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白知识er 明白知识 收录于话题#通识日历158个
秋天,对你来说是一个特别的季节吗?
树叶纷落,稻谷成熟,许多名家大师都为秋季留下诗篇或影像,著名的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伯格曼(Ernst Ingmar Bergman)导演的《秋日奏鸣曲》(Autumn Sonata)。
这部电影由两位女演员担任主角,一位是出身于瑞典的国宝级明星英格丽·褒曼(Ingrid Bergman),饰演才华横溢的钢琴家夏洛特;另一位是与伯格曼长期合作的挪威演员丽芙·乌曼(Liv Johanne Ullmann),她饰演的是夏洛特的女儿伊娃,一名牧师的妻子。
这对母女多年来都少有交流,得知母亲的新任丈夫病逝,伊娃特地写信邀请母亲来与自己同住,母女间的隔阂与纠结在这次见面中一一袒露。
影片以一曲亨德尔(George Frideric Handel)的《F大调奏鸣曲》(HWV 369)入场,它惬意悠长,将人带入秋日的温暖中,仿佛已经看到了一切美好的秋日景象。暖黄色的树叶摇摆落下,主人公伊娃在书房里写信,她的丈夫诉说着对她的爱。
这样温暖的场景随着母亲的到来发生着变化。
夏洛特一坐下,便开始絮絮叨叨丈夫的悲惨遭遇,丈夫如何痛苦、如何去世、自己如何可怜。伊娃注视着母亲,眼里满是思念、敬畏与恋慕。
伊娃向母亲提起,她的姐妹海莲娜与自己生活在一起,夏洛特的笑脸顿时消失了,她不愿意面对那个残疾的、曾被自己送走的女儿,多年后再面对这个无法发出正常声音的女儿,只好强撑着微笑。
海莲娜的形象其实是伊娃的投射,母女间的纠结,爱与恨缠绕难分,逐渐进入一种失语的状态——爱不见踪迹,恨也无处表达,只好互相倾诉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这些表面的和谐在母女弹奏钢琴时被打破。
伊娃为母亲演奏了肖邦的《a小调第二前奏曲》,以一种笨拙、生疏却十分温暖的方式呈现乐曲,这其中传达出的温情震撼到了夏洛特。这种震撼引发她的艳羡、妒忌,转而讽刺女儿:「肖邦是感情充沛,而非多愁善感。」
随后,她以一种专业、冷酷的方式来演奏这曲肖邦,如秋风萧瑟般,一个一个的音符抖落,引人震颤。
伊娃注视着母亲,这位从不夸奖自己的母亲,这位在批评、羞辱自己时,反倒用「我最亲爱的」、「我可爱的孩子」这样的词汇的母亲,以她的专业、她的爱为武器凌迟着自己。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使得伊娃终生都难以去爱人,借由丈夫的口说出了这样的话:
「她说她从没爱过任何人,她不具备爱人的能力。」
影片的矛盾冲突在母亲的一次噩梦后来到了最高潮,伊娃也借着酒醉在深夜说出自己多年来的心结。
她告诉母亲自己小时候是多么渴望怀抱,她为了得到母亲的爱,终日学习做一个「母亲喜欢的孩子」,说母亲想听的话、模仿母亲的手势。甚至当她自己独处时,也不敢做回自己,因为她恨那些属于自己的东西。她告诉母亲:
「有件事我是明白的,真实的我丝毫不会被爱或是被接受。」
她责怪母亲终日在外演出,不顾家庭。即使回到了家庭,也总是以爱和关心为幌子折磨自己,有时候甚至不知道到底是期望母亲回来,还是期望她不回来。那些爱与困惑、与毁灭紧密相连的情感,终于在秋日的夜晚化为控诉、悲泣,她质问着:
「女儿的不幸就是母亲的胜利吗?妈妈,我的悲痛就是你暗地里的快乐吗?」
殊不知,这位母亲也在自己的炼狱里。常年练琴留下的背痛使她只能躺在地板上回应女儿:
「我对任何和爱相关的东西都很无知,温柔、接触、亲昵、温暖。」
争吵的第二天,夏洛特就离开了,面对女儿的陈年旧恨,她落荒而逃。伊娃突然觉得母亲好像老了许多,那么恐惧,那么疲倦。
秋日即将走到尽头,寒冷如巨幕般笼罩。这对母女的关系没能在诉说中得到缓和,反而走入无望的冬夜里。
这部电影看似在探讨母女之间的关系,女儿因为没能在爱里长大,因为忍受着畸形的爱、被爱折磨着长大,因此没能学会爱人。可那个被视为「罪魁祸首」的母亲,也因为自己的音乐追求与家庭的矛盾,而处在挣扎痛苦中、困在爱的牢笼里。
因此,这部电影在另一方面在探讨的也是「爱人的能力」。大多数人的人生从观察父母开始,学校教了知识却没有教如何爱人,所以孩子只能从父母身上学习处世法则。
可是当家庭缺席、亲情失守,孩子就只能在爱里懵懂、迷失,当他们长大成人,也无法懂得如何去爱一个人,如何建立健康的亲密关系。
伯格曼的秋日,是温暖与痛苦交织的秋日。人在爱里的浮沉与迷惘,与秋日的凋零之感相映成章。■
参考文献
英格玛·伯格曼.秋日奏鸣曲,1978年.
原标题:《我对任何和爱相关的东西都很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