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戏之王》是一部题材创意上相当另类的影片。商业类型上定位的模糊导致了本片很难在宣传上做出亮点。是音乐歌舞?剧情励志?还是人物传记?无论是哪一类,也比不过喜剧、爱情、动作等元素来得更好卖。差不多去年此时,歌舞爱情片《爱乐之城》凭借天才的导演和持续发酵的口碑,也只不过在国内取得了2亿多的票房成绩。相比之下《马戏之王》可能只是年度引进片中票房末尾的那几部了。即使在美国,影片首周的上映票房也无法令人满意。
然而奇特的是,影片第二周的票房却实现了逆袭,增长幅度之大相当罕见。IMDB高达8.0的评分也证明了本片质量颇能让观众满意,从而获得了后续颇佳的口碑。
如果厌倦了打打杀杀的美国商业片,想在这个冬日寻找一种温情动人的感怀,那么《马戏之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马戏之王》中国版海报本片提炼于美国马戏团主巴纳姆的生平事迹。在他之前,虽然动物马戏、小丑杂技、怪奇秀等表演都在民间有普及,但依靠巴纳姆的运作,这些表演才统合在一起,形成了“马戏团”的表演体系。按今天流行的方式说,巴纳姆一个天才的演出策划人,凭借其商业头脑和高超的运作手段,包括广告推广、剧团管理等一系列成功创新,使“马戏”这种表演形式终于跃上大众视野,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巴纳姆对于马戏的贡献,大致可比作郭德纲对于相声的贡献,将原本小众的艺术形式成功搬进剧场,并整合为一种人数更多、更为完善和雅俗共赏的表演。这是对古老艺术的一种传承,同样也是天才的创新。直到今天,马戏作为剧场艺术已经日渐式微,世界上却仍然还有“太阳马戏团”等著名剧团继续在延续巴纳姆开创的这种剧场表演体制。
从剧情来说,影片展现的是巴纳姆如何克服来自周遭人的轻蔑和仇视,坚持自己梦想,最后团结朋友们获得了成功,可算是一部典型的励志和正能量影片。比如在影片开场段落,是穷小子爱上了富家女,然而富爸爸蛮不讲理的一巴掌,就展现了穷人糟糕的生活环境。然而在一首歌的蒙太奇转换中,我们看到穷孩子终于成长为一个落落大方的青年,即使岳父反对也迎娶妻子回家,实现了玫瑰色的爱情梦。无论是主题处理的简洁与通俗,或是充分利用电影手段时空转换的流畅,都展现了影片编导的不俗功力。
《马戏之王》剧照因为表现马戏,会涉及一部分表演场面,穿插歌舞在影片中就必不可少,再进一步就会放大成一部歌舞片样式——类似华语片中为数不多的歌舞片《如果爱》那样的设定。近年来,歌舞在影片中占到很大比重的先例,一般是改编自成功的百老汇舞台剧——比如《芝加哥》《悲惨世界》,或是导演为了追求某种复古的文艺情调——如《爱乐之城》《艺术家》。对于《马戏之王》这样两者皆非的原创歌舞片来说,看似顺理成章,其实需要不小的创新勇气。
本片的主题,倒更适合另一种类型——以动画片加以表现。对于好莱坞动画,观众已经接受了影片中永远有载歌载舞的桥段。而本片“追求梦想不畏艰难勇于表现自我”的主题,也和前年大受欢迎的动画片《欢乐好声音》有暗合之处,甚至为了登台表演筹措银行资金、剧场破坏的情节,也都有相似之处。
《马戏之王》与《欢乐好声音》在情节上有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影片展现了很多“奇异人士”,比如“长着胡子的胖女士”,或“来自中国的连体双胞胎”——这和美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表演者有所对应,很难说他们外形是“美”的,客观上会挑战商业影片的大众接受度。如果这些形象放在动画片中呢?比如《欢乐好声音》中的一个“胖猪”,也可以被设计为胖乎乎可爱的感觉,从而避免某种争议。以此来看,本片虽然乍看起来在商业处理上中规中矩,事实上却做了一些不简单的突破,“银幕上表现众多外形怪异的人士,而不让观众产生不适感”。
电影中奇形怪状之人,并不会让观众有不适感马戏作为一种艺术门类,除了强调力量和技巧的杂耍部分,也常有惊恐与滑稽的猎奇性。相信很多观众都有类似经历:小时候逛公园,看到一条横幅上画着“人面蛇身女”或“连体婴标本”,围着一块神秘空地,卖票吸引人参观。各种有肢体障碍的残疾人士,或内分泌紊乱造成的“毛孩”“巨人”等,都成了传统马戏表演中的一部分。现代马戏避免了歧视和争议,而逐渐淡出了这些。但作为影片表现的“初创马戏团”那个年代来说,这仍是不得不展现的。于是在影片励志主题之下,还隐隐探讨了对少数人群的尊重问题。
仍然是为了避免引起观众的不适,影片选择了一个黑人混血姑娘和白人小伙谈恋爱,以此表现主要配角的成长。突破种族隔离已经是当今全无风险的政治标杆。而其他特异人士大部分时间仍只能隐身在幕后,对于一部真人演出的作品来说,他们永远无法真正成为情节发展的主人公。这也导致本片主题立意上的深度,永远无法像动画片那样看似单纯,却又发人深省。如果看过大卫·林奇的《象人》,就会知道在马戏团讨生活的特异群体,所遭到的社会压迫和攻击要远远比本片中展现得更为猛烈。
《象人》的海报在影片的篇幅里,被歧视的人们由于在表演中获得了掌声,而迅速获得了自信。事实上这和影片开始“穷小子娶了富家女,两人不离不弃”一样,都是太过美丽玫瑰色的梦。在歌舞片的传统中,许多问题通过跳一支舞就可以解决,就像本片在一支设计精妙的双人舞中迅速建立了主人公和合伙人的友谊,连分成问题都谈清楚了。相比《爱乐之城》导演试图展现某种爱情中更为深切的沉痛,本片则延续了歌舞片的惯例,“在歌舞中获得了大团圆”。这大约就是影片主题还缺少些余味的原因吧。
“基情”满满的一只双人舞。台词翻译中还有“快点上我的车”这样的贴地气佳句如果不做更多要求,那么本片还是相当精彩的。影片导演之前做过特效总监,从歌舞编排和场景转换来说,都充分借助了特效和光影的魅力,展现了电影时空转换和声画结合的艺术效果。若干歌舞场面,比如男女配角在秋千上缠绵共舞,或是歌剧名伶初次献声,都让人眼前一亮,既像是在剧场欣赏歌舞表演,又像是在观看暗含情感细节的爱情电影。总体来说《马戏之王》也算是一部相当值得去电影院欣赏的影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