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刘汉尧
晁盖一伙人“智取生辰纲”之后,不得以而投奔梁山。但是心胸狭窄的寨主王伦不予接纳,愤恨之极的林冲手刃王伦,推晁盖为梁山新主,为梁山迎来了一个扩充发展的新时期。那么,《水浒传》穿插林冲火并王伦,有何意义呢?体现了什么样的一种价值取向呢?本文就此作一些肤浅的棎讨。
林冲为高俅所害,最后被火烧草料场,经柴大官人推荐,不得不“雪夜上梁山”。林冲被小人所害,一路忍气吞声,不过他的步步退让只是为了安身立命。面对走投无路的林冲,柴进劝慰道:
“山东济州管下一个水乡,地名梁山泊,方圆八百余里,中间是宛子城、蓼儿洼。如今有三个好汉在那里扎寨……聚集着七八百小喽啰,打家劫舍,多有做下迷天大罪的人,都投奔那里躲灾避难。”
王道庙堂不容,强盗江湖落草。那么多做下弥天大罪的人,王伦都容纳接受了,却偏偏不容林冲,想当年八十万禁军教头,荣华富贵,威名远扬。不为高俅小人所害,岂容王伦小人羞辱。从林冲的性格特征来看,他总是一味的委曲求全,但是求全不得,反而冤屈连连,世俗人情大抵也不过如此,人人如鲁智深、李逵,反而活得自在爽朗。但人之所以为人,就为一口气,气断了,生命也就完结了,林冲毕竟是英雄豪杰,小人高俅不能杀,小人王伦岂有不杀之理。当林冲拨出利刃刺向王伦心窝时,几百年来的读者都为之扬眉吐气。
作者写林冲陪娘子岳庙还愿,巧遇“倒拨垂扬柳”的鲁智深,一路写到林冲雪夜上梁山,林冲面对小人的迫害,总是退让以求自保,虽有柴大官人的引荐,小人王伦再次不能相容,走投无路之人,再不奋起,庙堂江湖岂不均为小人所占。所以,作者写到此处,必须要让述林冲“双眉剔起,两眼圆睁”,此时连孔圣人都要直呼“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不杀小人,何从解恨,读者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林冲浑身的枷锁也终于解了缚。《水浒传》里一百零八条好汉,有哪一个是于绝顶高位,从岁月静好的状态下无端跌入万丈深渊的?有哪一个是为小人迫害,而在忍让退缩的情况下依旧逼进穷途末路的?绝顶盖世的武功,洁身自好的品德,有小人在依旧无法安身。所以林冲火并王伦的第一层意义是江湖不容小人。
林冲火并王伦时,有一段宣言以明其志。林冲拿住王伦骂道:
“你是一个村野穷儒,亏了杜迁得到这里。柴大官人这等资助你,周给盘缠,与你相交,举荐我来,尚且许多推却。今日众豪杰特来相聚,又要发付他下山去。这梁山泊便是你的?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你也无大量之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
凡造反的,都会把前朝定为无能无德,总会找出一些行事的正当理由。造反成功,前朝必定暴君无疑;造反失败,起事者乱臣贼子铁板钉钉。从林冲的“檄文”来看,前半部分痛陈王伦不但不容自己,而且连晁盖这一伙好汉也不能容纳,虽有泄私愤之嫌,但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后半部分一个反问句两个感叹句,掷地有声,境界高朗。
“这梁山泊便是你的?”
可以说振聋发聩。当年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不也是如此质问玉帝老儿的吗?“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孙悟空居然教玉皇大帝,“只教他搬出去,将天宫让与我!”“这梁山泊便是你的?”可以说是林冲火并王伦的理论依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有了理论依据才有了底气,所以,林冲的“檄文”接下来便是两个感叹句,第一句:
“你这嫉贤妒能的贼,不杀了要你何用!”
这一句直接了当地陈述了杀王伦的理由,王伦是一位嫉贤妒能的小人,小人非杀不可。同时也呼应了前半部分的陈述,既不能容林冲,也不能容晁盖一伙,王伦难道不就是一位窄狭妒能的小人吗?第二句:
“你也无大量之才,也做不得山寨之主了!”
这一句明白无误地道出了火并王伦的目的,那就是改朝换代,寻找新的寨主。林冲思路清晰,有理有据,所以林冲火并得到了梁山旧部,以及晁盖新众的一致认可和赞同。林冲割下王伦首级,也就如行云流水顺理成章了。可见小人该杀,当道小人更该杀,因为其毒害更深祸害更广。
不杀王伦,梁山事业能够做得更大更强吗?不杀王伦,贤才能人能够起身上位吗?不杀王伦,朝代能够更替历史能够前进吗?研究者一般都以为林冲火并王伦是为了梁山事业的发展,而本人认为此论拨高了林冲的认知水平,林冲的目的只是要换人,而正是通过更换头领,梁山事业得到长足发展。其实,梁山事业的发展,只不过是林冲火并的一个附加值。《水浒传》通过林冲火并所鼓吹的价值,就是小人不可当道,如若当道必杀之。
(图片源自网络)
《水浒传》中鲁智深先于林冲出场,而杨志却与林冲会于梁山脚下,鲁智深、杨志都是武功盖世名振天下的大英雄。那么,火并王伦之举,作者为什么不交给他们,或者交给武松、李逵等等,而偏偏交给林冲呢?
林冲是落草水浒梁山中出身最高的人员之一,尤其是在梁山前期和中期,他是出身最高的唯一一人,他出身体制内且在中央机关工作,是李逵、白胜、时迁之流无可梦想的,是晁盖、宋江、吴用之辈望尘莫及的,也是戴宗、花荣、雷横等一批体制内小官僚们无法企及的。到水浒后期,能与林冲出身比肩的也不过卢俊义、徐宁、关胜等少数几位。而林冲的武功在梁山好汉中绝对是一流的,大的战事他领兵冲锋在前,倾巢出动时他便率众坐守本寨,历次调整他均列五虎将之首。本人在此描述林冲出身和武功,并不是说只有林冲才杀得了王伦。其实,王伦小人也,一百零八将人人都有能力诛杀之。本人所想表达的是,如此高贵的出身,如此了得的武功,林冲火王伦后,完全有能力取而代之,作者为什么偏偏不让林冲取而代之呢?
作者在开卷“引首”中曾叹息五代残唐,正所谓是——
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五代就是一个强人的天下,他们所遵循的就是丛林法则,胜者为王。五代也不过是历朝历代的一个缩影罢了。《水浒传》的作者具有菩萨之心肠,当林冲火并王伦后,作者写道——
话说林冲杀了王伦,手拿尖刀,指着众人说道:“据林冲虽系禁军,遭配到此,今日为众豪杰至此相聚,争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今有晁兄,仪义疏财,智勇足备,方今天下,人闻其名,无有不伏。我今日以义气为重,立他为山寨之主”……林冲把手向前,将晁盖推在交椅上,叫道:“今日事已到头,请勿推却。若有不从者,将此王伦为例!”再三再四扶晁盖坐了。
(图片源自网络)
从以上描写来看,林冲是真心不愿取王伦而代之,是真心拥立晁盖取而代之。在这里作者所宣扬的一种价值取向,并非我们历朝历代所信奉“胜者为王”的丛林法则,而推崇的是“贤者为王”的儒家法则。作者用林冲来火并王伦,而不用其他好汉,是因为林冲出身高贵,武功高强,相较之下更具说服力,更能彰显“贤者为王”的法则。如果林冲火并之后取而代之,那必将造成非常血腥的后果,一百零八将,个个如狼似虎,人人都学着火并杀伐,岂不天天更换山大王的将旗,梁山岂不成了内讧自残的黑社会吗?残唐五代一个比一个心狠手辣,遭罪的依然是老百姓。林冲主张“贤者为王”为众头领树立了一个典范。
《水浒传》虽然主张以暴制暴,但是在谋取大位时,却主张和平演变,宋江日夜觊觎寨主大位,他也只能驾空晁盖,培植势力,徐徐图之。作者的一番心思,真可谓居心良苦。
原标题:《水浒传|林冲火并的价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