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吃饭,真的有一套沪币系统吗?

澎湃新闻 11-11 07:34
原创 水水 风味星球每个中国人或许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都想要尝试探索上海,或带着好奇,或有些惴惴不安,紧张着自己是否真的能融入。 毕竟,这是个充满了魔幻新闻的城市

原创 水水 风味星球

每个中国人或许在生命的某个阶段,都想要尝试探索上海,或带着好奇,或有些惴惴不安,紧张着自己是否真的能融入。

毕竟,这是个充满了魔幻新闻的城市。“一条吐司99块,排队一小时买不到”,“人人身穿lululemon,脚踏allbirds”,“咖啡店数量世界第一”…上海城外的人们大受震撼但不敢细问,只:上海真的那么…“拒人于千里之外”?

讲真,当一条法国冠军面包在上海街头卖99块钱的新闻爆出,上海人一开始也满脸问号:

毕竟在法国巴黎,普通欧式面包价格通常也不超过4欧元(约合人民币30元上下)。

极致的价格差让媒体当场询问路人:“这价位,侬接受伐?”结果路人阿姨说,“各取所需呀,阿拉觉得辣手(我觉得太贵下不去手),侬觉得好吃就行呀(你觉得好吃就行呀)”。

无独有偶,2023年,淮海路开张了另一家店,只卖“生吐司”。它号称“日本第二”、原版技法引进,一条800克买98元,每天限量400条。它的原装同款在东京卖950日元,约合人民币50元。

极致价格和长长的排队队伍又引发各路记者出动,结果另一位路人阿姨说,“排队么正常的呀,好东西就是要等一等哦?”

生活在非上海地区的我们看着这物价和姿态,的确是直呼“看不懂”。但上海朋友淡定自若地解释:倘若这面包做工扎实,非国内山寨空穴来放,那上海人岂不是占了不用飞巴黎、飞东京,足不出户就吃到世界顶级滋味的便宜?

上海能占到的“便宜”,并非只有世界排名最顶级的面包店。这座拥有1300家烘焙店,绝对数量远超国内排名第二北京的城市,面包的人均价格从个位数至100元全面浮动,真正意义上实现了面包的“丰俭由人”。

毕竟上海从来不只是中国人的上海,它也是世界的上海。作为与伦敦、纽约、巴黎、东京齐名的世界顶级潮流城市,它一直都在“被国际旅行者造访最多的城市列表中”名列前茅。这样一个国际化大都市,面包西点对标国际顶尖水平,不仅合情合理,甚至一个世纪前就开始了。

上世纪20年代,希腊人Kyriaco Dimitriades在百老汇路(今大名路)开了一家阿斯托里亚糖果店,店里除了面包、糖果,也有法式蛋糕、蝴蝶酥、婚礼蛋糕等等,也就是如今大家熟悉的烘焙店。第一代中国西点师,也在十里洋场的氛围中逐渐崭露头角。

如今的上海烘焙老字号,更无一例外是当年的先锋:

老大昌,1903年由法国公司创办的食品店,以冰糕、掼奶油、咖喱角与哈斗四样经典款打天下。掼奶油就是搅打发泡的稀奶油,哈斗是英文hotdog(热狗)的洋泾浜变造,把原本的面包夹香肠改成涂巧克力酱、裹鲜奶油,变成“海派特色泡芙”,100年前的上海人,已经知道什么是“一口爆浆”的好吃滋味。

凯司令,1928年由中国商人创立,发明了脱胎自提拉米苏的“栗子蛋糕”,用中式板栗泥代替手指饼干,成为100%的上海独创。它也是张爱玲的心头好,甚至写进了《半生缘》里:顾曼桢最爱的栗子蛋糕,新鲜的栗子粉搭配顺滑的奶油……

还有法国人发明的蝴蝶酥,被上海人一顿改良、加大增酥。民国时期开始,国际饭店让蝴蝶酥也成为顶级伴手礼兼超级年货,宋美龄与罗斯福夫人都有点赞认证,每年寒冬腊月少不了大排长龙,以至于饭店为了防止排爆,还委托《申报》刊登限购新闻。

直到今天,我们依旧能在上海吃到张爱玲、宋美龄同款,只是时光斗转星移,曾经的顶流如今沉淀为日常,但在排队这件事,上海没怎么变过,国际饭店的蝴蝶酥,百年后依然要排几十米的长队才能买到。

这也是为什么,上海叔叔阿姨看到面包排队淡定无比:“西点蛮好吃,摆点火腿片、黄油,早饭就这样吃。看这片店里人老多的,阿拉也去挤挤闹猛去……” 无论如何,比起花几千元的国际机票,足不出户尝遍世界顶级糕点,是上海的可爱之处。

上海出圈的不仅有面包,也有它千奇百怪的咖啡。

2023年5月澎湃新闻报道,上海咖啡馆数量达到8530家,成为全球咖啡馆最多的城市,每平方公里拥有1.35家咖啡馆,远超第二名美国纽约的4000多家。家门口的上海“一夜之间”成为了全世界的咖啡顶流,这个惊喜着实有些意料之外。

今天的上海,从五星级酒店到市场门口,咖啡馆仿佛爬墙虎疯狂生长,各种已经叫不上名字的咖啡豆越磨越香,创意与价格的竞争也愈演愈烈:

出自两位世界咖啡大赛获奖者之手的特调咖啡,以高科技手法萃取不同咖啡豆的细致风味、按比例调味,再喷上特制的香氛,以达到“五感服务”——看得到、闻得到、尝得到,搭配咖啡师的讲解以及说明卡片,每款55元,制作不易、需挂号预约——而这,也已经是上海咖啡的高价位了。

30块钱以下预算,就去开遍上海大小弄堂的社区咖啡,主打生活气息拉满,可以是与路边修鞋皮匠一起共享“咖啡时刻”,也可以是只有柜台、拿完即走的隐形窗口,顺便还能在隔壁买几个生煎包。它们的价格与连锁店不相上下、有些甚至更便宜,亲民却依旧充满个性。

还有一种咖啡,只在上海大批量存在。它们主打快速现做,能放得下机器就行,卖场里、服装店,甚至在老年食堂里都可以,价格通常低于10块钱,捧着就能走,在上海创造了举世无双的“咖啡下沉化”。

上海的咖啡,除了数量多,主打的另一个个性就是想象力极强,立体又多元,可以在社区门口接地气,也可以飞到天上去。前阵子的陆家嘴咖啡节,就出现了许多有趣的标新立异:

红薯拿铁,把一颗完整的烤红薯挖空、灌入咖啡和牛奶,主打冬日暖胃又香甜。咖啡泡饭,名字听起来很惊悚,其实是咖啡里加米碎、海苔和芝麻,香味独特还有咀嚼感。酱油拿铁,普通拿铁里加一点酱油提味,类似广东吃荔枝蘸酱油(非主流吃法)。葫芦咖啡。桂花糖浆拿铁用葫芦装,主打一个仙气养生还有福禄冲喜。当然也有老北京豆汁美式,老山西陈醋咖啡,老安徽牛肉板面调味咖啡……

这也是Shanghai Style的内核: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意和活力,主打一个放飞的好奇心。倘若亲临现场,你甚至会发现,好奇的不只是年轻人,打扮整齐的上海叔叔阿姨也和你一样,穿着精神地参观游走于咖啡节,对个中创意好奇不止,一路拿起手机不断拍拍拍。

从上海咖啡杯中漫溢的活力甚至延展到了很多周边产品。据说现在上海人都不再需要买环保袋了,因为咖啡袋就是街头最个性的设计,免费的咖啡袋子就是潮流面前人人平等的街拍单品,谁说这一点上,上海能算不亲民呢。

上海的好奇创意与新鲜,对世界所有人一视同仁。如果你之前与我们一样,担心自己不懂咖啡、不懂city walk、不敢尝试无声蹦迪,这一刻真的可以放飞自我了:毕竟我和旁边的小清新、老阿姨一样,每一天,都在上海长见识。

所以上海真的如社交媒体传闻那样,生活成本高,氛围让人无法融入么?

繁华中心静安区,人均吃饭消费跨度依然是19元到999,好消息是人均20元以下的生煎包、馄饨店、本帮面、糕团铺比比皆是,还有米粉店、刀削面、小炸串等各地口味,都不是钱包刺客,味蕾上也和国内其他一线城市的类似餐厅无差。

这个坐拥2600万人口的城市,自开埠以来的一百多年里,迎接过无数张来自世界各地大江南北的面孔,而一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基本要求,就是能够服务所有人千变万化的需求变化。

出道即巅峰的小杨生煎、以连锁姿态跻身“上海特产”,除了特有的香糯脆甜,它还能以小吃价格提供正餐饱足感,近30年稳如一日的出品,不会是最好,但也绝对不至于让人失望。

特色的辣肉面、大肠面和黄鱼面,虽然经常伴随着排队,但人们依然会大方承认,30块钱满满一勺大肠,价格算得上很良心。那些没有上过榜单的家常小馆,几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街坊邻居提供稳定用心的出品,:从花雕醉鸡、开洋拌面,到响油鳝丝、熟醉膏蟹…上海用精致嘉奖每一个想精致生活的人,丰俭由人,喜乐自知。

上海就是一个巨大的嘉年华,包容一切矛盾和差异,用一视同仁的态度面对它。甚至变化得实在太快,以至于本地人自己都觉得跟不上潮流。这种独属于中国的独特生命与活力,也是上海在热搜背后,真正让人欲罢不能的魅力。

本期作者|水水

编辑|梅姗姗 斯小乐 视觉/创意|BOEN

摄影|《风味人间》、little red book@爱吃的埃里_Tramy Lui_松饼今天去哪了_Tuka图卡_一和_ii行摄_Neal_草莓味的橙子酱_Amber卡卡_柯北_轩仙女_西米露,Daphne Skillen

原标题:《上海吃饭,真的有一套沪币系统吗?》

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