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用好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王珍/上观新闻
2022-11-25 12:09

11月20日,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共同主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研讨会。本次会议由上海张江(集团)有限公司协办,上海德健思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承办。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会长、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党委书记郭庆松教授,上海德健思固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许建国分别致辞。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报告提出了“六个必须坚持”,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浦东干部学院首任常务副院长奚洁人教授指出,“六个必须坚持”集中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两个结合”的原创性重大成果,属于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最高层次的。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放在“六个必须坚持”之首,对此应深刻理解领悟,并牢牢把握。他从历史观和价值观、执政观、角色观等角度,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至上立场。他认为,人民至上的方法论主要包括:党的领导同人民当家作主的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坚持服务人民同教育人民的辩证统一的方法论,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论。

郭庆松认为,“六个必须坚持”根植也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需要我们进行系统的理论溯源。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根植也根源于马克思主义人民性理论,要求我们必须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必须坚持自信自立,根植也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对理想社会的美好设想,要求我们从中获取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根植也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要求我们从中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道,在此基础上通过创新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根植也根源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要求我们树立鲜明的问题意识,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根植也根源于马克思主义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观点,要求我们从中树立系统性思维,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必须坚持胸怀天下,根植也根源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以及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思想,要求我们转化为人类情怀,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研究会会长、解放日报社党委副书记周智强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前所未有地将目光聚焦于城市工作,提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反映了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对于中国式现代化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城市工作上的重大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城市建设和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成为我们推进城市工作的重要指引和基本遵循,需要在实践中具体加以贯彻落实。当前,有必要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城市工作的重要论断和指示贯通起来,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思想精髓和深刻内涵,探索思考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实践的大思路、大战略,在软硬实力建设上同时发力,构建城市发展的新愿景、新动能,形成可操作的理念、目标、载体、路径、方法。

上海市领导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基层党建研究中心主任吴涛教授指出,党的建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和基石。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是中国智慧和中国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探索,也是走出一条符合新时代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的重要抓手。为此,要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推进:一是学思践悟“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把党的领导贯穿社会治理全过程、各方面;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辩证把握顶层设计的普遍性要求与治理实践的特殊性情境;三是直面社会治理问题的短板,在攻坚克难中迈向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会议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芳主持。

(原标题为《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用好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责任编辑:钟煜豪
    图片编辑:张同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