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江创新论坛|翁经科:青年科学家的创新潜力来自哪儿
美国东北大学植物与人类界面研究所所长翁经科。
2024浦江创新论坛相关活动、Meet TR35 Summit 2024 科技青年论坛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TR35)亚太区发布仪式近日在上海张江科学会堂举行。
论坛嘉宾、往届评委、美国东北大学植物与人类界面研究所所长翁经科在现场接受了澎湃科技的采访。
翁经科强调,科学与创造力密不可分。虽然科学通常被视为精确的数据和事实,但科学突破往往依赖于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他专注于天然化合物的开发,致力于探索这些化合物在复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作为该领域的引领者之一,翁经科于在2017年,成立合成生物学公司 DoubleRainbow Biosciences,开发基于植物天然产物的新一代保健品原料及药品。
药物研发的创新方向:多靶点天然产物的潜力
在谈及植物代谢进化的研究时,翁经科教授表示,他最期待在植物中发现的是那些“能够针对复杂疾病提供新疗法的天然产物”。这些化合物往往具备多靶点的作用机制,可以与人类疾病相关的多个蛋白质相互作用,从而展现更广泛的治疗潜力。
“传统的小分子药物通常是设计用于专门针对单一靶点,”翁教授解释道,“但这在治疗像癌症或糖尿病这样复杂的疾病时常常显得力不从心。”随着网络药物学的兴起,研究人员开始探索天然产物如何通过与多个靶点相互作用,调控复杂的分子网络,进而提供比单一靶点药物更具潜力的治疗方式。
多酚类化合物便是这一领域的一个典型案例。翁经科表示,这类化合物通过与多个疾病相关蛋白质的网络邻近性,展现出了对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疾病的潜在治疗效果。此外,他还特别关注植物代谢网络中具备重要功能的天然产物,认为这些化合物不仅能揭示植物与生物及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其进化产生的机理也很有可能可以运用到开发新的药物研发中。
翁经科表示,植物次生代谢中在上亿年进化过程中形成的重要天然产物,揭示了植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其独特的进化机制也为新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在抗病毒领域,翁经科特别提到,黄酮类化合物槲皮素(isoquercetin)在人类流感病毒(如H1N1和H3N2)的治疗中展现出显著的抗病毒活性,有望成为抗流感的候选药物之一。
此外,他还参与主导了一项关于红景天苷(Salidroside)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红景天苷补充剂显著提高了健康受试者在高强度间歇运动后的氧气利用率,且肌肉损伤标志物如肌红蛋白大幅减少,表明其在缓解肌肉损伤和抗疲劳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此外,红景天苷组受试者在疲劳感和情绪稳定性方面的表现也优于对照组。这些数据表明,红景天苷在运动恢复和抗疲劳领域可能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尽管这些结果令人振奋,但翁经科表示,植物天然产物的药物研发仍面临挑战,特别是在进一步优化药物结构以提高药物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特性及大规模生产方面。因此,需要多学科的合作来克服这些技术障碍,以开发出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新药。
青年科学家的创新潜力
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核心动力。翁经科教授认为,创新在于“打破现有认知框架,提出全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他表示,“伟大的科学家不仅要验证假设,还要敢于质疑现有理论”,“这种不确定性正是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翁经科说,青年科学家的创新潜力可以通过跨学科的思维能力、自由探索的机会以及有效的沟通能力来判断。他特别提到,跨领域的互动能够激发新的想法,科学家们不仅要进行严格的实验,还需要有足够的“创意空间”来自由思考和探索。最后还需要具备“有效地沟通不确定性”的能力,将科学的复杂性和临时性清晰传达给公众和决策者,促进跨学科合作与创新。他认为“青年科学家的潜力在于他们能否展示创造性思维,勇于质疑并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年轻科学家在创新道路上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如何在应对学术压力的同时保持长期创新的需求,翁经科教授表示。“很多时候,他们需要在短时间内发表成果,以获得科研资助和职业发展的机会,但真正的创新往往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积累。”他表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年轻科学家还必须在技术迭代和多学科融合中保持前瞻性思维和创造力。
翁经科建议,首先要保持对科学的好奇心,敢于探索未知领域。他特别强调了跨学科合作的重要性,“从不同的视角思考问题往往能激发创新的灵感。”此外,他认为沟通能力同样关键。年轻科学家必须能够有效传达他们的科研成果,吸引更多人加入他们的愿景,促成合作,并为研究争取资金和其他相关资源的支持。
翁经科教授还提到,像托马斯·爱迪生、史蒂夫·乔布斯和埃隆·马斯克这样的伟大创新者,不仅拥有深厚的技术背景,还擅长通过非凡的沟通能力吸引合作者和资源。“创新不仅需要科学能力,还依赖于广泛的合作与持续的资源支持,”他总结道。年轻科学家不仅要专注于科研,还要积极分享他们的愿景,以确保创新事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