控制的乌克兰四个地区以及克里米亚半岛举行大选投票。
2023年12月18日,普京曾向俄中央选举委员会提交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2024年总统选举的文件,正式登记为总统候选人。2000年3月26日,普京正式当选总统,首个任期结束后,普京又在2004年、2012年、2018年三度出任俄罗斯总统,掌舵这个横跨欧亚的北方大国。
乌克兰大选
乌克兰总统大选每五年举行一次,下一次选举原定于2024年3月举行。不过,根据乌克兰宪法规定,战时状态下不得进行选举或政府换届,而乌克兰议会日前刚刚批准再次延长战时状态至2024年2月14日,未来仍有可能继续延长。因此,于2019年5月宣誓就任总统的泽连斯基仍可能在当前任期结束后继续任职。
泽连斯基此前多次表示,由于战时大选面临一系列技术、法律、财务问题,因此不考虑在俄乌冲突期间进行任何选举。不过,在欧美国家向乌克兰施压、要求乌如期举行大选后,乌克兰方面曾于今年8月底传出泽连斯基计划于2024年春季举行选举的消息,称此举旨在“于战争进入尾声时维持总统和政府的合法性”,而且有利于泽连斯基借“战时总统”的形象赢得更多支持、延长其总统职务任期。
但泽连斯基最终在11月6日表示,现在还不是举行选举的合适时机。
“我们都明白,现在是战时,面临着许多挑战,以不严肃的方式讨论与选举有关的话题是完全不负责任的。现在是进行防御、为国家和人民命运而战斗的时候,而不应进行(政治)操纵。”他说。
欧洲议会选举
欧洲议会选举将于2024年6月6日至9日举行。选民将选出700多名议员,组成第十届欧洲议会,任期5年。欧洲议会是欧盟的立法、监督、预算和咨询机构。新一任欧盟委员会主席提名需经欧洲议会表决通过,而欧委会主席相当于欧盟的“政府首脑”,对欧盟的内外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这将是英国“脱欧”后的首场欧洲议会选举,被视为欧洲政治的“风向标”。近两年欧洲极右翼势力增长迅猛,接下来欧洲整体政策或会进一步保守化、“向右转”,这将在经贸、投资、科技等领域对中欧关系带来压力。有欧洲民调机构数据显示,欧洲极右翼政党的政治支持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12月3日,欧洲12国极右派政党齐聚意大利佛罗伦萨,为明年的欧洲议会选举进行动员。目前聚合了主要极右派政党的“身份认同与民主”(Identity and Democracy)党团摩拳擦掌,试图跻身欧洲议会前三大党团,对欧洲事务议程具有更大发言权。
明年奥地利、比利时、芬兰等欧盟成员国也将陆续举行大选。
印度大选
印度全国大选预计将于明年4月开始,莫迪希望获得第三个总理任期。
莫迪领导的印度人民党(印人党)在印度地方选举中赢得了一系列大胜,在明年大选之前加强了对全国政治的掌控。印人党在中央邦、拉贾斯坦邦和恰蒂斯加尔邦赢得多数席位,而且是在后两个邦夺走了反对党印度国民大会党(国大党)的多数席位。这三个邦位于人口众多、政治上有影响力的北部印地语区。
此次胜利对于印人党来说“意义重大”,因为这是明年全国选举前的最后一轮地方级选举,且该党在邦选举中经常失利。在投票期间,莫迪宣布了一项计划,在未来5年里,每月向印度8亿最贫困人口免费提供5公斤粮食。印人党在中央邦的获胜也归功于一项福利补贴计划,该计划向来自贫困家庭的妇女提供每月1250卢比(约合107元人民币)的津贴,而女性约占该邦5000万选民的47%。
今年8月在印度全国范围内进行的民意调查显示,莫迪及其政党在执政近十年后支持率几乎保持不变,52%的受访者支持莫迪在明年的选举中获得第三个任期。
此外,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南非,日本等国家预计也将于2024年内开启选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