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境松阳:茶,古村和老街

澎湃新闻 04-12 15:19
与那些卖弄风情的古镇景点或早已转型成古玩市场的老街相比,松阳老街的业态完全是活的。那些我以为早已消失的手工艺作坊仍在这里默默经营。

翁欣

高铁龙游站出来,本来以为可以顺利坐上到松阳的车,没想到从龙游去松阳的班车很少,耽搁了两个小时才坐上开往松阳的小巴,时间已是下午三点。去其它景点比较仓促,所以剩下的时间决定就在县城老街逛逛。

手机地图上找不到老街的标志,不过县城小,瞎逛也不会错过。一路沿着人民大街往南,看到一排贩卖果蔬菜苗的地摊,再往前道路变窄,来到南直街,看到钉秤店,铁匠铺,锡箔铺,棕床店,草药店,剃头铺,裁缝铺各种小作坊散落在石板路两旁,你就知道自己身在老街了。

松阳的杨家堂是典型的阶梯式村落,被誉为“江南的小布达拉宫”。本文均为 翁欣 图
与那些卖弄风情的古镇景点或早已转型成古玩市场的老街相比,松阳老街的业态是活的。那些我以为早已消失的手工艺作坊仍在这里默默经营。这里所贩卖的锄头、柴刀、菜苗、草药、棕床、棉布、锡箔、灯烛,仍然是本地人在生活中使用的物品,传统农业社会的特点还在维系着这个浙西南县城老街的繁荣。
老街就像一个时空隧道,许多近乎失传的手工艺小作坊,仍在这里有序经营,繁华却不喧嚣。

自唐以来,老街就是松阳的贸易中心。街上大多是明清建筑,所以也叫明清一条街。老街原有五里,一直延伸到松荫溪码头,九十年代城市改造之后,就剩下目前这几百米长了。街边多是老字号,经过几代经营,一楼店铺,二楼住人(应该都是自己的房子,省去租金压力)。对比外面宽阔马路的那些现代型商铺,似乎还是这儿有活力。

去时正值清明,路过的小吃店里,几人围坐在一起,包着一种类似青团的小吃,问是什么,答曰清明粿。买了几个,有咸有甜,先捧在手里吃着,期间又看到一间面馆,居然是用柴灶煮面。果断进去,点了两碗酒糟大肠面,女的动作麻利用手擀面,男的不慌不忙往灶头里添了柴火。十五分钟后面上来,装在青花海碗里,是手工切面,铺上深红的酒糟大肠、别有风味。店内装修古色古香,挂了许多照片,想必也是家老店。据店主介绍,这店是她祖父开的,祖父名百仙,所以就叫做佰仙面馆。已经传承了三代,松阳境内可以说远近驰名。

逛完老街出来天色还早,打听了下,离县城比较近的景点有延庆寺塔,据今有千年历史,就在县城外一两公里处。于是坐公交前往,本来是想去拜下当地的寺庙,到了才发现其实就只有一座微斜的古塔。售票处已经下班,不过围墙外有一土坡,站在坡上仍可看到塔的全貌,拍了张照片,也算是来过。周围田里的那几头水牛,似乎对我们的出现感到好奇。

大木山茶园,号称中国最大的可骑行茶园。茶园内丘陵连绵,景色宜人。

回来在县城的旅馆安顿好,晚上继续在老街晃悠。此时街上已经亮起了红灯笼,大部分商铺关了门,只有一些理发店还开着。初步估算下,老街上的理发店超过二三十家,貌似县城所有的人都是来这里剪发?我找了家看上去最旧的店进去,老式铸铁椅子上剪了个头,洗剪吹一共8元,和现在的发型工作室不可同日而语。

江南的小布达拉宫:杨家堂村

松阳最出名的古村落杨家堂村,我在网上没找到去往那里的公共交通方式,看来一般都是自驾或包车前往。不死心,吃早饭的时候我询问了当地人怎么坐车。他们告诉我在松阳一中门口,有开往三都乡的小巴,那车经过杨家堂。

坐上这趟一小时左右一班的小巴,离开县城七八公里外,司机把我们在杨家堂村路口放下,路边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江南的小布达拉宫——杨家堂村”,箭头指着小路往下走。我本以为不会走多久,因为地图显示杨家堂离公路直线距离并不太远,但实际上,因为上下起伏,迂回辗转,前后走了三公里,都还没看到村子。直到转过几个大弯,看见两棵大樟树守在村口,眼前才豁然开朗。杨家堂村到了。

错落有致的杨家堂村

村落整体坐东朝西,建在一个山势的凹陷处,所以从外面进来一路是看不见它的。几十幢土木架构的清代民居,沿着山坡错落有致地向上延伸,在视野中展现出一个巨大的立面,属于典型的阶梯式村落,也难怪被称为“江南的布达拉宫”了。据说这里已经有三百多年历史,斑驳而充满岁月感的黄土墙,配上瓦片的灰墨色,气势壮观而朴实。也让人不禁感触,正是由于当初村落设计者的隐秘布局,加上交通不便,才让这个藏在大山深处的古村落得以完整保存吧。

大木山竹制凉亭,充满禅意的放松场所。

虽是著名景点,但游客只有三两。被这里的美景所打动,也因为来到这里不太容易,我们决定今天不去其他地方了,就在这个村里慢慢消磨几个小时,上上下下,把村里货真价实的鹅卵石路走个几遍。

走下来,发现这里三分之二的房子都是空的。除了几个老人,就看到三五个采茶的(她们需要照料高山上的茶园,不得不住在这里),其他打照面的,基本都是游客。村里有一个改造过的设计型酒店,村外有一个能吃饭的农家乐,其他好像没有什么旅游开发。村口没有一辆摩的,三轮车也没有,出村还是得依靠步行。当地人似乎专注于采茶,对发展旅游的兴趣不大。

中国绿茶第一市:浙南茶叶批发市场

坐车来松阳的路上,一路经过茶园,县城外的四周也感觉到处都在种茶,心想一个并不怎么知名的当地名茶松阳银猴,竟然产量这么大。车站旁看到有一个浙南茶叶市场,寻思一路下来,茶叶似乎是松阳的重要产业,于是决定去逛一下这个市场,准备顺便买一点当地的银猴、香茶之类。

没想到这个市场很大,嚯,外面立着“中国绿茶第一市”的石碑。里面各种名茶都有销售,浙江龙井、安吉白茶、毛峰、竹叶青,一打听居然多数都是本地产的。而松阳银猴只是这庞大绿茶产业里其中一块。茶摊的老板告诉我们,松阳自古产茶制茶传统兴盛,这里也是全国最大的绿茶集散中心,清明几日交易量火爆,每天的成交额都达到好几千万。

我感到有些惊讶,不过也失去了买茶的兴趣。作为一个杭州来的游客,似乎既没必要在这里买点龙井,捎些白茶。我想那些茶叶大概都是发往北方去的。脑海里响起路上看到的一句广告语:“世界绿茶看浙江,浙江绿茶看丽水”。来到这里,才明白此中真意。

骑自行车逛茶园:大木山茶园
其实要说这里是景区的话,无非是茶园多开了几条自行车道,但你要说它只是茶园,那么这里的生态和连绵起伏的风光也还是值得一来的。把茶园打造成观光景区,对于打茶牌的松阳政府来说,也是一举两得。
竹制凉亭很环保,也适合拍照凹造型。

来这里的游客明显比去古村的要多,而且基本都是年轻人。景区本身没有门票,茶村里有很多民宿同时也提供自行车租借,三十块钱两个小时。我们没有骑车,因为觉得骑车可能对时间有一个约束。选择步行去了位于水库边,景区核心位置的大木山茶室。现场去到那里,似乎并没有网上的图片看上去要好,只是一处低调而简约的茶室而已。倒是不远处山坡上那几个竹制凉亭的设计让人惊喜,感觉是空旷而充满禅意的场所,在里面无论是躺着还是静坐放松,或是做瑜伽,应该都非常理想。

迷宫风水村:山下阳村

在茶园里面玩了一个上午出来,去古市坐上开往回县城的路。我们半路在寺口村这站下车,准备从这里前往此行要去的第二个古村落:山下阳村。

小商店

去山下阳村的路也要沿着茶园往里走个两三公里。和杨家堂那种山地村落不同的是,山下阳村属于平地村落。远远望去,东西两边呈现不同的样貌,东边建起都是三四层高的新式民房,西边则低矮,有些破败的古村。显然,原先住在东边的村民搬到西边盖了新房。这样虽然保住了古村,但从视觉效果来看,新村和古村挨得太近,失去了原本的韵味。

山下阳村远观虽貌不惊人,入内发现似步入迷宫。村内密布几十条鹅卵石巷弄,高大的马头墙让巷道逼仄而幽深。在里面转来转去,有些路通,有些不能通,让外人觉得难进也难出。一直来到古村的中心地带月池,发现这里别有洞天,徽派建筑和闽南风格建筑错落,门楼、窗棂、横梁上的石雕木雕工艺细致。这里不仅是村子的地标,也是村落风水布局的核心。

山下阳村高大的马头墙让巷道显得逼仄而幽长。

山下阳村也是松阳著名的风水村,整个村落按照传统星象布局。这里的一街一巷,一树一塘,都有说法,并不是随意设置。比如村中道路很多“丁”字路口,寓意子孙后代人丁兴旺。月池周围的一圈风水墙,阻挡着村落风水外流。山下阳村的张氏家族,出过几代著名的风水师,村中的规划布局,应该是好几代人不断补充完善的结果。

从山下阳村出来的路上,遇见热心的当地人开车顺路把我们带去县城车站。一路上他告诉我们,接下来村里会进一步投入对古村的保护和开发,资金已经到位,目前还在方案的探讨中。
由建筑师徐甜甜设计的大木山茶室,是其“松阳实践”的一部分。

这次来松阳时间不多,只去了两个古村,但足够让人感到惊艳。其实松阳往东三都方向,往南石仓方向,往北四都乡沿途,还散布着好几十个传统村落。我想不久以后还会再去一次松阳,探访那些古朴的村落。这篇松阳游记或许还会有下篇。

更多前沿旅行内容和互动,请关注本栏目微信公众号Travelplus_China,或者搜索“私家地理”。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