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有钱到可以不被收买,才能一直自由写作

澎湃新闻 05-24 11:04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是财经作家吴晓波的第一本散文集,新书的封面是女儿的背影照。书的内容天南海北,有为人父的舐犊情深,也有回忆故人的相交往事。

财经作家吴晓波  兰卉 澎湃资料

        5月23日,财经作家吴晓波在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举办了新书《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的发布会。发布会展台桌上新书盖着一张大红布头,几位领导与吴晓波共同为新书揭开了红布头,露出这本以吴晓波女儿背影照作为封面的新书。揭牌仪式感颇足,像个小小的公司开业典礼。

        吴晓波以写财经内容见长,《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是他第一本散文集。书的内容天南海北,有为人父的舐犊情深,也有回忆故人的相交往事,还收纳了诸如《去日本买只马桶盖》、《我和我的总编同学们》等在微信朋友圈被广泛传播的杂文。吴晓波在发布会上与读者分享了他对自己的写作、对这个商业社会的看法,并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采访。

新书封面是吴晓波女儿的背影照

“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这篇颇为鸡汤式的文章,是吴晓波写给18岁女儿的。

        “生命就应该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原来是台湾黑松汽水的一句广告词,多年前吴晓波在广告杂志上偶尔读到。“在遇见这句话之前,我一直被职业和工作所驱赶,不知道生活的快乐半径到底有多大,什么是有意义的,什么是无效的。”吴晓波说这句广告词让他明白,原来生命从头到尾都是一场浪费,你需要判断的仅仅在于,这次浪费是否“美好”。

        如何定义“美好”?“你乐意不断投入精力、不知疲倦地去追求一件事”,对吴晓波来说是这件事是写作,对他女儿来说目前这件事是音乐。吴晓波在女儿初中毕业后将其送去了温哥华,女儿读书成绩不错,却在后来退了学校,重新回到上海学习音乐。

        女儿的事情让吴晓波感慨,今天的中国90后们,是这个国家近百年来,第一批和平年代的中产阶级家庭子弟,第一次有权利、也有能力选择自己的喜欢生活方式和工作——他们甚至可以只与兴趣和美好有关,而无关乎物质与报酬,只要喜欢。

学者?作家?还是商人?

        “我认为职业作家应该一年写一本书,这是职业道德。今年已经在写作一本新书,明后年的书也在筹划中,同时进行。而且不会有黑天鹅事件出现影响几本新书的完成出版。”吴晓波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自1996年以后,基本都是一年一本书的节奏,“我一年的写作量大概在35万字,包括书和专栏”。

        《激荡三十年》、《大败局》等作品奠定了吴晓波在财经写作领域的位置;也常能听见他对社会热点、经济事件的分析评论;由他创始的蓝狮子财经中心即将挂牌新三板;投资科技产品……涉猎众多领域的吴晓波如何定义自己的身份和公众形象?是学者?是意见领袖?是明星作家?还是商人?

        “我就是个写字的人,我认为自己终生就是个记者。我在进行着非虚构写作,基本是以调研和实证调查为基础来做分析和写作。所以另外的身份,是别人附加给我的。”吴晓波坚持认为自己就是个靠码字为生的记者,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写财经报道,至今依然在写财经报道。

        这些年来,吴晓波说自己把大半时间都投入到中国企业史的书里和写作中。他想在这个极其庞杂却并不辽阔的课题里寻找些一些答案,为后来者的反思和清算预留一些略成体系的素材,希望证明这个社会的很多密码和潜流可能会淹没在中国经济和公司成长的长河中。

        “在若干年后,也许30年,如果有人想了解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的变化,能有一本我的书被侥幸提到,那我就很开心了,别的对我来说都不是很重要的事情。”

        财经书写并不是吴晓波最早的领域。

        “我大学时爱写诗,是个诗人,几乎给全中国所有的诗歌杂志期刊都投过稿,但是全军覆没。投了4年没有一次被刊登。所以大学毕业时我就知道我在文学上的天赋很差,我必须在一个文学的荒漠领域上展现自己的才华,这个领域就是财经。”吴晓波说自己也是逐渐喜欢上商业、财经的,“这个领域的东西,机械、数据等等很难被戏剧化,读文科的人有个毛病就是不喜欢数据。而我现在反倒是最喜欢数据,看资料脑子中记得最牢的就是数据。”

 “从对物质的追逐中脱离出来”

        有读者向吴晓波提问投资之道,他说自己之前并没有什么特别的门道,就是买房。上世纪90年代,房地产业悄然趋暖,吴晓波将所有稿费投掷于购房,“这是一个特别单纯的行动,只要有勇气并懂得一些货币杠杆的知识,购入即持有,持有即出租,一有机会便抵押套现,再复循环,财富变如溪入壑,水涨船高”。

        吴晓波丝毫不掩饰自己对财富的热爱,“再穷也要站在富人堆里”,这是影响吴晓波重要的几句话之一。“我们中国人,特别是中国文人好像特别忌讳说自己爱钱,我说了这句话后,好多人骂我势利、爱财。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想过一定要很有钱,有钱到可以不被收买,能够一直自由写作。”

        我们为什么要赚钱?我们想要用赚来的钱去购买什么?吴晓波说自己这代人多少属于天生地养的一代,从贫瘠的物质和精神年代走出。赚钱最直接的好处,无疑就是可以从对物质的追逐中脱离出来,“可以开始去发掘生命中另外一些抽象的、形而上的价值。可以自由地思考你愿意过什么样的生活,对社会有什么责任。”

        “我已经过了迎合、讨好别人的年纪了。”

        2014年吴晓波创办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刊登自己的专栏和视频,“读者不满意、不买账也没关系,我们的公众号每天都有被人取消关注,我统计了下,大概每天都有350-450的人会取消关注。我要讲自己的话,我崇尚自由精神”。

(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