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SU | 【师者】侯微: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原创 SISU 上海外国语大学

编者按:她是新闻传播学院的明星教师,“温柔”、“认真”、“亲和”是许多同学对她的评价。她在朋友圈个性签名写着这样一句话:“但行好事,莫问前程。”她就是上海外国语大学本科优秀教学奖一等奖的获得者,来自新闻传播学院的侯微老师。

侯微老师在俄罗斯访学

01

求学:与影视和俄罗斯的不解情缘

侯微老师的求学之路在她看来“特别简单”。她笑着总结:“就是读书、读书、读书,本科、硕士、博士,然后工作。”本科时,因为想成为一名记者,侯老师选择了新闻系。之后以班级第一的优异成绩获得了保送硕士资格,随后又成功考入众多新闻学子向往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其间,她去报社、电台和电视台兼职,做过记者也做过运营,积累了实践经验,也在不断反思媒体生态。后来,她的研究兴趣又逐渐延伸至影视、新媒体技术以及政治传播等领域。

在她看来,建立知识体系,是一个由点切入,纵贯成线,最后编织成面的过程。她说,从本科到博士,自己所研究的知识体系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是一片“逐渐扩大的版图”。“传媒领域的知识其实都是相通的。在如今这个时代关注影视就不可能离开新媒体,而影视本身又是一个传递文化、意识形态的载体,因此又必然会涉及到文化传播、政治传播。这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侯老师的博士论文选题“俄罗斯二战题材电影与国家认同”很大程度上正是这种融合性的诠释。谈及俄罗斯,侯老师说,自己与它的联系其实有着更早的渊源。“我从初中就开始学习俄语,这是我当年的学校唯一的外语语种。可能从那时起,对这个国家就有种天然的亲近感。”

侯微老师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

2016年,侯老师赴莫斯科大学进行访学。这次经历于她而言,是愿望成真,让她终于亲眼见到了一个更为真实鲜活的俄罗斯。让侯老师印象最深的是一场战争主题的展览,展厅里滚动播放着苏联时期摄制的二战电影,这正是她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我的面前就是我曾经认真研读的那些电影,那一刻,我和这个国家的距离被迅速拉近。原来我曾经关注的这些作品,这个国家也在不断地重新审视。后来我也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通过电影对这个国家产生的认知,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得到印证。”

侯老师说,俄罗斯人的生活充满仪式感,周末听音乐会、看芭蕾已经成了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那里常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展览,有的关于文学艺术,有的是战争历史。你会看到孩子们在博物馆的名画前写生,也会看到老师带着班上的孩子来展览学习历史,这是一种特别自然的爱国主义教育。”俄罗斯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至今都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吸引着她继续谱写与俄罗斯的不解情缘。

02

教学:春风化雨,桃李芬芳

博士毕业后,侯老师再次步入校园成为一名教师,她表示:“我感兴趣的是新闻传播这个领域,所以去做记者也好,还是来大学当老师也好,都是我最开始想做的事情。”

侯微老师担任学校青年干部与青年骨干教师培训班结业视频主持

侯老师对于构建知识体系的思考,也贯穿着她的课堂,时常采用影视作品与理论知识结合的方式,并通过阅读努力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她让学生们在课堂上观看美剧《新闻编辑室》,并结合学生们的观看心得,探讨电视新闻的相关知识;也常在课程中提起当前热播综艺或剧目,基于课程内容与学生们进行分析讨论。“这是有效地集中大家注意一个方式,”她解释道,“影视作品比较容易让人产生很直观的感受,学生会觉得距离被拉近,在交流与提问时大家也更清楚可以从哪些方面去谈。”

然而,在侯老师看来,课堂上的观影很多时候只能让学生获得一些浅层次的感官刺激,或是初步产生一些零碎的想法,却无法促使他们系统地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影视作品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让大家能够更迅速地进入课堂。但是,读书才能够让我们去解释广播电视领域的某些问题。只有多读书,你才能跳出对某一个节目最直观的观感,真正深入地去思考。”因此,侯老师将读书这一环节融入进了课程。在去年的《广播电视导论》课程中,她让学生从三本传媒领域的经典作品中自由选择一本,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进行品读,记录下阅读感想与疑问。在学期末,她开展了三场读书沙龙,邀请来自复旦大学以及上外新闻传播学院的三位老师与同学们面对面交流读书感受,展开思维碰撞。在侯老师看来,由表及里,从浅入深,从课内的引导和讲述推及自我的探寻与思考,这是她真正期望的课堂效果。

侯微老师组织学生见面会

作为2019年本科优秀教学奖一等奖的获得者,侯老师认为,一门课程是课程体系、教育体系、价值体系的一部分。需要与其他课程协同作战,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将课堂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让价值观和道德感作为每一节课的底色。在《广播电视写作》这门课程中,侯老师常会告诉学生:“写作的底线是一个人的道德感,写作的最高境界是创造力,写作的基本原则是要为自己写下的每一个字负责。”

“老师为这堂课下了多少功夫,其实学生心里是有数的。当你以一个很认真的状态和态度去面对你的这堂课的时候,这种气氛是会传递给学生的,也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侯老师相信,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非常重要。面对飞速发展的广播电视行业,为了将最前沿的理念与方法传递给同学们,侯老师一直关注行业的前沿理论,大量观看各类新的影视作品。“你自己先跟上了,先了解了,然后有更多的思考才能把这个东西去教给学生,引导学生有更多的思考。”

侯微老师与2016届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

“培养跨界思维”也是侯老师常对学生和自身强调的一点。侯老师自称是一个好奇心特别强的人:“你要去了解一个领域的话,必然会涉及到各个分支,就需要有相关的知识来做支撑。”她常在课堂中从法律、经济、伦理等角度进行阐述,并向学生推荐相关书籍。“跨界的思维会让你的视野更宽广,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更远更好。”在《广播电视导论》课堂上,为了使涉及的伦理学讲解更加可靠,侯老师提前两个月广泛收集相关资料,并请教哲学教授,结合已有的伦理学知识,最终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提供了深入浅出的讲解。

同学们谈起侯老师时,“温柔”、“认真”、“富有亲和力”是最为常见的几个字眼。有同学评价侯他她“能够很好地与我们所关注的一些事物有交集共鸣,几乎没有距离感和代沟”。

在今年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中,她让学生们分享笔记、绘制电视剧发展脉络图。“我希望能通过这样的方式评估授课效果,了解同学们的关注方向。采用图片作业,也是希望提升大家的视觉意识和设计感。”

侯微老师与2018届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

学期结束时,侯老师请同学们匿名提交课程反馈与建议,并专门留出一节课的时间,与大家进行交流。“我特别感谢给我提建议的这些学生。所有的学生都在帮助我成长。我在不断的教给学生知识,但其实很多时候正在上学和已经毕业的同学给我的反馈,可以帮助我们不断的往前走。”

侯老师也十分愿意成为同学们“真诚的树洞”:“有很多同学来找我聊天,他们可能遇到了一些问题或者一些困惑,我会设身处地为他们提供一些建议;他们也可能只是和我交流时下年轻人的很新鲜的观感,这对我是很大的触动,能让我更加理解年轻人的想法和做法。我会吸收当中那些优秀的元素,同时也提供我的视角与他们交流,最终实现我们的共同成长。”

侯微老师与2012届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生

03

人生: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谈到自己的人生理想,侯老师又提起了她的博士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陆晔教授。当初,正是她帮助侯老师坚定了研究俄罗斯战争电影的信心,她身上的文艺气质,也对侯老师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侯微老师的博士导师、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陆晔教授

侯老师这样介绍陆晔教授:“她是一位优秀的学者,也是电视领域的名人,对文学、影视有着极高的鉴赏力。”当初,将俄罗斯战争电影的作为博士论文的选题,就意味着巨大的俄语电影阅片量和文献阅读量。面对这繁重的研究工作,侯老师有过犹豫。陆晔教授看到了苏联电影在叙事结构和影像语言方面的鲜明特色和艺术品味,就鼓励侯老师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从事后苏联时期的电影研究。

陆晔教授对侯老师的影响并不只停留于学术领域。“她是一位真正的‘文艺青年’。”侯老师说,陆教授有一种特别的文化气质,她兴趣广泛,热衷于参与学术交流活动和各类社会文化活动。侯老师觉得,陆晔教授将学术的兴趣与生活的诗意完美结合,这让她看到了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

侯老师的朋友圈里,也凝聚着满满的诗意与学术。她的签名是短短的八个字:“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侯老师说:“虽然这个社会有时会有些浮躁,同学们难免会受到影响,但在大学校园里,少一点功利心,还是很重要的。”侯老师相信,许多付出虽然在短时间内看不到成效,但是会默默地积蓄力量。“你付出的所有努力,总有一天会用不同的方式回馈你,让你感受到它带给你的成长。”

2019年11月,侯老师带领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们赴俄罗斯进行“背包记者团”实践活动。当时,为了协调访问计划,联系采访对象,侯老师的同学、旧友,以及几年前访学时结识的学生和老师都提供了非常多的帮助,让记者团的成员们采访到了在俄罗斯非常有名气的中国演员、知名律师和钢琴神童,还拜访了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提起这次实践活动,侯老师感慨万千:“我特别特别感谢俄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这些朋友,感谢当年在莫斯科遇到的人和事,是他们带给了我非常多的帮助和温暖。往往是那些没有任何功利心的交往,那些我们真诚相待的人,带给我们最实实在在的感动。”

侯微老师带领上外背包记者团俄罗斯项目组访问中共六大会址常设展览馆

采访当天,侯老师在自己的朋友圈里转发了陆晔教授在复旦大学暑期研修班中的一段结语——“你的理论可能是坚硬的,你提的问题可能是锐利的,但是我希望你们的心是柔软的。你们的心里头应该有诗歌、有音乐,这样才能够看得到天空辽阔、能够听得到江声浩荡。”侯老师格外欣赏这种人文情怀,她笑着说:“我以后如果能活成她的样子就好了。”

策划 | 教务处 SISU融媒体中心

采写 | 郑可意 陈智勇 徐艺芠

排版 | 徐艺芠

相关阅读

SISU |【师者】赵璧:传“译”之道,架“爱”之桥

SISU | 【师者】张琳:一“新”一“意”,温暖传递

SISU | 【师者】郑瑜:潜心琢璞玉,育才促交流

●●●●●

阅读上外多语种资讯,欢迎访问

http://global.shisu.edu.cn

喜欢此内容的人还喜欢

原标题:《SISU | 【师者】侯微:但行好事,莫问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