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结束了,不少剧迷内心涌起了一种挥之不去的空虚。这是一部让人上瘾的良心好剧,也是一部在众多国产剧中杀出重围的逆袭神剧。今天就来跟大家聊聊自己的追剧历程,以及一点浅薄的感想分析。
从一开始收视率的低迷,到隔壁台《伪装者》将几位主演的人气一点点托起,再到国庆期间的话题带话题,《琅琊榜》收视率稳步上升,话题度和关注度在各大社交媒体上也暴增,不但出现来自朋友圈和微博的各种自发式宣传,各种“安利帖”“荐剧文”让人目不暇接。
经过了二十集的“小火慢炖”后,剧情渐入佳境,其内容优势逐步凸现。到了国庆期间,终形成“自来水”无数的大好局面。让人想起了之前《大圣归来》,也是口碑效应积累了一段时间后,再爆发式的井喷。
国庆之后,《琅琊榜》网台双红,微博上粉丝自发衍生的段子、漫画、同人文无数。截至10月16日凌晨,《琅琊榜》微博阅读量达31.2亿,话题讨论515.6万,热度甩出《云中歌》《多情江山》等剧一大截。
为什么它能让剧迷们纷纷表示:“看过《琅琊榜》,今年再也不想追别的剧”?答案三个字:有眼光。首先,是选角精准。身世复杂,前史复杂,智近于妖,外表体弱多病谦谦如玉,内心狡诈阴暗又刚烈正直,梅长苏这个男一号的人设相当复杂。梅长苏这个角色的复杂程度和杰克苏程度,演技稍欠一分火候,就会显得人格分裂或者装x过度。
胡歌,是最好也最险的选择。古装颜赞、粉丝基础强大,加上他本人曾经“浴火重生”的传奇经历,让他和梅长苏这个角色有一定的契合度。而胡歌没让人失望,他所诠释的梅长苏从内到外完美符合原著里的形象,将这个角色的作用和魅力都最大化了。不同于过往在古装偶像剧中的耍宝耍帅,和都市情感剧中的跳脱有趣等相对外化的表演方式,胡歌此次专注于内功,为梅长苏这个书中人物,设计了无数幽微细节,随时佝偻的脊背,隐忍克制的眼神,思考时搓动的手指,点滴心思,将人物塑造得令人信服。这背后有几多琢磨,几多参详,体现的都是一个专业演员的素养。
而其他演员,不论主次,都外在贴合角色形象,内在演技逼真自然,只要镜头还能拍到自己,哪怕自己只是无足轻重的背景,也一秒钟都不会出戏,好好投身角色中。这明明是演员应该做到的基本,然而在如今的国产剧中却是一种少见的严谨了。
至于剧中精心细致的道具、布景、摄影,早有其他文章详八,笔者就不在这里一一列举了。
制作团队另一个有眼光之处,在于起用海宴。
太多原著改编作品,从文字转成影像后丢失了原作的神魂。这除了影像表达的技术问题之外,也有编剧再创作上出了问题的原因。而剧版《琅琊榜》很好保持了原著神韵,向来以正剧见长的山影团队能够做出这么一部正气凛然之余,不乏萌点笑点和偶像色彩的剧,引发网络上cp党的刷屏热捧,这与海宴熟知粉丝痒点,在主线剧情外设置种种支线细节的努力密不可分。拿捏好主线剧情和支线细节的度和量,不损故事的完整和严肃,又对上了当下年轻观众的胃口,冲着这份功力,必须给海宴送上一个大写的“服”字。
除了有眼光之外,“创新精神”也是《琅琊榜》制胜的关键。说到古装正剧,笔者能想起的经典之作,依然还是儿时看过的《雍正王朝》《康熙大帝》等作品。近些年,在荧幕上能看到的古装剧,多为言情偶像仙侠玄幻,古装正剧有一些衰落,且不说市场变化因素和“限古令”的出台,单说像样的古装正剧本身就愈发少见,一度受到市场认可的古装正剧正在远离荧屏。
而《琅琊榜》的出现,开启了古装正剧的一个新方向:非历史正剧。
第一,《琅琊榜》原著是架空,创作团队没有在剧版中重新设定一个确定的朝代,而是延续原设定,模糊了具体朝代,大体划定一个可以用做参考的年代范围,进行服饰道具礼仪的准备,省去了考据和还原历史细节的功夫,但影像上还是能带给普通观众一种正剧般的考究感。
第二,《琅琊榜》虽是架空但非戏说,立意摆得很正,讲述的不是儿女情长,而是家国大义。洗刷冤屈,还正义者以正义。对自身,梅长苏最终舍身报国,圆的是找回真实自我的梦,在苟延残喘和洒脱赴死间选择了后者;对外界,该剧超越权谋和善恶,在最后两集中提出了终极追问:为君者,以皇权为重,还是以天下为重?这是深具正剧风骨的一问,虽是古装故事,仍意指当下现实。掌握权力者,谋取权力者,当如何用权?为私为公?为己为民?由此可见,古装正剧的“正”字,不用拘泥于历朝历代悠悠往事,和所有文艺作品一样,“正”在反思和寓意。
第三,《琅琊榜》起用偶像班底,打破古装正剧和古装偶像剧界限,兼具正剧气质和偶像外表,高颜值正剧老少咸宜,收获80后90后的关注和热捧,这是值得借鉴的做法。
当然,这部剧也并非十全十美。《琅琊榜》小说的厉害之处不是权谋 ,而是向往清明世界渴望天下太平的理想和报效国家的热血情怀,权谋上其实是略显薄弱的。有网友表示:“前二十几集的权谋内容总觉着摸不着地的虚浮,就像气球吹涨了原本要炸开,最后却缓缓地蔫儿了。”小说中甚是精彩的朝上辩论,剧中MV式一笔带过。多处情节让人有点梅长苏一开挂,反派智商集体下线之感。可能是期望太高,我想看一群人在权势之争中的博弈、挣扎,而不是看男主一枝独秀,算无遗策。
此外,对于赤焰一案和少年林殊的表现略显欠缺。原著中,十三年前,大渝出兵二十万夺肃台,逼梅岭,七万赤焰军为保境安民与大渝军血战,尽挫其精锐,一战之后,大渝军力多年未复元气,大胜之后,血战力竭才会被友军轻易剿杀。如果能把这一段往事说得再详细一点,能让林帅和将士的忠勇和功绩多一点铺垫,后面的赤焰案会显得更揪心惨痛吧。
剧中,少年林殊在各大主配角口中反复出现,大家都异口同声说他是当年最耀眼的少年英才。可是,他的几次出场,除了展现梅岭之惨外,就是靖王记忆闪回中,那顽皮可爱的刘海少年。大家津津乐道的无非是水牛、鸽子蛋等CP梗,跳脱有余,未见惊艳,若能多一些少年林殊的沙场英姿,惊人才华的展示,后人口中的惊才绝艳才能让观众信服,梅长苏对自身多多少少的厌恶,对过往林殊的怀念,也会更让人理解吧?
最关键的一点,也是山影剧的老毛病:“阳盛阴衰”。虽然《琅琊榜》是部男人戏,但也不能太厚此薄彼吧,男演员个个从头到脚精心打扮,戏服养眼,帅破天际。对比之下,女演员们的服装配色和化妆造型简直没眼看,花花绿绿一秒让人穿越到隔壁《云中歌》。宫羽姑娘这一身的谜之配色……
静妃娘娘其实一直发挥稳定,但这一场这妆容略显微妙。霓凰这唇色是这两年大热的“想你”色吗?般若这一身露肩交领大毛蓝棉袄,充满了本土品牌奇特的山寨时尚感,感觉有淘宝爆款的潜质了。当然,这些主要还是因为对比了男演员们惊艳的造型,才略显不足。人家制作方都老实承认了:“毕竟男人戏嘛,钱都花在男人身上了。”最后要说,在当下影视剧市场年轻化、网络化、市场化的大潮中,《琅琊榜》的爆红证明,把握时代脉搏,不是单纯的顺应潮流,而是知势趁势而为,有所创新,也有所坚持,方能做出好作品。还是用该剧导演孔笙的话结个尾吧:
“你可以通过市场去影响更多的人,要一直坚持一个创作性的理念,文化上的理念,我觉得坚持还是有意义的,肥皂剧很多人爱看挺好,但是总还有这样的戏触动人的内心,十部里有两部是这样的,就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