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上海黄浦 上海黄浦
最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周文秀接到一位父亲的来电。这位父亲堪称“超级奶爸”,从孩子一年级开始“陪读”,如今孩子已经四年级了。除了应付校内学业,双休日、节假日,这位父亲也是陪娃奔走在各种辅导班、兴趣班的路上,甚至陪孩子一起上钢琴课,一边做笔记,一边“监督”孩子。因为本身有音乐基础,所以这位父亲在陪伴孩子学钢琴的过程中没有少下功夫,许多事情都亲力亲为,甚至常常把难度高的曲子反复练习后,再教给孩子。
听到这里,许多家长一定觉得,这个孩子会大有前途,然而结果是,孩子放弃了钢琴,不想再“加油”了。
周文秀表示,父母“鸡”娃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切莫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用力过猛,反而容易适得其反。
(一)别让父母的偶像光辉成为孩子的负担。比如学钢琴这件事,明明是孩子自己的事,但爸爸表现得比孩子更主动积极,学得比孩子更好。家长以为这是在发挥“榜样”作用,但其实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孩子的天赋需要一点一点被挖掘,孩子的进步也许是一小步一小步的。当孩子发现,“仰望”父母是件很累的事情,怎么追都追不上,孩子索性就选择放弃了。
(二)不要对孩子期望过高。你要接受,花园里面每一朵花,都是不一样的,那样才好看。孩子也并非是千篇一律的,“优秀”的标准也并非是唯一的。制定过高的目标,超出了孩子的实际能力范围,只能带来挫折和失望。不妨对孩子多一些信任,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学习和进步吧!
(三)孩子需要父母的理解和拥抱,而不是只会摇旗呐喊说“加油”。给孩子打太多“鸡血”,孩子是会消化不良的。他们需要放假,需要放空,需要经常松一松那根紧绷的弦。只有等他们休息好了,才会重新燃起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毕竟,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支撑他们走得更长远。
锻炼孩子的意志力,不是非要“悬梁刺股”、全年无休,让孩子好好放个假吧,暂停对他们说“加油”,引导他们学着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比“鸡”娃本身更有意义。
点击播放视频
记者 / 张雯婧
编辑 / 孙冲
视频 / 张雯婧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原标题:《心理疗愈小锦囊丨假期里,请暂停对娃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