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河北】河北非遗——正定高照

国务院先后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和2014年公布了四批国家级项目名录(前三批名录名称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后,第四批名录名称改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37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以下简称“国家级项目”),按照申报地区或单位进行逐一统计,共计3145个子项,涉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3154个。国家级名录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门类: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

河北省内的国家非遗有民间文学5项,传统音乐23项,传统舞蹈10项,传统戏剧34项,曲艺8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22项,传统美术14项,传统技艺16项,传统医药3项,民俗13项。

正定高照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申报地区:河北省正定县

中幡是我国古老的民间艺术,主要分布在今河北省香河县、正定县和福建省建瓯市。它源于唐宋时期,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幡由幡杆、伞、旗子、幡面和铃铛等组成,十几个套路,五十多个动作,集造型、亮相等各种高难度技巧于一身,具有一定的娱乐性。

高照又名“中幡”,起源于民国以前,是正定民间花会表演的一个有代表性的重要项目,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高照所用道具主要是粗大竹料,长短、粗壮不一,最重的达72公斤。表演前用龙凤小旗缠绕竹竿,上竖两把花伞,竿顶插十支雉鸡翎作为装饰。高照主要在传统节日和喜庆农闲之时表演,演出时一般由几个汉子轮流上场,表演者用竹竿在身上做出各种动作,主要套路包括托塔、盘肘、二踢脚、双武花、单武花、旱地拔葱、孙猴背剑、二郎担山、老虎大撅尾、跨篮等。表演时有鼓、乐、锣伴奏,还有彩旗、竹幡助威。其动作灵活多变,扣人心弦。

高照是河北省正定民间花会表演的代表性节目,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在百余年的实践中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原标题:《【品读河北】河北非遗——正定高照》