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少量喝酒仍有风险,国际新研究再提“酒精致癌”

澎湃新闻记者 姚易琪
2024-01-02 19:37
来源:澎湃新闻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达到酗酒程度才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即使是适度的、轻度的饮酒也会增加风险。美国癌症协会(ACS)的建议是:最好不要饮酒。

据美国健康医疗专业媒体STAT报道,近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跨政府机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一份特别报告称,少喝酒可以降低患口腔癌和食道癌的风险。该报告的作者、美国癌症协会的癌症流行病学家Farhad Islami表示:“鉴于其他癌症中也具有许多相似的机制途径,所以或许喝酒频率也会影响其他癌症的患癌率,不过还需要更多数据证明。”

根据该报告,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戒酒5-9年,可以降低34%的患口腔癌的相对风险,戒酒10-19年,可降低55%的相对患病概率;对于食管癌,戒酒5-15年可降低15%的相对风险,戒酒15年或更长时间则可降低65%的相对风险。不过,在戒酒与降低患喉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风险方面,还未有充分证据。

酒精为何会致癌? Islami介绍,一旦人们饮酒,酒精就会代谢成一种称为乙醛的化合物,最初该化合物只存在于口腔中,几分钟后,乙醛的浓度会立即在唾液、胃液、结肠和血液中升高。这是一种强效的基因毒性化合物,它可以影响DNA,可能导致癌症。吸烟也会影响肠道微生物群,从而增加口腔中产生的乙醛水平。此外,饮酒会激发身体炎症,引起氧化应激,酒精可以影响性激素水平,这可能会提高患乳腺癌的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并非达到酗酒程度才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即使是适度的、轻度的饮酒也会增加风险,美国癌症协会(ACS)的建议是——最好不要饮酒。

早在1987年,IARC就将酒精列为1类致癌物。当时的依据是:一种物质如果在研究中有充分证据证明其致癌性,即合理排除了偶然性、偏见及其他混杂因素后,该物质的暴露与癌症发病仍存在正相关,那么该物质就会被划进1类致癌物。

但1类致癌物有100余种,为何酒精被频频“点名”?一方面,全球范围来看,酒的销量仍在不断增加。一项发表在《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使用来自149个国家调查数据的研究显示:1990-2017年,全球成人人均酒精消费量从5.9升增加到了6.5升,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7.6升;重度饮酒者占比从18.5%提升至20%,预计到203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23%。另一方面,根据IARC的研究,从地域上来看,东亚、中欧、东欧是酒精所致癌症负担最大的地区。

Islami强调,虽然酒精很早就被列为致癌物,但相关的科学研究并不多,“因为这些队列研究从招募人员到真正分析数据并发布,需要数十年的时间。”此前有研究认为,少量饮酒可以改善心血管健康,但“不排除这些研究很多是由酒精企业赞助的可能,所以研究结果或许存在偏见”。

对于未来的研究,Islami表示:“我们能得到的最好的证据是队列研究数据,现在的问题在于,许多可用的研究只是报告了以前饮酒者的患癌风险,没有显示他们何时停止饮酒、停止饮酒多长时间,或者人们是否继续饮酒但减少了饮酒量,这些都是我们后期研究的重点。”

    责任编辑:姚易琪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