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缚艺术:在旷野之上

澎湃新闻 07-30 13:16
全文共5291字,阅读约需要10分钟 记者 | 管诗雨 杨依霖 兰千烨 撰文 | 管诗雨 编辑 | 刁乐瑶 绳子一圈一圈缠上Samala的身体,缚手缠绕的动作很

全文共5291字,阅读约需要10分钟

记者 | 管诗雨 杨依霖 兰千烨

撰文 | 管诗雨

编辑 | 刁乐瑶

绳子一圈一圈缠上Samala的身体,缚手缠绕的动作很温柔,消融了Samala内心原有的抵触。Samala的身体随着绳子的缠绕自然地蜷缩,她把头埋在两腿之间,双手也被绑在腿上,整个人蜷缩成一团。有那么几个瞬间,她感觉到她的整个感官被封住了,眼前一片黑暗,甚至什么也听不见。世界很黑很安静,只剩一圈圈绳子给予的“拥抱”。

在那一刻,Samala预想中的不适感没有到来。反之,主观权利被剥夺后她意识到被束缚住的自己终于不需要对任何生活中的琐事负责,所有戒备的心理都被卸下,就仿佛进入了“禅定”的状态,自然地看着一切来,看着一切走……在这次绳缚体验中,闭着眼埋着头的Samala没有看见绳子在自己身上编织出的各种结构化的造型,但在一片黑暗中看见了生活的留白。

所谓“绳缚”,作为一种小众艺术形式,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江户时期一种用于束缚囚犯的方式。在后续的发展中,绳子与身体或是物品交织带来的视觉和精神冲击,使绳缚逐渐呈现出艺术属性。

传入中国后,绳缚艺术持续以亚文化的形态生存发展着,与之相伴的是外界的偏见与难以摆脱的情色标签。在这样的条件下,国内的绳缚艺术创作者和爱好者们不断摸索着大众与小众中间的区域,试图为这种艺术形式寻找一处合适的栖身之地或是通往未来的道路。

入门

绳缚艺术创作者言午与绳缚的初见源于一次偶遇——在一个情趣主题酒吧里,他第一次看到了绳缚表演:其实这并不是一次正统的绳缚表演,而更像是小范围的爱好者之间关于“玩绳子”的交流。相熟的缚手和酒吧客人聚在一起,将绳缚变作当晚最特别的一场活动,也有客人慕名而来,满足自己对于这种特殊艺术形式的好奇心和体验需求。

受到活动场地的特性影响,这一次的绳缚表演带有情趣意味和体验性质。除了将模特置于半束缚状态并给予拥抱安抚外,缚手还会用一些较为随意的绳路去寻找模特的敏感区域,给模特带来一些包括窒息、足底穴位等在内的特殊体验。

这次表演让言午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了绳子结构化、体系化的美感,绳子之间依附结节缠绕在一起,又在模特的肌肤上游走,与其产生映照和连接,形成完整的绳艺结构。与此同时,绳子与身体缠绕时带来的情色意味也恰好与言午的兴趣点契合。于是,在这以后,言午开始接触绳缚。

言午的绳缚装置玩偶

(图源受访者)

然而,绳缚作为一种艺术形式传入中国仅有十多年,在国内的发展并没有表现出相对体系化的特点。当时,言午所在的成都,甚至是全国都没有一个特别成熟的组织或是体系将绳缚艺术创作者们聚集起来,集中研讨绳缚相关的技巧和作品。绳缚艺术创作者只能通过观看网络视频、自行探索的方式进行学习。

缚手周北北便是如此,她的绳缚创作之路遇到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如何系统地学习这种小众艺术形式。首次看完绳缚表演后,爱上了绳缚的周北北便行动力极强地在网上收集了有关绳缚的大量资料,借此,她对绳缚的认知从新鲜好玩进化到了对绳缚自身固有的艺术底蕴以及BDSM属性的了解。

有了进一步地理解,周北北决定正式开始学习绳缚。最开始,她直接去拜访了缚手老师,进行初步学习;后来,她开始在网络上通过搜集大量资料进行深入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理论知识来精进自己的技术。

作为一种风险性略高的艺术形式,绳缚需要缚手学习的知识和技巧极多,其学习绝非一蹴而就的。Samala在参与绳缚体验的时候,也被教授了一些缚手需要了解绳缚知识——但她没办法记住绳子的绕法和需要固定的位置,还要提防绳子是否会影响被缚者的血液循环,复杂的知识点让她感到焦头烂额。

此外,绳缚的绳子选择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棉绳可能因为弹力而陷进被缚者的肉里,所以不适合用作悬吊用绳,只能用以简单的造型设计。相较之下,麻绳更适合悬吊,且麻绳越粗给被缚者带来的痛感越小。如果错误地选择绳子,同样可能造成被缚者受伤。

用于绳缚的各式绳子

(图源受访者)

所以,在把绳缚当作一种兴趣爱好学习了半年以后,周北北才做出了成为一名职业缚手的决定。因为自己的学习过程并不算顺利,周北北深知如果在绳缚学习过程中仅依靠网络资料,缚手可能无法全面地掌握绳缚相关技巧和注意事项,也会因此带来难以预计的安全隐患;所以,周北北开办了自己的绳缚教学班,想要帮助像自己一样的绳缚爱好者入门。

在教学班的前三节课,周北北都会不断向学生强调绳缚的安全性问题,在这之后才会教导学生相关的技巧,或是进一步分享如何更好地在互动交流中照顾被缚者的感受。

一个合格的缚手需要在绳缚开始前和被缚者进行充分的交流——言午在每次绳缚开始之前,都会提前与被缚者交谈,了解被缚者关节硬度等身体情况,以及他们希望获得的体验、偏好的玩法。为了避免被缚者受伤,甚至是女性穿着的内衣是否带有钢圈这样的细节都需要提前探明。

周北北在绳缚过程中,也会通过捏手、摸头发等提前约定好的动作给予被缚者安抚。有时候,被缚者也会用头或是手轻蹭周北北的身体,给她良性的反馈。此外,他们还会在进行绳缚时配备好安全剪刀,一旦被缚者出现危险和严重不适的情况,就需要立刻将缠绕的绳子剪断。

不止情色

除存在潜在的受伤风险外,绳缚艺术还时刻面临着外界的不理解与偏见。绳子、捆绑、肉体,这几个与绳缚有关的词总是激起人们对于性虐待等情色意象的想象。Samala第一次在小红书平台发布帖子分享自己的绳缚疗愈体验时,有人在评论区问道“这不就是M(享受虐待者)吗?”,Samala在解释自己并无受虐倾向后,还是收到了网友戏谑的质疑。很快,Samala的帖子因“涉及违规内容”,被平台官方封禁了。

Samala有关绳缚的帖子被封禁

(图源受访者)

基于传统认知中,绳缚与性虐待的紧密联系,主流的社交平台往往对绳缚具有定式的偏见,有时即使是一个不涉及任何暴力、裸漏、敏感部位的帖子也会被判为违规。哪怕成功发布,绳缚也要面对他人数不清的质疑与揶讽。而在屏幕之外,这样的偏见同样存在。

言午在线下进行绳缚演出的时候,常会遇到一些观众将绳缚演出视为色情演出,期待一些更出格的互动。而这样的认知,有时会给线下演出的缚手和被缚者带来困扰。在周北北眼中,绳缚表演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男性凝视的问题。在酒吧演出时,许多男性观众会带有一种欲望性很强的眼神去审视她和她的被缚者,这种审视带给周北北的感受并不舒服。

在绳缚实验者弓子看来,由于绳缚的起源便与对战俘的凌辱、虐待有关,所以这种艺术形式往往很难摆脱“性虐待”的标签。弓子认为:“它确实属于情色,但也是一种情色的艺术,不是色情。”

比起展现绳子本身的虐待属性,周北北更希望自己能够借助绳缚创作表达思想。2022年初,周北北在网络上了解到了“铁链女”事件,看见一位女性被如此对待,同为女性的她的愤怒情绪被点燃,试图用自己熟悉的艺术形式表达点什么。在这样的情况下,手中的绳子便成为了传达她内心想法的麦克风,她就此创作了《太阳之下》这件作品——交错拉扯着的红绳、悬挂着的女性物品和躺在墨色中的利剑共同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图景。周北北就作品的解读写了一首短诗:暴力与扭曲相连接,受害者被曝光在太阳之下,热情之后的悄然无声,等待着救赎者的降临,在我的血液流干之前。

周北北的作品《太阳之下》

(图源受访者)

“比起身体被绑起来,我更受不了思维被困住。”面对外界一些对于绳缚的偏见,Samala保持着“尝试才有发言权”的态度。绳子可以是对外的话筒,也可以是人与人之间卸下伪装沟通交流的工具,或是一面用以与自我对话的镜子。

而在作为疗愈师的Samala眼中,绳缚对控制欲过强的人而言,是一种很好的疗愈手段。在Samala分享绳缚体验的帖子评论区,有人表示自己完全无法接受这种丧失自己身体控制的体验。同样,Samala也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但当绳子缠绕在身上,所有主动权被剥夺那一刻,Samala感到了难得的放松——在这一刻,她不需要对任何事负责任。

周北北的被缚也曾告诉她,当自己被绳子捆住时,那些绳子就像一个来自周北北的有力拥抱。在绳缚进行时,周北北的全部注意力都高度集中在被缚者身上,这给被缚者带来了被关注的满足感,十分舒适。

具有被缚者和缚手双重身份的不荒把绳子作为一个与人沟通的工具。一个好的缚手在绳缚过程中,可以让被缚者的肢体卸下防备,真正放松,通过绳子和缚手之间达成深度对话。这样的交流往往不受语言的欺骗性影响,能够真正抵达内心。

所以,缚手与被缚通常是一种相互选择的关系。绳缚实验者弓子在选择缚手时,除了技术外,她更注重与缚手的信任关系。在弓子眼中一场真正的绳缚创作是缚手与模特共同完成的,两者之间是一种合作关系,而非工具关系。缚手借助被缚者展现绳艺的魅力与内心的想法,被缚者在缚手的帮助下才得以成为艺术作品的一环。弓子与缚手在一起完成作品前会进行深入的交流,以构建一个创作思路的大致框架,在后续的实践中,缚手也会在框架内进行一定程度的自由发挥。

小众之路

纵观绳缚艺术的发展之路——当下的绳缚艺术拥有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受众以及更加系统化的教学体系、活动形式,也获得了相对更大范围的关注。但是在整体上,它仍然与绘画、音乐等被普遍认可的大众文化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保持着小众与野生。

随着社会进步,信息流通和迭代的步伐加快,人们对未知事物的包容度也在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着脱下“有色眼镜”去认识绳缚。言午发现,绳缚活动的规模显著提升,有的缚手和主办方已经发展到可以撑起一场四五百人的活动了。与此同时,随着绳缚艺术获得更多的曝光,越来越多的绳缚爱好者开始涌入这个行业,尝试下水成为职业缚手。

绳缚爱好者基数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让这一群体的活动方式和前进道路有了更多的可能性。不定期地举办的绳缚体验交流会或是沙龙开始在上海等地出现;绳缚装置也走入了许多艺术展,作为极具欣赏性的展品现身;在一些艺术集市上,局部捆绑更是成为了常见的体验活动。不久前中国台湾的家乐福超市还在端午节前夕推出了一组“捆绑粽”的营销海报,上海也随之出现了花式捆绑粽子等形式的绳缚体验活动。

中国台湾家乐福端午节海报

(图源网络)

然而,绳缚艺术技巧性强的这一特点,变成了对其践行者的一道准入门槛:被缚者需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着清晰的认知,能够及时给予缚手反馈,保证自己的安全;一个合格的缚手也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沉淀与积累,熟练地掌握如何恰当地使用绳子进行创作,从而带给被缚带去正向的体验。

这种积累往往需要缚手花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成本。然而,随着缚手基数的增加,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言午、周北北等人无限“为爱发电”的热情,在大量付出之后,部分缚手极有可能萌生借助绳缚快速创收、赚回成本的想法。

因此,在绳缚艺术“出圈”或是进行商业化的发展过程中,部分“半桶水”的缚手渴望能够更快地得到名誉与经济的反馈,在技术不达标的情况下就承接绳缚演出或是其他活动,时常出现安全性问题。这不但不利于绳缚艺术的健康发展,还可能加深外界对于绳缚的偏见。

由此,言午对绳缚的“大众化发展”并不拥护。他始终认为绳缚是带有筛选性和私密性的艺术,是缚手找寻自我、个性体现的方式,或是缚手与被缚之间的一种特殊联系,并不是为商业化展演而生的。

所以,言午基本不会承接一些在公共场所进行的收费性演出,他的演出大多面向亚文化圈层,一般只有几十位观众。同样,言午也不愿意将自己的工作室发展成一个类似酒吧的场所,以此进行公开的绳缚演出甚至酒水售卖。他更希望自己所在的绳屋是一个私密的园地,可以供自己进行教学和制作亚文化周边产品,这也是言午尝试用自己的方式去为社群做开拓以及创新的途径。

诚然,作为小众文化,绳缚艺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野生度与大众化之间的微妙平衡,是绳缚爱好者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绳缚艺术的大众化会给创作者带来可观的收益,但与此同时原本纯粹的圈子就沾染了商业化的铜臭,可能变得鱼龙混杂。缚手的创作也不得不接受主流文化的审视,创作空间由此变得局限。但像缚手这样以绳缚艺术为职业的人,也有着不可忽视的生存需求,也就是说,创收的需求难以被割舍。

在理想化的设想中,绳缚爱好者们希望能够兼顾一体两面——在发展过程中,绳缚艺术应当筛选其爱好者,使自身保有纯粹的野性也保持前进的步调。正如同弓子作为模特,在选择缚手时有着自己的要求与原则:“绳缚艺术是绳缚加上艺术,有一定的审美和美的表现,所以和相契合的缚手合作,才能够带来更好的创作。”但是,绳缚爱好者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在范围有限的圈子里,只有被看见,不断有新鲜血液流入,才有可能进行可持续的筛选。

所以,不荒曾和一些公益机构一起举办过几个有关绳缚的科普活动,希望能找到更多照进来的光束。但是他坦言自己并不对活动的效果抱有太大希望,不会去期待外界的观念发生什么变化:“我会那样做,但是至于会发生什么变化,它有它自己的演进规律,它有它自己的命。”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Samala、言午、周北北、弓子、不荒均为化名。曾茜对本文亦有贡献。)

(封面图为周北北的绳缚装置作品,来源于受访者。)

原标题:《绳缚艺术:在旷野之上》

阅读原文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