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世界的“巴巴”②:中东美食“巴巴·嘎努吉”与宗教性

澎湃新闻 06-28 10:55
一款名为“巴巴·嘎努吉”的中东美食——茄酱,其名号中“巴巴”的含义有三种解释:“受宠的老爸”、“妈宝老爸”、“主教、神父”,食物因此有了宗教性和非宗教性之分。

“巴巴”的称谓在穆斯林世界非常普遍,也勾连起一个个传奇故事。最著名的是“阿里巴巴”,马云还以此命名了他的公司;中东美食之茄酱,也有个奇妙的名字叫巴巴·嘎努什。本文主要探讨“巴巴”的含义,通过14世纪初钦察汗国月即别汗皈依伊斯兰教的故事,特别关注“巴巴”的称谓和苏菲派僧人的关系。

文章分三篇发布,上篇主要介绍“阿里巴巴”的来历和含义;本文是中篇,将从中东美食“巴巴·嘎努什”入手,探讨“巴巴”称谓的宗教性和非宗教性;下篇将探讨苏菲圣人巴巴·图克勒斯和月即别汗的皈依。

本文作者钱艾琳曾就读于北京大学阿拉伯语系、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近东语言文明系,现任南方科技大学人文科学中心研究助理教授。

中东茄酱“巴巴·嘎努吉”:圣徒还是老爸?

随着跨文化交流的频繁,各种媒体写作对译名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我们讨论巴巴名字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在一百多年前的《侠女奴》里,周作人将阿里巴巴译成“埃梨醅伯”,巴巴穆斯塔法缩译为“麦斯塔夫”,而火者侯赛因只译成了“苛琪亚”。这些译名纵然不失古朴之趣,也反映出译者对“巴巴”和“火者”的含义不甚了了。周作人大概认为火者/苛琪亚是人名,巴巴/醅伯是尊称,因而对于巴巴就采取可译可不译的态度。

到了今天,巴巴的译名基本上是确定了。但巴巴称呼的位置,是放于名前还是名后,还值得一些笔墨。《伊斯兰百科全书》提到, 巴巴的绰号如果用在专有名词之前,多见于波斯语文献,也常表明此人名(或地名)与苏菲苦行僧的关系。例如十一世纪伊朗有个用哈马丹方言写作的诗人巴巴·塔希尔·欧尔彦。阿里巴巴故事里的老皮匠巴巴穆斯塔法,因为巴巴在名前,应当是源于波斯语。他的皮匠身份倒让人联想到上一节结尾提到的皮匠行会首领阿希巴巴。1786年,英国小说家和收藏家威廉·贝克福德(William Thomas Beckford)出版了深受加朗译本影响的《瓦希格(Vathek)》。小说的主人公是九世纪的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瓦希格,他手下有个叫做巴巴·巴鲁克(Bababalouk)的宦官。但这个穿越的巴巴应该就只是欧洲人的附会了。

英国小说家、收藏家威廉·贝克福德。

巴巴称谓的宗教性和非宗教性似乎总是相伴相生。另一个著名的巴巴,即中东美食之茄酱巴巴·嘎努吉(Baba Gannouj/Baba Ganoush),它的得名也有宗教性和非宗教性的两种说法。

沙姆地区的阿拉伯人以大饼为主食,霍姆斯酱和茄酱是餐桌上必备的两款蘸酱。说起沙姆地区,它大致包括现在的叙利亚、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也叫做黎凡特地区(Levant源于法语,即“太阳升起之地”)。那位给加朗贡献了阿里巴巴故事的哈拿·迪亚卜也是沙姆地区人。霍姆斯酱的名字源于霍姆斯豆(或鹰嘴豆,英文也叫chickpea),其做法是将煮熟的霍姆斯豆同芝麻酱、柠檬汁、蒜泥、盐一起打成糊状,装盘时再加入黑胡椒和橄榄油。巴巴·嘎努吉的做法有些类似,一般是将茄子烤熟后去皮,然后混入芝麻酱、柠檬汁、蒜泥、孜然粉、橄榄油、薄荷、欧芹等等。巴巴·嘎努吉的读音舒缓柔和,恰似它绵软的质地,但若无额外说明,实在难以将它同茄子联系在一起。

三年前笔者曾电邮过伊拉克美食专家纳娃尔·纳斯尔拉女士(Nawal Nasrallah),询问它的得名由来。纳斯尔拉女士说起一则黎巴嫩民间故事(也记录在她2013年出版的《伊甸园之飨》的第127页),有位孝顺的女儿将茄子做成美味茄泥,专供无牙的老父亲食用,于是就有了巴巴·嘎努吉(阿文的字面意思是“受宠的老爸”)。

纳斯尔拉女士和她的《伊甸园之飨》

而另一位美食作家米利亚姆·哈希米女士(Miriam Al Hashimi)解释为“妈宝老爸”(my father who is spoiled like a child by his mother)。

阿语版的维基百科给出了完全不同的一种说法,它将巴巴理解为“主教,神父”,说公元一世纪有位叫做巴巴·嘎努吉的神父深受爱戴。门徒们为他特制了拌入蔬菜和芝麻酱的烤茄子,慷慨的神父坚持同全村人共享了这道美食。人们在感激之余,便将这茄酱叫做巴巴·嘎努吉。

其实无论是茄子,还是茄酱,对阿拉伯人来说都属于外来的农作物和饮食(一百多年前的亚述人神父阿代希尔Addai Sher认为茄子源于亚述)。由于“巴巴”在阿拉伯语里可以指“爸爸”或“主教”,这就产生了对巴巴·嘎努吉的非宗教性和宗教性的两种穿凿附会。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